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心理以及智力的发展,为提高儿童心理特征以及审美需要而专门编写的为儿童所接受且适合他们阅读的一种文学作品。以儿童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作品能提高他们的想象力,而想象力丰富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价值
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构想,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如《雪孩子》是一篇关于舍己救人的优秀童话故事,像人一样地表达思想情感。儿童文学作品在丰富有趣、吸引儿童阅读的同时,能提高儿童的想象力。为了符合孩子的美好想象的文学作品还有《纸船和风筝》、《称赞》等作品,这些都真切地展示了童话世界的丰富多彩,抒发了鲜明的情感特征,从而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做好准备。由此可以看出,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孩子可以尽情地吸取知识,作为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第一平台。
儿童文学作品还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以及文明礼貌习惯。文学作品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文章思想的影响。儿童还处于未接触社会的状态,生活经验缺乏,知识面狭窄,因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成人的教育与指导。然而,儿童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这一教育任务,为儿童的心智发展以及对事物的认识进行一定的启发与指导。针对儿童的兴趣,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与儿童相关的大量事物,引导儿童从平常的生活现实中,从事物的表象中对广泛、复杂的生活进行深刻的理解。
(二)儿童文学对培养儿童的审美作用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以其丰富的美感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情绪,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儿童文学作品能陶冶孩子的情操、欣赏美以及创造的能力。例如,《丑小鸭》中讲述一只外表丑陋的小鸭子,在固定的圈养场里是不能实现自己的美丽梦想的,只有飞出养鸭场到湖面上去,接触美、认识美才能改变自己。儿童文学作品是展示美丽事物的最好方式,而儿童又具有审美的天性,当有一部蕴含美好情感与想象的文学作品出现在他们眼前时,就能产生出一种蛊惑人心的魅力。儿童文学也是一样在儿童的认识里,通过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感化儿童,带给儿童一种审美的感受。
(三)儿童文学能满足小学语文教育的需求
儿童文学最早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时期的论调奠定了儿童文学民主与科学的发展方向。无论何种文体都需要符合时代背景,儿童文学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不仅仅是文化繁荣的一种景象,更多的是满足特定人群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儿童的求知欲全面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而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家在思想的变革下,为儿童提供了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儿童文学作品,提高了儿童文学作品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水平和方式的优化也成为了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小学语文教育主要强调儿童的本能以及满足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对自身文学的关注,作为儿童学习的启蒙。
二、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一)儿童文学中所包含着的情感价值与小学语文教育目的一致
儿童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不同于成年人的思想,具有自己的心理特征——充满了奇思妙想。而儿童文学作品是为儿童创作的,贴近儿童的想法,便于儿童的理解。其既有一般文学的形象,又有适合儿童的诸多特点,充分考虑了儿童的自我理解力以及审美力。在语文课本中无论是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故事以及儿童小说,其题材、主题、人物、情节都符合儿童的审美观,其教育题材与儿童文学作品相似,其教育的效果能达到一致性。由于儿童文学是美的文学,长期阅读能形成美的感受,与欣赏语文课本一样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启发,为日后的小学语文学习打下了文字欣赏的基础。无论是从儿童文学作品,还是从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来分析,都可以看出二者都是为了提高儿童对文字美的欣赏能力。因此,在这一方面,儿童文学作品与小学语文教育都具有同等的培养儿童欣赏美的能力的地位。
(二)儿童文学作品与小学语文教育同样具有文学教育的地位
儿童文学是以特定的受众群体定位,体现出本位思想的同时,更加展现出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相比的特殊性。这不仅仅是思想启蒙的需要,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下出现的产物。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现是为了提高儿童的文学思想,逐渐形成自我的文学感受以及审美特点,这一点与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相一致。两者都处于对特定人群的思想情感和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又具有相同的教育目的。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与小学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上的地位是一样的,都是从儿童的心理接受程度出发,在儿童的理解范围内培养儿童的文学欣赏能力以及美学价值观的形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文学作品也在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带着自身强大的使命感和优秀的发展动力,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结语
根据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儿童文学作品正在逐步向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和创新进行发展和转变。正是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双重原因,人文与学术的双重突破,才使得儿童文学作品有了其充分发挥空间。儿童文学作品受到家长以及孩子的喜爱,也促进了小学语文教育形成特定的教育模式,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大量教育资源以及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陶艳.论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天性的顺应与引导[J].都市家教,2011(5).
[2]吕民英.浅析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赏析[J].学周刊,2011(5).
[3]林生华.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60).
作者简介:王瑟英(1981—),女,福建省泉州人,大学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职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价值
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构想,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如《雪孩子》是一篇关于舍己救人的优秀童话故事,像人一样地表达思想情感。儿童文学作品在丰富有趣、吸引儿童阅读的同时,能提高儿童的想象力。为了符合孩子的美好想象的文学作品还有《纸船和风筝》、《称赞》等作品,这些都真切地展示了童话世界的丰富多彩,抒发了鲜明的情感特征,从而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做好准备。由此可以看出,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孩子可以尽情地吸取知识,作为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第一平台。
儿童文学作品还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以及文明礼貌习惯。文学作品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文章思想的影响。儿童还处于未接触社会的状态,生活经验缺乏,知识面狭窄,因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成人的教育与指导。然而,儿童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这一教育任务,为儿童的心智发展以及对事物的认识进行一定的启发与指导。针对儿童的兴趣,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与儿童相关的大量事物,引导儿童从平常的生活现实中,从事物的表象中对广泛、复杂的生活进行深刻的理解。
(二)儿童文学对培养儿童的审美作用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以其丰富的美感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情绪,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儿童文学作品能陶冶孩子的情操、欣赏美以及创造的能力。例如,《丑小鸭》中讲述一只外表丑陋的小鸭子,在固定的圈养场里是不能实现自己的美丽梦想的,只有飞出养鸭场到湖面上去,接触美、认识美才能改变自己。儿童文学作品是展示美丽事物的最好方式,而儿童又具有审美的天性,当有一部蕴含美好情感与想象的文学作品出现在他们眼前时,就能产生出一种蛊惑人心的魅力。儿童文学也是一样在儿童的认识里,通过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感化儿童,带给儿童一种审美的感受。
(三)儿童文学能满足小学语文教育的需求
儿童文学最早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时期的论调奠定了儿童文学民主与科学的发展方向。无论何种文体都需要符合时代背景,儿童文学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不仅仅是文化繁荣的一种景象,更多的是满足特定人群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儿童的求知欲全面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而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家在思想的变革下,为儿童提供了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儿童文学作品,提高了儿童文学作品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水平和方式的优化也成为了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小学语文教育主要强调儿童的本能以及满足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对自身文学的关注,作为儿童学习的启蒙。
二、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一)儿童文学中所包含着的情感价值与小学语文教育目的一致
儿童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不同于成年人的思想,具有自己的心理特征——充满了奇思妙想。而儿童文学作品是为儿童创作的,贴近儿童的想法,便于儿童的理解。其既有一般文学的形象,又有适合儿童的诸多特点,充分考虑了儿童的自我理解力以及审美力。在语文课本中无论是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故事以及儿童小说,其题材、主题、人物、情节都符合儿童的审美观,其教育题材与儿童文学作品相似,其教育的效果能达到一致性。由于儿童文学是美的文学,长期阅读能形成美的感受,与欣赏语文课本一样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启发,为日后的小学语文学习打下了文字欣赏的基础。无论是从儿童文学作品,还是从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来分析,都可以看出二者都是为了提高儿童对文字美的欣赏能力。因此,在这一方面,儿童文学作品与小学语文教育都具有同等的培养儿童欣赏美的能力的地位。
(二)儿童文学作品与小学语文教育同样具有文学教育的地位
儿童文学是以特定的受众群体定位,体现出本位思想的同时,更加展现出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相比的特殊性。这不仅仅是思想启蒙的需要,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下出现的产物。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现是为了提高儿童的文学思想,逐渐形成自我的文学感受以及审美特点,这一点与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相一致。两者都处于对特定人群的思想情感和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又具有相同的教育目的。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与小学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上的地位是一样的,都是从儿童的心理接受程度出发,在儿童的理解范围内培养儿童的文学欣赏能力以及美学价值观的形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文学作品也在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带着自身强大的使命感和优秀的发展动力,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结语
根据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儿童文学作品正在逐步向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和创新进行发展和转变。正是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双重原因,人文与学术的双重突破,才使得儿童文学作品有了其充分发挥空间。儿童文学作品受到家长以及孩子的喜爱,也促进了小学语文教育形成特定的教育模式,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大量教育资源以及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陶艳.论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天性的顺应与引导[J].都市家教,2011(5).
[2]吕民英.浅析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赏析[J].学周刊,2011(5).
[3]林生华.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60).
作者简介:王瑟英(1981—),女,福建省泉州人,大学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职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