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四基”,发展“四能”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681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版本数学六上教材从总体框架上看,除了把《比》的内容从《分数除法》中独立出来另设单元外,教材修订前后的单元名称基本相同。但有两个单元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位置与方向(二)》单元的内容由“用数对确定位置”调整为“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二是《数学广角》的内容由“鸡兔同笼问题”调整为“数与形”。除此之外,教材把“百分数”的系列内容分成两段,其中百分数的特殊应用(如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移至六下,本册只编排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相应地,实验教材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合理存款》也移至六下,同时,把实验教材五下的《节约用水》移至本册。
  一、《分数乘法》单元
  1. 进一步厘清分数乘法的意义。
  2. 增加分数、小数相乘的内容。
  3. 调整了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
  和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使学生在单位“1”变动的情况下,进一步熟练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
  4. 把“倒数”的内容移至《分数除法》单元。
  “倒数”是联结“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纽带。在进行分数除法计算时,要用到“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这一结论。因此,把“倒数”安排在《分数除法》单元,更能体现出学习倒数的必要性。
  二、《位置与方向(二)》单元
  在上一轮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们普遍反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难度要大于“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此次修订,把实验教材六上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至五上,而把实验教材四下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移至本册。
  教材选择“台风移动”这一学生相对熟悉的现实素材,以“情境串”的形式,有层次地引出3道例题。例1重点介绍方向和距离的含义,使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这两个参数描述平面上的某个点;例2是根据某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在平面上找出该点的位置;例3是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由于参照点是不断动态变化的,要求学生紧紧抓住“方向和距离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这一关键点。
  三、《分数除法》单元
  除了把“倒数”从《分数乘法》单元移过来和把“比”的内容另设单元以外,本单元增加了两类“问题解决”内容。
  1. 第一类是和倍、差倍问题(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以“几分之几”的形式出现的)。在这类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有两个。例如,P41例6中,两个未知量分别是“上半场得分”和“下半场得分”,两个数量关系分别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共得42分”和“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解决时,可以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利用其中的一个数量关系表示出另一个未知量的代数式,再利用另一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 第二类是可用抽象的“1”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利用修路这一“工程问题”来引入,使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利用假设公路总长已知的策略,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用“1”来表示公路总长。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记住结论而是经历过程、掌握方法、感悟思想,如假设的方法、变中有不变的思想、抽象的思想、模型的思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教材特意在练习中编排了运输问题、行程问题、泄洪问题、种树问题等,使学生学会寻找不同情境背后的共同的数学模型。
  四、《圆》单元
  1. 改变圆的各部分名称的引入方式。
  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初步的用圆规画圆的知识,本次修订时,对于“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这一问题,教材同时给出了用杯盖、三角尺上的圆孔、圆规画圆的方法,符合学生真实的学情。接下来,利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能更好地体现圆“一中同长”的本质特征。
  2. 增加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内容。
  “圆,一中同长也”,这是《墨子》中对圆的定义。只要确定了“中”和“长”,圆的位置与大小就确定下来了。在解析几何中,圆的解析式(x-a)2+(y-b)2= r2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教材接下来编排的“利用圆设计图案”中,也要用到这一知识。教材增加这一部分内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圆的数学特征。
  3. 教材中降低圆的对称性的篇幅,新增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
  本册教材新增了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学生可以先模仿着画出教材上的图案,再自由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用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需要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是如何组成的。设计图案的过程,是对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圆的特征,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与和谐美。
  4.“扇形”由选学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扇形的内容是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必要基础,根据《课程标准》对相关内容的调整,此次修订把这部分内容由选学变为正式教学内容,为后续学习做知识储备。
  五、《百分数(一)》单元
  除了前文提到的将“百分数”相关内容分成两段,分别安排在六上和六下以外,本册教材在编排“百分数与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内容时进行了新的尝试。教材结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如求命中率)教学如何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结合“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这样编排,更能体现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进行互化的必要性。
  六、《扇形统计图》单元
  除了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例1)外,本册教材新增了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选择不同统计图的例题(例2),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和局限性。一方面,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式,例如,认为只能使用扇形统计图描述各种树木占所有树木的百分比情况;另一方面,避免学生选择错误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例如,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各种树木的数量。
  七、《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
  本册的数学广角,编排了一个新的内容——“数与形”。在这部分内容中,有时需要让学生寻找“形”中隐含了哪些“数”的规律,有时需要让学生用“形”来直观地表示“数”的规律并解决有关“数”的问题。通过数与形的结合,使学生经历发现模式、应用模式的过程,体会推理、数形结合、极限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朱熹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以他为代表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及东亚诸多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世界华人社会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及作用。800多年来,朱熹的学术著作备受推崇,经久不衰,素有“春秋出孔丘,南宋有朱熹”的美誉。他的许多优秀思想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尤溪是朱熹的诞生地,尤溪人素有崇尚朱熹、崇文重教的习俗。为深挖文化内涵,彰显办学特色,我校以朱子文化为核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期刊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的资源,教师教的蓝本,只有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心。对于修订教材的研读,重在比较“不变”与“变”,思考什么不变?为什么不变?什么变了?为什么要变?在分析“不变与变”的成因中领会编者的真实意图,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下面谈谈对研读新版四上教材的一些思考。  一、“变化”中的“不变”  新旧教材对比,新教材在结构上有些调整,增加了《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个单元,减少了《综合应用》
期刊
将于2014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三上教材,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一些教师在使用实验教材后的建议,对教材的结构做了一些修改,合理组织学习内容,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新教材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将实验教材中分散编排在二年级“表内乘除法”相关内容中的有关“倍”的知识加以集中编排。“综合与实践”领域《数字编码》单元由实验教材五上《数学广角》的内容改编而成。第九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以处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非墨守教材。对于这一点,有些教师的理解是片面的,认为按教材的内容、顺序进行教学就不能体现课改精神,故而或改变情境,或变换内容,甚至把教材内容完全改头换面。事实上,《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有什么样的教材观?我们要“教什么”?本文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浅议如何实现“创造性地使
期刊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科学呈现教学顺序,利于学生数学学习  新教材在内容结构上与实验教材相比做了几处调整:  1.《位置》由实验教材六上前移到五上。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可能性》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降低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内容的难度,由原三上后移至五上。  3.《数学广角——数字编码》从实验教材的
期刊
5月22日,由福建省语文学会小语专委会主办,福州市林莘名师工作室、陈曦名师工作室协办,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王国光名师工作室承办的“智慧互动,本真语文”教学研讨会暨钱本殷老师从教50周年庆祝活动在福州实验小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集中研讨了钱本殷老师从教50年的教育、教学思想。年过七旬的钱本殷老师执教了一节《小魔术——隔空吸水》现场作文指导课。他的课没有时下的花哨,没有“公开课”的刻意,朴实中体现高效,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摆出指定的数的活动,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一是1个十”,知道“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  3. 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
期刊
一个小学教师,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一个大学教师,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教育的畸形,让人们所学越来越精专,很多人在学问上越来越“窄小”;时代的发展,也让很多人直奔金钱而去,在品德上越来越“矮小”。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的发展,中国教育的进步只能寄希望于无数“大”教师的身上。郭英剑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  英剑兄是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学者。他担任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
期刊
一、求异式比较,让数学思维走向深刻  求异式比较,就是对一个静态的数学知识、数学现象进行动态的延展,在变化中寻求数学本质,让数学思维由肤浅走向深入,进而获得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和本质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相同素材中开展求异比较,从不同侧面去挖掘蕴含其中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负数”时,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概念有清晰、深刻而独到的认识,设计了 “比身高”拓
期刊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教师在教学《半截蜡烛》时,很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围绕课文中三个人物所说的三句话,进行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读的方式多样,学生读得声势浩大,但让听者感觉那读书声平平淡淡,好似齐声喊口号。读者口干舌燥,听者却觉得索然无味。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朗读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究竟读出了什么?该如何认识朗读教学的意义,如何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  一、对朗读教学的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