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和作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本身又是密不可分的,结合讲读课文学习作文是我们一向提倡的。那么,“怎样结合课文内容练笔”,也不失为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文质优美的文章,尤其是一批名家名作,都给学生展示了美丽的世界,同时也给学生进行适时练笔提供了有利条件。细述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根据课文内容,从“我”的角度重新理解、组织成文章。
如《长城》一文,通过远看长城和近看长城,介绍了长城的样子和它的高大坚固,由此展开联想,赞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就这篇课文进行练笔,可以用第一人称的笔法,以自己游览长城的方式,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成一篇文章。这种练笔形式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二、仿照课文的结构和思路进行练笔。
如《桂林山水》一文,以总分总的结构,优美的文笔,写出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引人入胜。这种思路清晰的文章,学生很容易仿写。如一位同学仿写的《西湖》,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她是这样仿写的: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风景优美的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杭州的西湖更是远近闻名。我乘着小舟,来观赏举世闻名的西湖。
我看见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游览过依山傍水的长江三峡,却没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西湖的水清澈见底,水平如镜。平静的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粒粒珍珠,发出点点粼粼的光。不时有游船划过,水面波光粼粼,远远望去,真美啊!走着走着,一座小岛占据了我的眼睛。岛上绿树成荫,茂密的树排成了排。一棵棵树倒映水中,美丽极了。再看那边,就是著名的“三潭印月”,三个小潭成三角形立在水中,到了晚上,湖里有月亮映着三潭,所以叫“三潭印月”。
碧绿的湖水,绿树成荫的小岛,美丽的“三潭印月”,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样的仿写,学生充分调动积累,同时结合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班上朗读时,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这种练笔形式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佳段精彩处仿写,仿照课文中的佳段写一段的“小练笔”。
中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读了课文佳段,或多或少已领悟到段中奥妙。适时地让他们进行仿写,必然能引起兴趣。如《燕子》一文,可仿照第一段燕子的外形,写另一种鸟的外形。这样动手动脑地写,不但进一步巩固了读的成果,而且提高了作文水平,是很有好处的。
四、结合课文内容对文中人物进行评议。
如《智取生辰纲》一文,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青面兽杨志这个人物的故事情节烂熟于心,进而对他议论评价,结合课文内容写小练笔,就水到渠成了。
五、根据人物的表现进行联想式的续写。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结尾是这个皇帝在所有老百姓都说出真话的情况下,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样,继续着他的游行大典。那么他的内心究竟想些什么,以后又会发生些什么,让学生根据文中人物的表现续写:皇帝回宫以后……学生进行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出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内容丰富而又符合人物特点的好文章,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强化。
这很好地证明了: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是完成阅读任务的一种凭借,应利用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缩写或练笔。
缩写就是把内容丰富的长文章缩为语言简洁、意思明白的短文章。这种练笔形式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又高度锤炼了作文语言,有助于学生在作文时注意语言的通顺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过渡。事实证明,这种练笔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写作热情很高,大部分同学都能较好地完成习作,既培养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又提高由繁化简、精炼语言的表达能力。
七、结合课文内容写读后感。
读后感这种题材可以说是课文内容的升华。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某一点感受比较深,可以就此扩展开来,谈谈感受,从而挖掘到文章中的深处。同时也适时地进行了练笔活动。这里例子很多,大部分课文都可写读后感,不再一一举例。
八、转换体裁改写,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转换体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造的“小练笔”。
如把学过的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邃,这给学生改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练笔方式把读写结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样的小练笔,诗美文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以上结合课文内容谈了八种形式的“小练笔”,借此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作文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文质优美的文章,尤其是一批名家名作,都给学生展示了美丽的世界,同时也给学生进行适时练笔提供了有利条件。细述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根据课文内容,从“我”的角度重新理解、组织成文章。
如《长城》一文,通过远看长城和近看长城,介绍了长城的样子和它的高大坚固,由此展开联想,赞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就这篇课文进行练笔,可以用第一人称的笔法,以自己游览长城的方式,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成一篇文章。这种练笔形式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二、仿照课文的结构和思路进行练笔。
如《桂林山水》一文,以总分总的结构,优美的文笔,写出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引人入胜。这种思路清晰的文章,学生很容易仿写。如一位同学仿写的《西湖》,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她是这样仿写的: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风景优美的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杭州的西湖更是远近闻名。我乘着小舟,来观赏举世闻名的西湖。
我看见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游览过依山傍水的长江三峡,却没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西湖的水清澈见底,水平如镜。平静的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粒粒珍珠,发出点点粼粼的光。不时有游船划过,水面波光粼粼,远远望去,真美啊!走着走着,一座小岛占据了我的眼睛。岛上绿树成荫,茂密的树排成了排。一棵棵树倒映水中,美丽极了。再看那边,就是著名的“三潭印月”,三个小潭成三角形立在水中,到了晚上,湖里有月亮映着三潭,所以叫“三潭印月”。
碧绿的湖水,绿树成荫的小岛,美丽的“三潭印月”,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样的仿写,学生充分调动积累,同时结合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班上朗读时,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这种练笔形式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佳段精彩处仿写,仿照课文中的佳段写一段的“小练笔”。
中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读了课文佳段,或多或少已领悟到段中奥妙。适时地让他们进行仿写,必然能引起兴趣。如《燕子》一文,可仿照第一段燕子的外形,写另一种鸟的外形。这样动手动脑地写,不但进一步巩固了读的成果,而且提高了作文水平,是很有好处的。
四、结合课文内容对文中人物进行评议。
如《智取生辰纲》一文,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青面兽杨志这个人物的故事情节烂熟于心,进而对他议论评价,结合课文内容写小练笔,就水到渠成了。
五、根据人物的表现进行联想式的续写。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结尾是这个皇帝在所有老百姓都说出真话的情况下,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样,继续着他的游行大典。那么他的内心究竟想些什么,以后又会发生些什么,让学生根据文中人物的表现续写:皇帝回宫以后……学生进行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出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内容丰富而又符合人物特点的好文章,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强化。
这很好地证明了: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是完成阅读任务的一种凭借,应利用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缩写或练笔。
缩写就是把内容丰富的长文章缩为语言简洁、意思明白的短文章。这种练笔形式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又高度锤炼了作文语言,有助于学生在作文时注意语言的通顺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过渡。事实证明,这种练笔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写作热情很高,大部分同学都能较好地完成习作,既培养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又提高由繁化简、精炼语言的表达能力。
七、结合课文内容写读后感。
读后感这种题材可以说是课文内容的升华。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某一点感受比较深,可以就此扩展开来,谈谈感受,从而挖掘到文章中的深处。同时也适时地进行了练笔活动。这里例子很多,大部分课文都可写读后感,不再一一举例。
八、转换体裁改写,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转换体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造的“小练笔”。
如把学过的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邃,这给学生改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练笔方式把读写结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样的小练笔,诗美文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以上结合课文内容谈了八种形式的“小练笔”,借此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作文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