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扶持、保护、培养的对象。由于地理环境的缺陷,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偏远的地方,信息网络的传输相对于较闭塞。这些地区的初中生的阅读量较少,又加上网络媒体的不足,学生对阅读就没有很大的兴趣,理解能力得不到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成绩也不佳,一些初中语文老师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对这个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该如何提高民族地区的初中语文教育成绩是教育部和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1】。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现状和策略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少数民族的语文教学具有很多的困难,对学生的培养需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教学也是需要因地制宜,这需要教师根据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目标,这样才能让初中语文成绩的水平得到提高,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当地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一、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地区文化的巨大差异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特定的风俗,而且每个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十分巨大,特别是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造成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初中语文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而且,汉语的基础十分薄弱,这就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不好,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方式仍然是以母语为主要的交流语言,该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与内地有这很大的区别,他们的生活具有很浓重的民族特色。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面临的困难就更加大了【2】。
2、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养不高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财力物力都有限,教育储备薄弱。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存在缺陷,师源严重不足,导致在选聘时对教师的要求也较低,教师层次良莠不齐,造成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十分陈旧,缺乏创新进取的动力,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部分出现退步的情况,这些都是存在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并且,根据历年的教学现状来看,一些优秀的教师流失率也逐年升高,往其他地区发展。
3、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据调查显示,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没有设置类似于美术、音乐、体育类似的、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或者说没有财力和场地去开设这样的副课,更没有能力去创建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所以,在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十分烦闷,校园文化也顯得沉重无比,导致学生的知识和眼界十分狭窄,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校兴趣,阻碍了学生的潜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相关对策及建议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推行,在最新编的语文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三大思维,即模糊、逻辑和辩证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制,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对于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记叙类的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模糊思维的发展,应该鼓励学生动脑筋去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论述文的阅读理解则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辩证和逻辑思维发展;还有哲学和科学文章则最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此同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发展也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对待同一件事和物要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去分析。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生活经验对文章做出自己的见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3】。
2、注重课外学习实践经验
课内的学习难免会枯燥,学生会感到厌倦,所以适量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的排除学生对语文的厌倦感,更加有利于学生开阔自身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性的实践活动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勇于超越自我。所以校方要尽可能的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互相渗透。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和制作世界读书日的相关黑板报宣传,这样可以让学生重视读书的重要性和世界接轨;还可以创办一些语文读书报,学习到更多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带领学生观看和参观一些具有红色文化气息的景点,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为学生宣传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4】。
总结:在上述的文章中,分析并且总结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包括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巨大、教学设备有限和教学手段落后、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不足、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等等,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的能够提高该地区初中语文的措施,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模糊、逻辑、辩证、求异的思维能力、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等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初中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方雪艳. 浅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J]. 中华少年, 2017.
[2]张明. 现代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J]. 文教资料, 2010(2):51-52.
[3]朱海琴.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J]. 青春岁月, 2012(18):255-255.
[4]沙马建梅.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30):183-183.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现状和策略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少数民族的语文教学具有很多的困难,对学生的培养需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教学也是需要因地制宜,这需要教师根据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目标,这样才能让初中语文成绩的水平得到提高,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当地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一、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地区文化的巨大差异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特定的风俗,而且每个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十分巨大,特别是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造成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初中语文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而且,汉语的基础十分薄弱,这就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不好,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方式仍然是以母语为主要的交流语言,该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与内地有这很大的区别,他们的生活具有很浓重的民族特色。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面临的困难就更加大了【2】。
2、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养不高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财力物力都有限,教育储备薄弱。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存在缺陷,师源严重不足,导致在选聘时对教师的要求也较低,教师层次良莠不齐,造成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十分陈旧,缺乏创新进取的动力,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部分出现退步的情况,这些都是存在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并且,根据历年的教学现状来看,一些优秀的教师流失率也逐年升高,往其他地区发展。
3、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据调查显示,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没有设置类似于美术、音乐、体育类似的、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或者说没有财力和场地去开设这样的副课,更没有能力去创建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所以,在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十分烦闷,校园文化也顯得沉重无比,导致学生的知识和眼界十分狭窄,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校兴趣,阻碍了学生的潜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相关对策及建议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推行,在最新编的语文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三大思维,即模糊、逻辑和辩证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制,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对于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记叙类的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模糊思维的发展,应该鼓励学生动脑筋去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论述文的阅读理解则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辩证和逻辑思维发展;还有哲学和科学文章则最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此同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发展也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对待同一件事和物要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去分析。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生活经验对文章做出自己的见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3】。
2、注重课外学习实践经验
课内的学习难免会枯燥,学生会感到厌倦,所以适量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的排除学生对语文的厌倦感,更加有利于学生开阔自身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性的实践活动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勇于超越自我。所以校方要尽可能的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互相渗透。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和制作世界读书日的相关黑板报宣传,这样可以让学生重视读书的重要性和世界接轨;还可以创办一些语文读书报,学习到更多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带领学生观看和参观一些具有红色文化气息的景点,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为学生宣传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4】。
总结:在上述的文章中,分析并且总结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包括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巨大、教学设备有限和教学手段落后、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不足、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等等,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的能够提高该地区初中语文的措施,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模糊、逻辑、辩证、求异的思维能力、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等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初中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方雪艳. 浅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J]. 中华少年, 2017.
[2]张明. 现代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J]. 文教资料, 2010(2):51-52.
[3]朱海琴.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J]. 青春岁月, 2012(18):255-255.
[4]沙马建梅.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30):1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