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应对心理冲突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在学校联欢晚会上表演一个节目,张老师所在的教研组同事听说要表演节目,纷纷表示不愿意参加此次表演,而张老师作为该教研组的组长,无奈之下只能接下任务,当然其中也有一种想有机会在全校性场合表现一下的冲动。然而,接下任务后张老师才感觉到压力巨大,她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表演天赋,害怕上台会出丑;另一方面她又希望自己这次的表演能够出彩,毕竟这次是全校性的表演,表演得好坏代表着自己也代表着整个教研组的形象。为此,张老师连着好几天紧张焦虑,做事情也无精打采的。为什么这次的表演任务会对张老师产生如此重大的心理影响呢?从心理学上讲,这是由于趋避心理冲突造成的心理压力。
  一、心理冲突及其表现
  在生活中总有许多矛盾的事情让我们忐忑不安或是举棋不定,面临这些左右为难的选择时便容易形成心理冲突。所谓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由此而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有学者将心理冲突分为四类: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多重避趋冲突。
  双趋冲突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时,通常会出现双趋冲突,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例如教师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一方面想努力工作,力求在工作业绩上表现突出,另一方面又想要承担家庭责任,此时可能会产生双趋冲突,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够同时满足两个或多个角色所需,在一方面获得成就的同时往往会在另一方面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趋避冲突是指同一目标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在抉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冲突。以担任班主任为例,想当班主任,因为这样可以增加与学生交流和接触的机会,增强彼此之间的熟悉度,但是又担心班主任工作太烦琐,压力太大,而害怕担任班主任。又如上文提及的张老师,既想表演得出彩,为教研组争光,为自己争光,又担心上台会出丑。
  双避冲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但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冲突。例如不想上课时严肃地对待学生,不想成为学生心目中脾气暴躁的老师,但是不严肃又无法控制好课堂纪律,只能够回避其中一种,此时便容易产生双避冲突。
  多重避趋冲突是指当人们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无法单一地选择或逃避,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例如面对一份稳定、福利待遇好但是薪资不高的工作与另一份薪资待遇高、发展空间大但是不稳定、风险也高的工作,人们在抉择的时候可能就会慎重地权衡各方面因素,考虑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所重视的是什么,于是在权衡过程中便容易产生多重避趋冲突。
  二、如何应对心理冲突
  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面临来自学校、家长、社会、学生等各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常常超负荷,因此教师这一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心理冲突是心理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学会正确认识和应对心理冲突,将有助于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教师在面对心理冲突时,要学会从以下几个路径进行应对:
  首先,正视心理冲突,不要过分强化心理冲突。当面对心理冲突时,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反应,但是不要担心,这都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或心理反应。但是过分关注那些令人担心的事情或情境造成的心理冲突,反而是在强化不良反应。因为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某一点上,在注意和反应间就构成了一个互相强化的系统,越注意越紧张,越紧张越注意,由此构成一个恶性循环,也使得心理压力不断增强。因此,当面临心理冲突时,要正视它而非强化它,适当地转移注意力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其次,构建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分担压力。在社会生活中,人难免会遇到一些心理冲突,产生心理压力,当无法自行解决时我们可以不必自己埋头苦干,可以适当向社会支持系统寻求帮助,借助社会支持系统分担压力,这也是自我调适的一个方法。譬如,多向朋友、家人倾诉,多与朋友、家人谈心,将自己的一些苦恼向他们诉说,让他们建言献策、出谋划策,同他们一起分析冲突的性质、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这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心理和社会支持,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也能促使自己找到更有效的应对办法。
  第三,正确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教师有各种需要,但这些需要不是都能满足的。因此,针对每种冲突,教师要弄清自己的优势需要,然后对症下药。比如:一个青年女教师同时有两个男教师追,她觉得两个男教师各有优点,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此时就是双趋式心理冲突。解决方法是,首先要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特别是在情感问题上。让自己仔细思考感觉,列出两个人的“优缺点”,再看两个人中哪个更符合自己的优势需要,哪个更适合自己,权衡“利弊”后做出决断。
  第四,采用焦点解决法。焦点解决法认为许多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常常很难确定,问题往往是互动下的产物,应当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的原因以及问题发生过程中的系列产物。该方法认为人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认为合作和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强调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譬如,上例中的张老师接下任务后不应过多纠结于分析得失,而应将“焦点”放到如何完成任务上。即使自己不擅长表演,但还是可以有很多办法完成这次表演的。我们不一定拼唱歌、跳舞、演奏,我们可以讲故事、说单口相声、邀请观众做游戏,更可以通过沟通说服同事一起表演一个有学科色彩的节目。既然我们不是表演“专业”的,我们又何愁得不到别人的喝彩呢?!
  第五,重新审视并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其实,心理冲突背后的原因往往涉及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要活得安定、稳定、宁静,就要重新审视并澄清自己的价值观,真正搞清楚对自己的人生而言“最重要”和“最需要”的是什么。人之所以有很多心理冲突,是因为常常把无足轻重的事看得太重要。在人的一生中,真正值得重视和在乎的是那些足以改变命运的事件、机遇和挫折。如果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处处留神,那你的思想和心理负担只会无穷无尽。上例中的张老师若能问一问自己:“我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是什么?”“这件事会改变我的人生吗?”她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理冲突原本是那么的不值一提。
  总之,心理冲突是每一个教师都会经常体验到的。它既是一种困扰,也是促进教师心理成长的一种良机。关键在于:当遭遇心理冲突时,我们需要好好地认识与应对。
  (责任编辑:黄常棋)
其他文献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科学呈现教学顺序,利于学生数学学习  新教材在内容结构上与实验教材相比做了几处调整:  1.《位置》由实验教材六上前移到五上。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可能性》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降低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内容的难度,由原三上后移至五上。  3.《数学广角——数字编码》从实验教材的
期刊
5月22日,由福建省语文学会小语专委会主办,福州市林莘名师工作室、陈曦名师工作室协办,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王国光名师工作室承办的“智慧互动,本真语文”教学研讨会暨钱本殷老师从教50周年庆祝活动在福州实验小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集中研讨了钱本殷老师从教50年的教育、教学思想。年过七旬的钱本殷老师执教了一节《小魔术——隔空吸水》现场作文指导课。他的课没有时下的花哨,没有“公开课”的刻意,朴实中体现高效,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摆出指定的数的活动,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一是1个十”,知道“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  3. 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
期刊
一个小学教师,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一个大学教师,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教育的畸形,让人们所学越来越精专,很多人在学问上越来越“窄小”;时代的发展,也让很多人直奔金钱而去,在品德上越来越“矮小”。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的发展,中国教育的进步只能寄希望于无数“大”教师的身上。郭英剑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  英剑兄是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学者。他担任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
期刊
一、求异式比较,让数学思维走向深刻  求异式比较,就是对一个静态的数学知识、数学现象进行动态的延展,在变化中寻求数学本质,让数学思维由肤浅走向深入,进而获得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和本质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相同素材中开展求异比较,从不同侧面去挖掘蕴含其中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负数”时,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概念有清晰、深刻而独到的认识,设计了 “比身高”拓
期刊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教师在教学《半截蜡烛》时,很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围绕课文中三个人物所说的三句话,进行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读的方式多样,学生读得声势浩大,但让听者感觉那读书声平平淡淡,好似齐声喊口号。读者口干舌燥,听者却觉得索然无味。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朗读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究竟读出了什么?该如何认识朗读教学的意义,如何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  一、对朗读教学的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
期刊
新版本数学六上教材从总体框架上看,除了把《比》的内容从《分数除法》中独立出来另设单元外,教材修订前后的单元名称基本相同。但有两个单元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位置与方向(二)》单元的内容由“用数对确定位置”调整为“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二是《数学广角》的内容由“鸡兔同笼问题”调整为“数与形”。除此之外,教材把“百分数”的系列内容分成两段,其中百分数的特殊应用(如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移至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笔者以为,习作讲评,应关注学生的三大需求。  一、被回应,乐于习作有信心  “言为心声”。学生用习作的方式发出真诚的自我声音,自然渴望得到重视、得到回应。如何回应学生呢?有的教师借助评语与学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度关注问题解决的结果,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大多是“封闭型”的问题,即条件完整无缺且没有多余信息,解题模式固定,结果唯一。这样的课堂学习,学生墨守教材或教师的言说,生怕解题过程不符合教师要求而丢了分,因此不敢个性化地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常常没有思考、不打折扣地吸纳教师或其他同学的观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思维的惰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
期刊
徐斌老师执教《倍的认识》时,抓住概念的本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倍”的意义,逐步理解概念,积累活动经验,熟练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找准“衔接点”  课始,徐老师从谈话引入,出示了三道口答题:6里面有几个3?10里面有几个2?15里面有几个5?学生一下子想到了可以依次用6÷3=2,10÷2=5,15÷5=3来计算。接着,教师追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