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状
大学生专业对口是指其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符合。但现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与中国经济的复苏,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因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导致就业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根据相关调查,我们发现在本科及高职院校中广泛存在着大学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因此,我们针对高校云集的湖北省进行调查。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湖北省近五年来(2011年-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的态势(具体数据见图1)。湖北省2015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40.37万人,再加上往届毕业生就业还处于波动状态及外省来湖北求职的大学生,总共超过60万大学生在找工作。在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就业压力和竞争力下,选择专业不对口的行业谋求生计是很多大学生不得已的选择。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达35%的大学毕业生在其毕业后选择的工作与其在大学所选的专业毫无关系。一些毕业生选择其他专业就业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更多的毕业生是因为面对巨大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下,而不得不选择自己不熟悉的专业来就业。他们一般会选择一些社会需求量广,不需要太多专业性技术知识,门槛低的工作,如经济管理类,业务销售类的工作,这些工作更重视的是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人脉关系,更易于这些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上手。
二、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课程体系和教育体制设置不合理的原因
在我国,高校高等教育体制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并且近年来甚至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状况。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积累了的矛盾日益加剧,就业专业对口率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所关心的话题。
(二)企业选人、用人奢侈的原因
伴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近年来毕业生的人数急剧上升,大量的涌入社会。随着人力资源数量的急剧增加,在有限的岗位下,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处在优势,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职员招聘的要求更加的注重学历以及所考取的证书,从而忽略了一大部分毕业于非知名大学但拥有真才实学以及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从而使得他们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种极度奢侈不公平的现象更加剧了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产生。
(三)缺乏职业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专业选择越来越多样化。针对这一现象,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无法预测未来哪个专业会变得热门,也不知道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对劳动者的要求是什么。
三、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新兴主力军,对大学生个人、用人单位乃至整个国家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笔者将从个人、用人单位、国家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大學生个人的影响
对于刚刚离开大学校园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个不谙世事“小鲜肉”,他们的知识水平及专业素质经过大学四年的培育,有了一定的基础,一旦进入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企业,很容易打击其信心,并且会造成无法施展其才能的瓶颈,导致大学生消极工作甚至一心离职的负面情绪。
(二)对用人单位的影响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吸纳优秀大学生进入企业无疑是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一旦招募大量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一方面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这些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无法在自己的岗位上施展才能,为企业做贡献;另一方面会影响企业的士气,这些消极的大学生无法沉淀,太过浮躁,甚至想着离职、跳槽会对企业现有的团队造成一定程度的士气打压。
(三)对国家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国家在大学的科研、教育等方面投入了巨资,为的就是大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整个国家。但是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一方面无法进入相应的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是一大损失;另一方面,这些耗费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学生却无法取得与之相匹配的企事业,更是国家的损失。
四、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象解决途径
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专业对口问题,是一项长期且繁杂的项目。其涉及多方面的要素:教育机制、个人观念及社会安排等。可以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在校大学生应该拥有专业选择权
大学生在专业上的选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偏好、父母影响、他人推荐及社会趋势等。大学生有权利与自由享有专业选择权,从而提高大学生未来自主择业的质量。高等院校应面向社会劳动力市场进行专业课程评定,避免大学生盲目择业,提升对专业投资的成效,从而顺应大学生专业选择与调整的需求
(二)改变自身就业观念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化,大学生应对自我在就业观念上进行改观,摒弃“尽善尽美”“一蹴而就”的思想,自我定位,明确自己的价值点,从基层岗位做起,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积累工作经验,为应聘更好的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逐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待遇。
(三)加速高等院校内部的整体变革
(1)着眼实际,立足当下。以就业作为办学思路的导向,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调整。
(2)进行思想教育端正,推动素质教育。
(3)积极探究教育机制改革,扩展学生择业的时间与空间。
(四)企业改变用人策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以长远的目光看问题。使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将个人才华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作者简介:
李阳(1988.8—),男,汉族,江苏大丰人,硕士,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大学生专业对口是指其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符合。但现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与中国经济的复苏,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因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导致就业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根据相关调查,我们发现在本科及高职院校中广泛存在着大学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因此,我们针对高校云集的湖北省进行调查。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湖北省近五年来(2011年-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的态势(具体数据见图1)。湖北省2015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40.37万人,再加上往届毕业生就业还处于波动状态及外省来湖北求职的大学生,总共超过60万大学生在找工作。在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就业压力和竞争力下,选择专业不对口的行业谋求生计是很多大学生不得已的选择。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达35%的大学毕业生在其毕业后选择的工作与其在大学所选的专业毫无关系。一些毕业生选择其他专业就业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更多的毕业生是因为面对巨大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下,而不得不选择自己不熟悉的专业来就业。他们一般会选择一些社会需求量广,不需要太多专业性技术知识,门槛低的工作,如经济管理类,业务销售类的工作,这些工作更重视的是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人脉关系,更易于这些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上手。
二、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课程体系和教育体制设置不合理的原因
在我国,高校高等教育体制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并且近年来甚至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状况。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积累了的矛盾日益加剧,就业专业对口率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所关心的话题。
(二)企业选人、用人奢侈的原因
伴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近年来毕业生的人数急剧上升,大量的涌入社会。随着人力资源数量的急剧增加,在有限的岗位下,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处在优势,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职员招聘的要求更加的注重学历以及所考取的证书,从而忽略了一大部分毕业于非知名大学但拥有真才实学以及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从而使得他们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种极度奢侈不公平的现象更加剧了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产生。
(三)缺乏职业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专业选择越来越多样化。针对这一现象,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无法预测未来哪个专业会变得热门,也不知道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对劳动者的要求是什么。
三、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新兴主力军,对大学生个人、用人单位乃至整个国家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笔者将从个人、用人单位、国家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大學生个人的影响
对于刚刚离开大学校园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个不谙世事“小鲜肉”,他们的知识水平及专业素质经过大学四年的培育,有了一定的基础,一旦进入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企业,很容易打击其信心,并且会造成无法施展其才能的瓶颈,导致大学生消极工作甚至一心离职的负面情绪。
(二)对用人单位的影响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吸纳优秀大学生进入企业无疑是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一旦招募大量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一方面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这些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无法在自己的岗位上施展才能,为企业做贡献;另一方面会影响企业的士气,这些消极的大学生无法沉淀,太过浮躁,甚至想着离职、跳槽会对企业现有的团队造成一定程度的士气打压。
(三)对国家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国家在大学的科研、教育等方面投入了巨资,为的就是大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整个国家。但是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一方面无法进入相应的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是一大损失;另一方面,这些耗费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学生却无法取得与之相匹配的企事业,更是国家的损失。
四、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象解决途径
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专业对口问题,是一项长期且繁杂的项目。其涉及多方面的要素:教育机制、个人观念及社会安排等。可以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在校大学生应该拥有专业选择权
大学生在专业上的选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偏好、父母影响、他人推荐及社会趋势等。大学生有权利与自由享有专业选择权,从而提高大学生未来自主择业的质量。高等院校应面向社会劳动力市场进行专业课程评定,避免大学生盲目择业,提升对专业投资的成效,从而顺应大学生专业选择与调整的需求
(二)改变自身就业观念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化,大学生应对自我在就业观念上进行改观,摒弃“尽善尽美”“一蹴而就”的思想,自我定位,明确自己的价值点,从基层岗位做起,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积累工作经验,为应聘更好的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逐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待遇。
(三)加速高等院校内部的整体变革
(1)着眼实际,立足当下。以就业作为办学思路的导向,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调整。
(2)进行思想教育端正,推动素质教育。
(3)积极探究教育机制改革,扩展学生择业的时间与空间。
(四)企业改变用人策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以长远的目光看问题。使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将个人才华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作者简介:
李阳(1988.8—),男,汉族,江苏大丰人,硕士,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