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望、闻、问、切”作为中医了解病情的手段,是医生全面、准确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的重要手段。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把“望、闻、问、切”四法与教育学生的工作紧密结合,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细心观察,“望”清其表
所谓“望”,就是教师通过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从而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有人认为:“老师天天与学生。滚爬’在一起,不用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其实,老师要真正对全班、对每个学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的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老师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及时开展教育工作。可见,经常性有针对性的观察。并且要“望”得清楚、“望”得细致、“望”得全面,这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发现某个同学,有一天上课打不起精神,课后作业也是马马虎虎、错误连篇,与平时判若两人。这一变化,在提醒老师要及时了解,也许他是因为爸爸妈妈在家里发生争执才导致情绪低落,心不在焉。那就要及时走访家长,多做学生父母的思想工作。将家庭矛盾缓和下来。学生的情绪也会因此稳定下来。学习生活才逐步恢复了正常。此时,及时、有效地教育工作,离不开老师敏锐细致的观察。“只要你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够‘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
二、耐心倾听,“闻”全其声
“闻”就是听,善于“倾听”同样也是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手段。
我们常说老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其实,良师易做,益友难当。作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同学生“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益友。
我曾经遇到这样几个学生,父母都在学校附近从事个体经营。平常家庭教育顾不上,这几个孩子简直成了班里的捣蛋鬼。我找他们谈话,道理说了一千遍,全成了耳边风。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我不得不静心深省……
一天下午,我把这几个孩子请到办公室,并让他们坐下来。我和颜悦色地说:“老师最近碰到一个难题,一直解决不了。你们几个点子多,我想请你们帮我出出主意。”边说我边用真诚的目光盯着他们。几个孩子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一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紧接着,我让他们对当前班级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向他们征求改进管理班级的意见。令我惊奇的是,这几个平日令老师头疼的“调皮鬼”竟然和其他孩子一样,关心、爱护班集体,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谈到班级建设,他们都颇为激动,那股积极参与的强烈愿望深深地震撼了我。是啊!并非孩子们没有参与意识、没有责任感,是老师的习惯性的眼光遮住了隐藏在他们身上的“光环”。作为老师,走近每个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并与他们沟通是多么的重要!
三、真心关怀,“问”明其想
学生需要爱,后进生更需要老师多给一点“爱心”。而这诚挚的爱心则来自于老师们那亲切的话语和细致入微的体贴和关怀。
学习生活中,遇到如下情况学生更需要教师亲切、真诚的“问”:1.学生思考有疙瘩时;2.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3.学生遇到困难时;4.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时;5.学生受到挫折、犯错误时……每当这时,班主任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真心实意的促膝长谈。面对老师那暖意融融的关心和爱护时,学生不会无动于衷,他会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仰慕心理。这时学生就会将他所信任和爱戴的老师作为模仿与认同的榜样加以仿效,就会由于喜欢该老师而倾心于接受他的影响。
四、客观评价,“切”准其脉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如同中医大夫给病人切脉,只有细心把准其脉,方能药到病除。而老师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前进的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对于后进生,“切”准其脉尤为重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老师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善于从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分,在失败中点燃起希望之火,这种做法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
曾经面对过一个爱上课睡觉的学生,任何课上的任何动静都不能打搅他的沉睡。于是,我和他单独谈了一次话。“你是个有是非观的孩子,哪怕你总是表现得无所谓,我也能看出来,你总是在假寐,其实也在听讲,是吧!”他惊讶于我对他的分析,通红着脸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我继续亲切的说:“当然,如果你能更积极点,把一个青少年的朝气表现出来,将你的聪明才智全部用到学习上去,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你不想看看你到底有多大的实力吗?我相信你会很棒!”也许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他竟然哭了起来。主动和老师一起分析上课爱睡觉的原因,一改往日的面貌,学习认真了。一学期下来,他的学习进步很大。
可见,只有对每个学生都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任何偏见,才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老师公正客观的对他们评价,才能如和煦的春风,沁人心脾,润物无声。
一、细心观察,“望”清其表
所谓“望”,就是教师通过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从而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有人认为:“老师天天与学生。滚爬’在一起,不用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其实,老师要真正对全班、对每个学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的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老师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及时开展教育工作。可见,经常性有针对性的观察。并且要“望”得清楚、“望”得细致、“望”得全面,这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发现某个同学,有一天上课打不起精神,课后作业也是马马虎虎、错误连篇,与平时判若两人。这一变化,在提醒老师要及时了解,也许他是因为爸爸妈妈在家里发生争执才导致情绪低落,心不在焉。那就要及时走访家长,多做学生父母的思想工作。将家庭矛盾缓和下来。学生的情绪也会因此稳定下来。学习生活才逐步恢复了正常。此时,及时、有效地教育工作,离不开老师敏锐细致的观察。“只要你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够‘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
二、耐心倾听,“闻”全其声
“闻”就是听,善于“倾听”同样也是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手段。
我们常说老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其实,良师易做,益友难当。作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同学生“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益友。
我曾经遇到这样几个学生,父母都在学校附近从事个体经营。平常家庭教育顾不上,这几个孩子简直成了班里的捣蛋鬼。我找他们谈话,道理说了一千遍,全成了耳边风。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我不得不静心深省……
一天下午,我把这几个孩子请到办公室,并让他们坐下来。我和颜悦色地说:“老师最近碰到一个难题,一直解决不了。你们几个点子多,我想请你们帮我出出主意。”边说我边用真诚的目光盯着他们。几个孩子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一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紧接着,我让他们对当前班级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向他们征求改进管理班级的意见。令我惊奇的是,这几个平日令老师头疼的“调皮鬼”竟然和其他孩子一样,关心、爱护班集体,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谈到班级建设,他们都颇为激动,那股积极参与的强烈愿望深深地震撼了我。是啊!并非孩子们没有参与意识、没有责任感,是老师的习惯性的眼光遮住了隐藏在他们身上的“光环”。作为老师,走近每个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并与他们沟通是多么的重要!
三、真心关怀,“问”明其想
学生需要爱,后进生更需要老师多给一点“爱心”。而这诚挚的爱心则来自于老师们那亲切的话语和细致入微的体贴和关怀。
学习生活中,遇到如下情况学生更需要教师亲切、真诚的“问”:1.学生思考有疙瘩时;2.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3.学生遇到困难时;4.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时;5.学生受到挫折、犯错误时……每当这时,班主任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真心实意的促膝长谈。面对老师那暖意融融的关心和爱护时,学生不会无动于衷,他会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仰慕心理。这时学生就会将他所信任和爱戴的老师作为模仿与认同的榜样加以仿效,就会由于喜欢该老师而倾心于接受他的影响。
四、客观评价,“切”准其脉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如同中医大夫给病人切脉,只有细心把准其脉,方能药到病除。而老师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前进的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对于后进生,“切”准其脉尤为重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老师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善于从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分,在失败中点燃起希望之火,这种做法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
曾经面对过一个爱上课睡觉的学生,任何课上的任何动静都不能打搅他的沉睡。于是,我和他单独谈了一次话。“你是个有是非观的孩子,哪怕你总是表现得无所谓,我也能看出来,你总是在假寐,其实也在听讲,是吧!”他惊讶于我对他的分析,通红着脸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我继续亲切的说:“当然,如果你能更积极点,把一个青少年的朝气表现出来,将你的聪明才智全部用到学习上去,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你不想看看你到底有多大的实力吗?我相信你会很棒!”也许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他竟然哭了起来。主动和老师一起分析上课爱睡觉的原因,一改往日的面貌,学习认真了。一学期下来,他的学习进步很大。
可见,只有对每个学生都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任何偏见,才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老师公正客观的对他们评价,才能如和煦的春风,沁人心脾,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