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股为什么这么红?

来源 :保险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02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计到2010年,全国保险业务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保险深度即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保险密度即人均年保费收入为750元。在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国家,保险行业呈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对股市而言,人们更喜欢把2007年称作“黄金年”,那是因为在过去的8个月中,股市突破了多个亮“点”:今年2月16日,上证指数赶在春节前首次冲破3000点;5月9日,上证指数在五一长假过后第二天冲破4000点。8月23日,对整个中国股市来讲,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沪市大盘在人们的期待与质疑中,开盘即攀升至5002点,在经过轻微的波动后,曾一度冲至5050点,并在5032点完美收盘。
  突破5000点,这意味着沪深股市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2万亿元,已超过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此时,不能忽视的是保险企业的力量。
  
  ●保险资金助力大牛市
  
  “随着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国人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保险公司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社会主体,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招商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吕爱文先生在接受《保险家》杂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人口红利期到来、公共养老制度改革孕育着商业寿险发展的黄金期,因而保险资金股市投资规模的持续放大成为推动股指上行的资金来源之一;股票市场走牛预期、投资渠道日渐放行又为保险资产扩容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2005年2月17日,华泰保险公司投下保险资金A股直接投资第一单以来,资金数额呈现半年翻一番以上的态势。2005年底是159亿元,2006年6月底提高到435亿元,2006年年底增长到929亿元。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保险资金运用的余额23074亿元。其中权益类主要包括股票(含股权)达11.76%,证券投资基金达到了7.71%。据此计算,已经有2700亿元保险资金投入股市及未上市公司股权,而投资基金的数额也达到1780亿元。
  


  前不久,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已由5%提高至10%,且允许投资过去一年涨幅翻番的股票及ST股票。如此看来,在股票市场,保险资金投资基本无太大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1374亿元,同比增长2.6倍,超过了去年全年955.3亿元投资收益。其中投资基金、股票和未上市股权的收益贡献率超过七成。
  吕爱文称,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我国保险市场潜力进一步增大,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企业和居民家庭的财富日益增长,社会各界对财产保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强。
  “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10年,全国保险业务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保险深度即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保险密度即人均年保费收入为750元。在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国家,保险行业可谓是呈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吕爱文分析说。
  
  ●保险股高端行走
  
  5000点意味着什么?这应该是8月下旬以来,各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认为,“与两年前的1000点相比,5000点的中国股市更为健康、更加充满活力,更值得整个市场期待、整个世界关注。”一些媒体也乐观地认为,“中国股市突破5000只是一个开始”。但另一种并不冲突的声音,就是“高处不胜寒”。认为5000点的来临,使得股市风险增大。
  稳健投资,成为股民的最新追求。而素来以“安全第一”的投资手法著称天下的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正好迎合了股民的需求。“跟着保险资金炒股票”,成为一种“时尚”。
  保险资金最看重什么行业?有分析称,“保险资金就是看好保险行业”。数据统计显示,仅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就吸引了二级市场的保险资金50亿元。
  “这是因为在A股市场上,中国人寿和平安上市以来走势强劲,可以说是一路震荡盘升。”吕爱文说。
  目前,保险业的上市企业包括中国人寿(601628.SH,LFC.NY,2628.HK.)、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人保财险(2328,HK)和中保国际(0966.HK)四家。
  2000年6月29日,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反应热烈。2003年11月6日,中国人保财险在香港挂牌交易,上市首日股价上扬50%。尽管当天港股全日大跌,丝毫没有影响人保财险当日的神勇表现,早盘以2.45港元跳空开盘,股价一路上扬,晚收报于2.7港元。当日交投踊跃,成交额达42亿港元。
  中国人寿于2003年12月17日在纽约股市挂牌,由于市场上投资初期上市股票的热潮再起,加上投资人看好大陆逾8%的经济成长率,首日集资30亿美元,创华尔街当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最高集资纪录。其在美国发行的美国存托凭证(ADR),定价为18.68美元,发行首日盘中最高来到25.15美元,收盘时回跌到23.72美元,涨幅27%,交易量4,024万股,为当天交易量最大股。
  中国人寿次日在香港挂牌,首日同样盛况空前,散户提前一周,就在银行外排队申购股票。中国人寿在香港挂牌价为3.59港元,18日盘中最高达4.60港元,最后以4.525港元作收,涨幅26.04%,交易量15.8亿股,总共集资70.6亿港元。
  今年1月9日,中国人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如斯,号称“保险第一股”的中国人寿成为我国首家也是全球首家同时在纽约、香港和中国大陆上市的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A股发行价18.88元,首发日一开盘就报出37元,涨幅95.97%。此后一直表现平稳,最高涨至40.20元,最终收于38.93元,涨幅106.2%。远高于中行和工行上市首日的涨幅约20%和5%。当日成交金额就超过123亿元,约占沪市总成交金额的1/4。中国人寿A股上市,冻结申购资金过8000亿元,发行时市盈率近百倍,上市首日市盈率升至204倍,创下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多项新纪录。中国人寿这次发行上市募集资金净额约278亿元,这也使它成为A股仅次于工行、中行和中石化的第四大权重股。
   尽管有两次大的波动,但中国人寿A股最低价也没有跌破30元。而在8月29日,一度达到最高58.88元。
  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交易,共发行13.87亿股H股,集资净额143亿港元,为当年香港股市之冠。今年6月4日,被纳入恒生指数。
  在A股挂牌上市的时间上,屈居“保险第二股”的中国平安,它的表现足以让整个股市震惊。今年3月1日,中国平安A股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共发行11.5亿股,发行价为33.8元。数据显示,中国平安上市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中国平安的新股申购冻结资金突破1万亿元,达到10935.78亿元,成为A股市场第二家新股网上网下冻结资金超过1万亿元的上市公司。
  开盘首日报50元,上涨16.20元,涨47.93%,成交20640600股,换手率为3.59%。在随后的交易中一路震荡走低,至收盘报46.79元, 较发行价上涨12.99元,涨幅为38.43%,成交量为1.9776亿股,换手率为34.39%,涨幅与换手率均创出近期上市新股新低。
  但这仅仅是开始。
  此后,中国平安A股一路飙升,并于8月28日创下106.8元的最高纪录。这个价格在沪深两市,都不敢小视的。沪深两市过百元股票不过十几只,而中国平安A股级列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发行之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宣布,中国平安于今年3月15日进入上证180、上证50、沪深300、中证100、中证800和小康指数。
  除了已经在A股上市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中再集团和太平洋保险集团已经处在上市推进中。此外,安华农险、华安保险等一些中小保险公司也曾试图以借壳方式上市。
  “保险股在人均GDP不断增长、资本市场持续火爆的前提下,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保费规模会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收益也会大幅增长,具有中长期持有价值。”吕爱文说。
  
  ●上市公司热衷“涉险”
  
  “参股保险概念股也会因为保险股的优良业绩而受益,会成为阶段性炒作的题材之一,值得关注。”吕爱文说。
  目前中国金融发展高峰期,参股银行、参股券商、参股期货等金融板块的均受到市场爆炒,同样属于金融的保险业近来发展迅猛。如今,国内上市公司也将目光投向了作为金融领域另一支柱的保险业。近年来,保险业充分向外界展示了其罕见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正因为此,上市公司参股保险公司的热情逐渐点燃。
  据统计,目前已参股和准备参股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已有70家左右。参股比例较大的有首钢股份持有生命人寿13.25%股权,湘火炬持有东方人寿7.5%股权。另外,陆家嘴从陆家嘴集团手中收购了7.14%大众保险的股权。锦州港出资10500万元,参股新华人寿,持有该公司35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7%;中卫国脉持有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7%股权;宝商集团持有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45%的股权;在部分股权被拍卖之后,S.ST北亚目前持有新华人寿5.68%的股权;粤电力持有阳光财险20%股权;中色股份持有民生人寿保险13.25%股权。
  在保险机构受宠的同时,参股保险中介机构也成为上市公司新的投资热点。
  保监会发布的《2007上半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明确表示,鼓励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各类资本投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上市融资。这无疑为上市公司投资中介机构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保险中介机构开始成为上市公司竞相追捧的对象。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共有18家上市公司参股保险中介机构。
  相对参股银行、参股券商、参股期货等金融板块而言,市场对于参股保险板块的关注度明显偏低。但有分析认为,目前市场对于具有炒作空间的题材股均会快速涌入,其地毯式席卷推进,参股保险板块其潜在的炒作空间十分巨大,必将会被快速挖掘。
其他文献
90%以上的市场份额让竞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控在中资保险公司手中。尽管外资公司来者不善,但在占据先发优势的本土公司的打压下处于下风。尽管如此,他们对于自己在中国保险市场的未来仍普遍感到乐观。    国外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扩张步伐遇到了跟银行业同样的麻烦。  时间已经过去近六年,当初的承诺已经如期兑现。但中国的保险业并未像刚刚“入世”时大多数人担心的那样,在洋保险的冲击下溃不成军。中国保险业大势未变。仅就
期刊
2009,我们去增员    金融危机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对于保险业引进人才来说,是一个机会。其实增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反倒是如何挑到对的人,让对的人进入团队并且使他可以做得更好不至于脱落。    2009年的增员形势很乐观  衣晓娟    代理人主管中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推销是一条命,增员是九条命;推销是求生存,增员是延续生命;推销是赚现在的钱,增员是赚未来的钱;推销是赚零用钱,增员是赚
期刊
连续加息正在挤压传统寿险保单的竞争优势,但综合而言,加息对于保险业长期利好。保险不同于一般金融投资品,其本质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在加息减税的大背景下,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正在回归。    2007年9月14日,央行宣布,自2007年9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60%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期刊
全线扩张“狼性”初显    2007年夏末,英国皇家太阳联合保险和日本三井住友火灾保险成为沪上第二批获得“分改子”批复的外资产险,外资公司在华新一轮的扩张因此而逐渐拉开了大幕。  作为中国保险市场开放最早的城市,上海曾是无数外资公司和新兴中资公司布局的重镇。上海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至5月外资保险在上海市场的份额已由2005年5月的15%上升到21%,更有个别外资保险公司如美亚,其产品
期刊
在外人眼中,他是亲切、和善的公司老总;在下属心中,他是精明、踏实的领导;在同行口里,他是善于经营的保险界翘楚。眼前这位言语间始终带着微笑的业界传奇人物就是合众人寿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刘榆九。  9月1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被透过玻璃窗的温暖阳光包围,在他紧锣密鼓的行程安排中,与我们的谈话算是难得的休息了。    十二年保险生涯的追逐    刘榆九是地道的山东人,出生在临沂,成长
期刊
亨利·德·卡斯特  法国安盛集团首席执行官。  1954年8月生于法国,毕业于ENA,是一所为法国培养高级公务员的大学,其间他亦获得了法学学位。卡斯特以加入法国财政部而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1980年—1984年间就职于法国金融部的监管办公室,负责审计一系列政府的职能机构。1984年加入法国财政部并成为跨部门工业重组委员会的副主任,负责监管财政陷入困境的公司。  1986年—1988年间卡斯特积
期刊
他的脚步总是能先人一步。当大多数业务员开始陌生拜访时,他已经开始了客户转介绍;当大家在努力扩大客户源时,他已经学会锁定目标市场群;当很多人在研究如何推销保险时,他已经在专业设计、顾问行销的理念指导下开始根据顾客需求经营保险了。曹纪平说:“做保险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观念,我把自己视为商人,在经营自己的保险。”    想像一下, 当一个拥有“ 全国保费第五名、全省保费第一名、世界顶级M D R T会员
期刊
“ 本土化” 程度高低,是直接影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外资公司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经营理念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但其经营方式必须符合当地的市民需要、风土民情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外资公司要在中国取得很好的发展,必须处理好本土化问题,而外资保险最看重的是本土人才、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和中国政府的关系。    磨合中的本土化进程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不少外资保险对
期刊
作者蒋胜辉,毕业于山东大学,美国寿险管理师,从事寿险营销培训8年,出版著作《以理服人——保单销售的专业化解释》。      □营销故事:  我(戴维·考泊)认识的一个会计建议我去见他的一个富客户——菲尔·格罗伊森。当时格罗伊森正在为50万美元的保险寻找代理人。他靠妥善经营私人有价证券投资,从几百元美元做到几千万美元。那个会计提醒我,菲尔不仅精明,还很难对付。  “下午好,格罗伊森先生。”由他的秘书
期刊
见证中国20年保险风云    徐文虎,1950年出生于上海。1969年-1972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工作;1972年-197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1975年至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工作,1981年完成了相当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工作期间先后获得了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职称。现任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安盛-复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保险系系主任、复旦大学金融学院保险部主任、上海市法制办专家组成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