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那个橱柜,走进幻想世界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外国儿童文学被介绍进来,本土儿童文学作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出版频率越来越快,出版物越来越多,走进书店,到处都是“经典”“大奖”“金牌”“收藏”书系。在学生和家长眼花缭乱的时候,推荐他们读一些真正优秀的作品,就至关重要了,因为只有读过好的东西,他们才有可能在良莠不齐的书的“海洋”里有所选择。
  在世界各地,提到德国儿童文学,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名字总是与格林兄弟的名字相提并论。就像安徒生对于丹麦,林格伦对于瑞典,乔斯坦·贾德对于挪威,凯斯特纳提升了整个德国儿童文学的高度。至少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西德的儿童文学、西德的儿童戏剧和西德的儿童电影,完完全全置身于他的魔力之中。为摆脱这种魔力,人们花费了巨大的努力。
  在干净简洁的故事叙述中,你能感受到他那一颗赤子童心以及超凡的想象力。你可以在凯斯特纳不同的作品中满足自己不同的审美需求,或者说“被引导”。《淘气包埃米尔》让你在趣味盎然的阅读中反思“成长”,《动物农场》这部政治隐喻小说会点燃你哲学思考的热情,《两个小洛特》让你沉浸在一种美好温情的叙述中,《5月35日》则是幻想小说的杰作。如果说,你要选择一个作家、一部具体的作品向别人介绍儿童文学,凯斯特纳的《5月35日》一定是值得考虑的。
  
  [设计理念]
  
  一、关于讨论什么
  围绕一本书讨论大概有以下几个切入点:从作品内容的角度切入讨论,从与生活链接的角度切入讨论,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切入讨论。
  怎么理解从作品内容的角度切入讨论呢?例如带领孩子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抓取故事的关键事件,分析起因,推测结局等。这一类话题有助于锻炼学生知识获取、内容梳理整合的能力。大多数教师习惯性地喜欢从这个角度切入,但用得过多,会降低读书会的潜在价值。《5月35日》讲了叔侄俩无意中到了另一个世界,历经“懒人国”“古城堡”“颠倒城”“自动城”“南太平洋”,最后又回到现实世界,故事结构简洁,线索清晰,一目了然。并且,它终究是一个文学作品,而非知识性专著,执著于内容分析,没有必要。
  怎么理解从与生活链接的角度切入讨论呢?简单地讲,读写“友谊”的书,就聚焦“友谊”进行观点碰撞,读写“诚信”的书,就围绕“诚信”开展头脑风暴。也就是说,所看的书只是一个引子,它抛出了一个“主题”或者“意义”,藉由讨论,让学生得出适于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也让学生觉得书和自己的生活是有关联的。只是,《5月35日》归根结底是一个诗性作品,作品的意义——“保卫童年,敬重童心”隐含在有趣的故事里,隐含在天马行空的想象里,并不显见。把“意义”抽取出来,大张旗鼓地分析、延伸,似乎价值不大。而且小学生是不太喜欢讨论意义的,尤其是面对这么好玩的一个故事。
  怎么理解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切入讨论呢?这个角度我们一直忽略了,但是我个人觉得非常重要,例如:从人物态度和想法的改变谈情节的发展,分析小说章节的标题,谈时间的描述所营造的气氛,欣赏细腻的风景……我看过西方二、三年级班级读书会的文字实录,他们甚至在课堂中会出现“文学术语”,在他们看来,这些“文学术语”的出现,这些文学讨论,是可以提升学生文学赏析能力的。看《5月35日》时,我就在文体层面追问自己,“幻想小说”究竟有哪些其他小说无法取代的价值?《5月35日》的艺术独特性在哪里?在这个朝向下,我又追问自己:我能不能和学生一起去发现“穿越式”幻想小说的一些基本套路?我能不能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大师级的想象?我能不能引导孩子们去思考作者是怎样借助书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的?这些都属于文学欣赏的范畴,文学赏析属于较高的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难的,难又如何?“难”在某种程度上才体现整本书阅读与讨论的价值。
  所以,我考虑再三,想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切入讨论,当然,讨论过程中会连带涉及内容的整理与分析、意义的提取与思辨。这只是个人的一种选择。
  
  二、关于怎么讨论
  我一直在设想班级读书会的理想模样一教师带着征询的目光邀请学生“说来听听”,学生带着倾听的耳朵“想说就说”。围绕自己的真实疑惑或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松散型的对话讨论,一定是班级读书会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一直坚持用“聊书”这个概念。
  但是,松散型的“聊书”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大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儿童文学的阅读积累,很多甚至对儿童文学还持有偏见,觉得儿童文学太“小儿科”,不必“事必躬亲”地去阅读。我们的教师很多也童心已泯,就像凯斯特纳说的“很多人像对待一顶旧帽子一样把自己的童年丢在一边,把童年像一个不用了的电话号码那样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教师在“文学”和“童心”这两个关键点上还缺少足够的修养与敏感,很难在即兴的围绕书展开的对话中作出随机的精彩的呼应与引导。这种缺少提升的“聊书”其实是收效不大的。
  因此,这次《5月35日》的读书会设计的规划性还是比较强的。我围绕初定的目标预设了三个讨论话题,这三个话题所占用的课堂时间有长有短,内容的出入程度有深有浅,但都由我预设,并且前铺后陈,有所关联。第一个话题是幻想小说中的“穿越之门”,第二个话题是“穿越”之后的世界,第三个话题是怎样的人能遇到“穿越之门”。说句实话,这样结构性比较强的话题设计,我自己并不是特别满意,总觉得教师的指导性偏强,但在教师、学生聊书水平还比较有限的时候,这样的预设或许是读书会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具体设计]
  
  1.适用年级:四年级或五年级。
  2.读书会目标:
  (1)在群书比较式阅读中,了解“穿越式”幻想小说的基本模式。
  (2)通过“懒人国”这一章节的细节重读,感受凯斯特纳作品“想象丰富、夸张、幽默、诗意”的艺术特色与魅力。
  (3)藉由林格尔胡特叔叔人物形象的讨论,了解作者的立场与观点。
  3.讨论前的准备:
  (1)说一说、写一写想象中的“懒人国”。
  (2)《5月35日》整本书自由阅读。
  (3)相关整本书的推荐:《哈利·波特》第一部、《纳尼亚传奇》第一部、《毛毛——一个小女孩和时间窃贼不可思议的故事》。
  4.讨论流程:
  (1)幻想小说中的“穿越之门”
  ①你看过哪些幻想小说?
  这不完全是一个童话。我们看过很多童话,童话几乎从头到尾都是虚幻世界。可是《5月35日》有幻想的世界,也有现实世界,而且篇幅比较长,读起来就像小说。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它幻想小说。这样的幻想小说你们看过吗?
  ②你发现这些幻想小说的共同点了吗?
  你们发现没有,在幻想小说中,主人公从现实世界到虚幻世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哈利·波特》中的“九又四分之三”车站
  *《纳尼亚传奇》中的橱柜
  *《5月35日》中的衣柜
  *《毛毛——一个小女孩和时间窃贼不可思议的故事》中的从没巷
  ③揭示幻想小说“穿越之门”的实质。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穿越之门”吗?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碰到“穿越之门”。
  (2)“穿越”之后的世界
  ①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懒人国、自动城、古城堡、颠倒城、南太平洋……
  ②为什么这本书里的“懒人国”特别让人着迷?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关于“懒人”“懒人国”的故事有很多,为什么这本书里的“懒人国”特别让人着迷?
  a.想象中幽默、夸张的一面
  链接:你听到过哪些“懒人”故事?
  欣赏:“懒人”国总统和大臣的对话。
  讨论:一段简短的对话,就把懒人国的“懒”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b.想象中奇特、超凡的一面
  c.想象中温情、浪漫、诗意的一面
  重读:“懒人国”里的想象消遣(想看到双头小牛、自己的爷爷……)
  假设:你面对这样的想象仪器,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3)怎样的人能遇到“穿越之门”
  ①书中哪些人遇到了“穿越之门”?
  ②林格尔胡特叔叔有什么特别之处?
  强调:在作者凯斯特纳眼里,只有像林格尔胡特叔叔这样的人才能遇到“穿越之门”。
  重读:直接描写林格尔胡特叔叔的相关段落。
  推测:很多作家会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有些人物其实就是作家的化身,请根据林格尔胡特叔叔的特点推测凯斯特纳是怎样一个人。(关键词记录)
  介绍:凯斯特纳独身、重视亲情、喜欢孩子、有童心、爱幻想……
  讨论:你怎么理解凯斯特纳的名言——只有那些已经长大,但却仍然保持了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其他文献
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不少已经过编者的改动。以五年级上册为例,共收单篇课文28篇,其中16篇改动过,占50%以上。改动的课文一般有三种情形:①对原文中个别词句进行改动;②在原文基础上增加内容;③删减原文中的部分内容。课文的改动是一种极好的课程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
【摘 要】读解《两小儿辩日》要聚焦“辩”字。一要关注“辩点”,在梳理中发现问题,明白两小儿争辩的话题,扫除理解障碍;二要认识“辩法”,在分析中促进思考,学会寻找依据,依靠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观点;三要提升“辩力”,在论理中深化认知,思索“孔子不能决”的原因,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教师只有提高读解教材的能力,才能提升教案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读解;《两小儿辩日》;思辨  一堂好课的构建,理应得力于先进的
摘 要:通过新时代教研活动定位和区域内“教研与培训”活动整体推进的“教研训”一体的实践经验,梳理、提炼了以“課例”为载体的教研与培训的过程,明确了:(1)新时代体育“教研与培训”活动设计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设计及过程监控”完整的体系。(2)新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教研与培训,需要构建学习与实践共同体文化。(3)网络教研与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保障服务体系需要完善。  关键词:教研活
看看,这就是到处乱贴办证小广告的下场。大家不要办假证啊!
【教材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图文并茂的课文往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期待。因此,“借助图画猜读”是低年级语文学习中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统编一年级教材中编排了《小蜗牛》《咕咚》《小壁虎借尾巴》三篇连环画课文,目的就在于让學生借助图画来认字、朗读,读懂故事,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咕咚》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分四个部分,并配有四幅插图。四幅图分别对
暑假,爸爸带我去庐山游三叠泉。三叠泉是庐山最美的地方,难怪有人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  三叠泉瀑布从上而下流经三级台阶,每一级就叫一叠,故名“三叠泉”。走下一叠,远处隐约地传来潺潺的水声。我左看右望,却被茂密的绿树挡住了视线。我心里好奇极了,三叠泉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再走下二叠,已经能够透过树枝看到水了。这哗哗的水声让人听着就舒服。轻快的泉水不顾一切地冲向巨石,溅起巨大的水花。这景色真
爱德华是一只兔子。  童话中,有好多兔子让人难以忘记。  《逃家小兔》里的小兔子让人难以忘记,那小兔子太淘气了,他对妈妈宣布说他要“跑走啦”,于是他不断地变化着模样,变成小溪里的一条鱼,变成山崖上的一块石头,变成高空飞翔的鸟儿,变成海洋中的漂流船……而他的妈妈总是能将他找到。淘气的小兔子导演了一场爱的捉迷藏。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兔子让人难以忘记,那是一只穿礼服的粉红眼睛的兔子,一边跑一边从怀
【摘要】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引领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教师的“引导”要能让学生的“学习”增值。当教师的引导不立足学生的视角,不基于学生的学情,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样的引导便是“伪引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拒绝这样的“伪引导”。  【关键词】课堂教学 伪引导 主导性 缺失 对策  当下的语文课堂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语境下,常会出现教师“不知引向何方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达成“预期发展”。可以说,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呢?下面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把握课标教材,精准分析单元习作目标  习作单元各个板块的设置都是为最后的习作练习服务的。为此,教师可先确定本次单元习作的目标。  从单
上一期,给大家介绍了记叙文六要素之事件的“起因”。这一期就来说说事件的“经过”。  一件事情已经发生了,找到了它发生的起因,接下来,就要写这件事情发展的经过,也就是它的来龙去脉。写好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把它发展的经过写清楚了,也就写好了一篇记叙文。这是写好记叙文的重点。  作为一名小学生,写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写好一件事情。也就是说,只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了,就是写好了记叙文。因为是写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