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cl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想要更有效地链接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让文言文教学起点更准,过度更稳,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合作交流,更需要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多为学生着想,依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文言内容变得灵动,使呆板的文言课堂活跃起来。以《杨氏之子》和《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言文为例,探析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文言文 有效衔接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的一篇短小凝练的文言文,文章通过对话向我们勾勒了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童形象。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杨氏之子》一文推开了文言文宝库的大门,它联通了不同时代相同年龄孩子们的心,让人惊叹在那样一个古老年代里人的聪慧机敏,更提起了孩子们探索古人生活的兴趣。无独有偶,七年级课文中也有这样一个正直聪慧、守信明理的小男孩——陈元方,他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文章也通过“陈元芳”与“客”的一段对话,向我们刻画了一个极为方正的七岁小男孩形象。这与《杨氏之子》内容相近,篇幅相似,可见教材安排已经注意了中小学文言内容和情感的衔接,但是它们的学习要求相同吗,教法一样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实现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呢?
  一、求同存异
  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从《两小儿辩日》到《孙权劝学》,从《学弈》到《伤仲永》……中小学文言文教材结合得如此紧密,但学习目标有无差异呢?从以上两篇课文具体来看。
  小学《杨氏之子》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小学阶段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慧”,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从“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文言文学习重在“阅读”、“感悟”这个层面上。那么,这个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呢?翻阅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稿)》第三学段(5-6年级)阶段目标“阅读部分”,并没有看到涉及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接着本人又询问了小学阶段的优秀教师,回复说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只是要求朗读、背诵、默写,外加几个非常简单的文言实词的理解,而期末语文考试中也只涉及背诵片断。可见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并不高,对此我的理解是:
  1.小学文言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多读多背。
  2.小学文言文教学不能讲深了,贵在激起阅读兴趣。
  3.要灵活多样地引导,重在阅读感悟和积累。
  既然小学阶段不要求深入理解,那么七年级语文教学是否该“全盘端出”,给刚升上初中的学生一个“下马威”呢?来看看七年级语文《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变换形式诵读、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两相比较,从中不难发现篇幅同样短小,内容非常相近的两篇文言文放在不同学段,它的要求明显不同。七年级文言文教学目标已经上升到积累文言词语、掌握翻译方法和借助工具书自主理解的层面上,其实是将小学的阅读理解推进了一步。而《新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教学也这样要求:“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理解浅易的古诗文的内容,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知识;(2)能理解古诗文中词句的含义,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能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或作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结合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意思;(3)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4)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
  这样一来,我们就看清了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差异,也就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方向。也只有做这样的比较,求同存异,才能以旧引新,唤起学生的学习记忆,才可能真正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保持学习兴趣又能平稳过渡并积累提高。
  以此为点纵览全局,中小学文言文衔接应包含那些内容?
  1.从阅读一定量的文言短文到不仅要阅读还要积累文言实词的过渡。
  2.要从了解文言文大致内容到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知识的过渡。
  3.要从单纯的阅读到表达感受的过渡。
  4.从教师的讲解灌输到学生自查工具书自学实践的过渡……
  只有对这个过渡、这种衔接的要求了然于胸,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就不会一味抱怨学生上完六年小学连最基本的文言实词的意思都不知道了。
  二、多法并举
  文言文的教学,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都应该设法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氛围,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采用不同渠道多种方式,来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1.用文章吸引学生。
  如小学《杨氏之子》一文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本身就妙语连珠、充满智慧——你说杨梅是我杨家水果,我立即就对出:没听过孔雀是您孔家的家禽。反应之快、回答之巧妙令人咂舌,又加说这话的是一个九岁的小孩,这就更让小学生们感同身受,联系生活中大人也曾和自己开过这样的玩笑,自己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也许就是自己的榜样了!
  《陈太丘与友期》既有故事情节、词汇量少,又新奇有意思。教学伊始,教者通过讲述《元方善对》的故事,初步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从元方的灵活应答中初步感受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的特点,这样的故事情节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2.用方法引导学生。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多读几遍自然能感知大意。预习时教给学生“三看一查”的学习方法,即: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练习题,查工具书。翻译时给学生们介绍简单的翻译方法,如:加字法、换字法、留字法、会意法等。在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第一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时,告诉学生人名、地名、时间副词等不用翻译,照搬下来就行;单音节词“友”就是现代汉语里的双音节“朋友”,“行”就是“出行”;“与”换成现在常用的“和”,“期”会意理解为“约定”,那么这一句就可以译为: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出行。学生掌握了方法就会觉得翻译理解并不神秘,是有“法”可依的,再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起来就方便多了。
  3.用“表达”来鼓励学生。
  文言文课上,请学生先上台来说,即使不对也很有趣。形式可以是讲故事、谈人物、说梗概,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者是阅读的其他感受……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采用了表演的形式来再现陈太丘与陈元方的对话,通过惟妙惟肖的模仿,动作语气的表达,学生们兴趣高涨,准确把握了人物形象。总之,读的感悟非常珍贵,古文毕竟不是外语,它和现代文有相通之处,初学者完全可以通过各种阅读形式略知一二。
  4.用“积累”来充实学生。
  用小本子或者卡片把学过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及用法记下来,积少成多、由单一到复杂,慢慢随文积累,并经常注意“温故”,相信积累到一定程度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呼唤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应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作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桎梏,引领学生成为阅读教学中的发现者、思考者和探究者,让学生能够更充分、更自由地体验探究型阅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倡导让学生逐步形成“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
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在开放题中,可能提供的条件不完备,需要在求解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增添假设,结论或结果一般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也可能是因人而异、灵活多样的。  开放题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转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将思考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学习乐趣。运用开放题教学有利于营造广泛参与、大胆质疑的学
从整体上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此,笔者仅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谈谈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如何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一、精心设计,彰显民族精神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未成年人进行深入的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笔者发现,以《抗日战争》一课为切入点,以中华民族处于逆境时所呈现出的奋发有
漫天的墨色笼罩着视线所及,如同一席厚重的幕布,布匹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微光。是街边昏黄的路灯,在这寂静的夜里散发着温暖的气息,照亮人们回家的路。  我放下手中的笔,抬头凝望窗外的夜色。  一切都沉寂在无边的夜色里,院落中的树早已落尽了叶子,唯剩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晃动。地上是冻得干裂的泥土,不曾有一丝生机。低矮的灌木蜷缩着身子,躲在院子的角落中发抖。清冷的灯光从树后的楼中射出,拖拽着行人的身影,蔓延
历史课程开设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把握好了这两个方面,就可以从繁琐的历史知识和理论中找到主线,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一、生动历史课堂的含义  课堂是培养人的主要阵地,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感召、升华是课堂教学永恒不变的主旋律。历史学科是人文气息最为浓厚的一门科学,从课堂的标准和历史学科教学的要求来看,历
摘 要:恩格斯在批判唯心主义道德观的基础上,侧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科学揭示了道德的物质生产实践起源、作为意识形态本质的两重性及其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侧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科学论证了道德的辩证统一判断标准、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及其二元功能作用。进言之,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系统论述道德问题的第一人,明确了道德研究的具体对象和实践价值指向,构建了道德研究的基本内容体系框架和独特概念范畴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应在教师引领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体,乐于感受、探究文本。在积极语用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基于文本—基于体验—基于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为例,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阅读动机文本体验探究教师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34  《义务教育语
[摘要]中学政治课不受欢迎,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观上是因为政治课教学中存在“高、大、上”的问题,对此,出路应是追求政治课教学中“白、富、美”的境界。  [关键词]中学政治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白 富 美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62  每当看到或听到“中学政治课被学生评为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的消息,笔者深感汗颜
排球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中只有世界杯是固定在日本举办。 日本买断了世界杯的举办权和经营权。 要了解这样的“专属”还得回溯历史。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排球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1964年,有着“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在奥运会上封后;1972年,日本男排则在慕尼黑奥运会上称王。在那个时代,排球是日本的第一运动。日本排球协会根据当时的情况于1977年向国际排联申请将世界杯赛固定在日本举行。
写是英语五项基本技能之一,英语写作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英语写作教学应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课程。英语写作始终伴随着词汇、对话、课文、阅读、语法等语言知识学习展开,它是新课标中要求每位学生都应具备的技能和基本功,特别是在当今的新课标下更突出了它的地位。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摆在每位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教师们都应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切实把英语写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懂得写,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