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的爱》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首儿歌,从儿童的视角,以清新、明快、朴实的语言风格,叙述妈妈为“我”做的几件事,细致而形象地再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和细腻,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全诗语言朴实易懂,并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可以看出诗人极其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采用对比外,五个比喻的运用精妙准确,与所选择的故事浑然天成,让人直观地感受母爱的神圣和伟大。
一、巧妙导入,在激情中感悟
课文的生活细节几乎发生在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身上,但正因为司空见惯,成长中的孩子反而容易忽略。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深挖生活中母爱的具体表现,用学生自己经历的“细节”来充实文本,感悟内涵,有个老师是这样导入的:
1. 吟诵《游子吟》。
师: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如果没有它,我们怎能茁壮成长。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读一读这首诗。(生读)
师: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亲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思念,再读一读这首诗!(生再读)
师: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再读一读这首诗!(生三读)
2. 深情读课题。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妈妈的爱,妈妈的爱是春风,请同学们把标题轻轻地读一读。(生读)妈妈的爱,是寒冬里温暖的棉衣,让人终生不能忘怀,慢慢读一读(生读)。摔倒时,伤心时,失败时,成功时,妈妈的爱陪伴着我们一路走来,再有力地读一读!(生读)
这一导入调动了学生的母爱情感,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为全文的理解与感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复的朗读训练,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言语训练。
二、多法结合,在归类中突破
本课生字较多,共有15 个,其中要求会写的有8 个。教学时要根据字词的特点,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多法结合,有选择地予以突破。如“扇”是多音字,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是事物的名称时读第四声,是表示动作时读第一声。“裳”“烫”“湿”通过观察字形,理解字义来识记。“谎”“批”“诲”等,可以联系熟字换偏旁等方式来学习。“热”和“凉”这对反义词,可以结合课文语境和生活经验学习,结合扩词训练,认识生活中熟悉的词语。这样识字与学词,与生活,与已有认知紧密联系,多法结合,识字教学变得高效而又快乐。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其中“热、 凉、校、抱、 摸 、评”是学生熟悉的字,“批、责”是本课刚刚出现的生字。两种情况的字均应重视书写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发现字的部件、结构的特点,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安排、腾让挪移。如“凉、校、抱、摸、批、评”都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办法记住字形,提醒书写时的左窄右宽。“热”字笔画较多,用部件组合记住它,书写时提醒“执”的点不要漏掉。这样的指导细致入微,学生举一反三,动脑动口又动手,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本课词汇活泼新鲜,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词语的特点,发现词语与语段之间的联系,串起词语的链条,让教学条理清晰,简明有效。比如可以出示五个小节的生字词语,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读,边读边想象故事的画面。再出示课文内容,指导朗读。对于文章中“很热很热、很凉很凉、很烫很烫” 之类的词语,可引导学生发现特点,在对比中体会其不同的表达效果。如“很热的夜晚”和“很热很热的夜晚”对比,然后拓展“ABAB”式的词语。 “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可以归为一组,连起来读,以“妈妈的爱还像什么”来链接生活,拓宽思路,为仿说仿写做好铺垫。
三、抓住关键,在朗读中体会
文章五个小节叙述方式基本相同,教学时可以重点指导学习一小节,其余的小节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学,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先出示自学提示:“一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再读课文,说说你懂得了什么;三读课文,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根据学习建议自主学习,然后集体交流反馈,教师点拨提升。文中的五个比喻句是理解把握课文内涵的关键所在,作者用“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来比喻妈妈的爱,将抽象的爱真切实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爱变得具体形象。细细品析这些比喻句,有助于深刻感悟课文的内涵,也为仿写句子创造条件。
交流时,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作相机的引导,重点抓住五个词语来体会“妈妈的爱”。假如同学汇报到:我懂得了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时,教师则要追问,为什么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引导同学根据文中的描述体会到妈妈为了我,自身不怕热,不怕累和困为我扇扇子,带来了清凉的风。这实际上就是妈妈对我的爱。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同学联系实际谈,然后,指导这一小节的感情朗读。其他的几个小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第一节的学习方法,联系自身的实际来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母爱,在反复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刻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说法的好处。
四、回归生活,在表达中提升
当学生对课文的内涵有了比较深入的感悟后,可以把其注意力引向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记忆的长河里寻找妈妈的爱,说说生活中妈妈关心、疼爱自己的事,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此时的表达不再是停留于词语的搜索,而是让孩子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中事例。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拓展练笔——联系实际夸妈妈的:
师:同学们,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是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妈妈的爱还是什么?回忆一下,妈妈最经常为你做什么?最经常说什么?妈妈最希望的是什么?(生思考)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①清晨,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深夜,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下班的路上,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烈日炎炎的假日里,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狂风暴雨中,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②我做错了事时,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我终于学会了,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我伤心时,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我孤独时,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让学生根据提示,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③妈妈的爱是?摇?摇 ?摇?摇?摇
此时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发现妈妈的爱——“香甜的蛋糕,可口的巧克力,丰富的午餐,甜甜的蜜水……” 精彩的发言表明在孩子们的眼光里,妈妈的爱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是“无处不在”的。这一切说明,孩子们已真正理解了文中的五个比喻句,同时,在“语用”方面得到了扎扎实实的训练。
师:妈妈的爱像无边的大海,我们要怎么回报呢?
(出示:我要?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
师:你们瞧,只要把我们刚才说的,整理一下就是一节小诗了,大家试试吧!
(引导学生进行笔练,然后汇报交流、评点)
在以上设想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把作品还原现实,以获得真切的感悟;另一方面,巧用课文这一例子,联系现实生活,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让阅读与习作向儿童生活开放,向社会生活开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巧妙导入,在激情中感悟
课文的生活细节几乎发生在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身上,但正因为司空见惯,成长中的孩子反而容易忽略。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深挖生活中母爱的具体表现,用学生自己经历的“细节”来充实文本,感悟内涵,有个老师是这样导入的:
1. 吟诵《游子吟》。
师: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如果没有它,我们怎能茁壮成长。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读一读这首诗。(生读)
师: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亲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思念,再读一读这首诗!(生再读)
师: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再读一读这首诗!(生三读)
2. 深情读课题。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妈妈的爱,妈妈的爱是春风,请同学们把标题轻轻地读一读。(生读)妈妈的爱,是寒冬里温暖的棉衣,让人终生不能忘怀,慢慢读一读(生读)。摔倒时,伤心时,失败时,成功时,妈妈的爱陪伴着我们一路走来,再有力地读一读!(生读)
这一导入调动了学生的母爱情感,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为全文的理解与感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复的朗读训练,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言语训练。
二、多法结合,在归类中突破
本课生字较多,共有15 个,其中要求会写的有8 个。教学时要根据字词的特点,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多法结合,有选择地予以突破。如“扇”是多音字,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是事物的名称时读第四声,是表示动作时读第一声。“裳”“烫”“湿”通过观察字形,理解字义来识记。“谎”“批”“诲”等,可以联系熟字换偏旁等方式来学习。“热”和“凉”这对反义词,可以结合课文语境和生活经验学习,结合扩词训练,认识生活中熟悉的词语。这样识字与学词,与生活,与已有认知紧密联系,多法结合,识字教学变得高效而又快乐。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其中“热、 凉、校、抱、 摸 、评”是学生熟悉的字,“批、责”是本课刚刚出现的生字。两种情况的字均应重视书写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发现字的部件、结构的特点,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安排、腾让挪移。如“凉、校、抱、摸、批、评”都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办法记住字形,提醒书写时的左窄右宽。“热”字笔画较多,用部件组合记住它,书写时提醒“执”的点不要漏掉。这样的指导细致入微,学生举一反三,动脑动口又动手,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本课词汇活泼新鲜,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词语的特点,发现词语与语段之间的联系,串起词语的链条,让教学条理清晰,简明有效。比如可以出示五个小节的生字词语,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读,边读边想象故事的画面。再出示课文内容,指导朗读。对于文章中“很热很热、很凉很凉、很烫很烫” 之类的词语,可引导学生发现特点,在对比中体会其不同的表达效果。如“很热的夜晚”和“很热很热的夜晚”对比,然后拓展“ABAB”式的词语。 “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可以归为一组,连起来读,以“妈妈的爱还像什么”来链接生活,拓宽思路,为仿说仿写做好铺垫。
三、抓住关键,在朗读中体会
文章五个小节叙述方式基本相同,教学时可以重点指导学习一小节,其余的小节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学,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先出示自学提示:“一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再读课文,说说你懂得了什么;三读课文,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根据学习建议自主学习,然后集体交流反馈,教师点拨提升。文中的五个比喻句是理解把握课文内涵的关键所在,作者用“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来比喻妈妈的爱,将抽象的爱真切实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爱变得具体形象。细细品析这些比喻句,有助于深刻感悟课文的内涵,也为仿写句子创造条件。
交流时,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作相机的引导,重点抓住五个词语来体会“妈妈的爱”。假如同学汇报到:我懂得了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时,教师则要追问,为什么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引导同学根据文中的描述体会到妈妈为了我,自身不怕热,不怕累和困为我扇扇子,带来了清凉的风。这实际上就是妈妈对我的爱。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同学联系实际谈,然后,指导这一小节的感情朗读。其他的几个小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第一节的学习方法,联系自身的实际来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母爱,在反复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刻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说法的好处。
四、回归生活,在表达中提升
当学生对课文的内涵有了比较深入的感悟后,可以把其注意力引向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记忆的长河里寻找妈妈的爱,说说生活中妈妈关心、疼爱自己的事,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此时的表达不再是停留于词语的搜索,而是让孩子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中事例。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拓展练笔——联系实际夸妈妈的:
师:同学们,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是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妈妈的爱还是什么?回忆一下,妈妈最经常为你做什么?最经常说什么?妈妈最希望的是什么?(生思考)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①清晨,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深夜,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下班的路上,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烈日炎炎的假日里,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狂风暴雨中,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②我做错了事时,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我终于学会了,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我伤心时,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我孤独时,妈妈 ?摇 ?摇?摇?摇?摇?摇?摇
(让学生根据提示,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③妈妈的爱是?摇?摇 ?摇?摇?摇
此时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发现妈妈的爱——“香甜的蛋糕,可口的巧克力,丰富的午餐,甜甜的蜜水……” 精彩的发言表明在孩子们的眼光里,妈妈的爱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是“无处不在”的。这一切说明,孩子们已真正理解了文中的五个比喻句,同时,在“语用”方面得到了扎扎实实的训练。
师:妈妈的爱像无边的大海,我们要怎么回报呢?
(出示:我要?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
师:你们瞧,只要把我们刚才说的,整理一下就是一节小诗了,大家试试吧!
(引导学生进行笔练,然后汇报交流、评点)
在以上设想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把作品还原现实,以获得真切的感悟;另一方面,巧用课文这一例子,联系现实生活,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让阅读与习作向儿童生活开放,向社会生活开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