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而伤心,我是为他们而骄傲!我感觉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这是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引用的一位营长的话。魏捷这位当年战场上的代理排长,像歌中这位营长一样,时过境迁,依然觉得他的战友让他骄傲。
魏捷的手机里有一张当年战后光荣榜的照片,里面都是他的骄傲,张峰、周秋波、李兰华、邹芳……有人把生命留在了那个战场上,有人把肢体留在了那个战场,他庆幸自己还算完完整整。他说:“经历过生死,后来的很多东西都会看淡。”
这位战时荣立一等功的代理排长,荣誉于他而言,不如出生入死的兄弟重要,提起荣誉的时候他毫无波澜,说起战友的时候他立显激动。他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人。
入伍时
心里满是家国情怀
1982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魏捷,响应号召,参军入伍。说起当兵,魏捷心中一直有军人情结,因为爷爷就是老红军。家里人对他当兵入伍这件事也满是热忱,在那时的魏捷看来,当兵是件理所当然的事。
入伍后,部队条件很是艰苦。魏捷至今回忆起部队的生活,还常常说起那时的伙食:“一天的伙食费只有几毛钱,粮食不够吃,我们就吃玉米面的发糕。”虽然生活是艰苦的,但是心里是满足的,来自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自己心里对这份职业的情怀,都让他感觉快乐和满足。
1984年初,魏捷和他的战友们就得知了要上战场的消息。面对即将到来的真正战争,年轻的他们丝毫没有畏惧,而是更加认真刻苦地训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他们准备以最好的状态迎战敌人的每一次进攻。
作战时
最先踏上战场的侦察兵
1985年初,魏捷和战友们走上了西南边境的战场。他们是特种部队的侦察兵骨干,每一场战斗开始前,最先踏上战场的就是他们。他们需要做好侦探地形、兵力部署、火力配置以及排雷破网等前期的敌情侦察任务,为作战部队的冲锋陷阵做好战前准备。战场的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执行任务时候战友被炸伤牺牲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对于魏捷他们来说,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生死考验。
除了侦察任务,当时中国侦察兵们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是作为突击队,要给敌人出其不意的一击,在突击作战时,他们引导步兵冲锋,断敌退路、阻敌增援。魏捷慢悠悠地说:“突击队,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敢死队。”他们是中国军队的一把钢刀,一把利刃,整个战争期间受伤和牺牲一直伴随着他们。
经历过生死,让魏捷和战友们感情更深。有一次,他们执行任务,条件异常艰苦,他们带的水都喝光了。二十多个人近两天没有喝水。后来,他们搞到一瓶水,“都不能称之为瓶,只有我们现在吃的冰棒那么细。”魏捷比划着回忆道,战友们都特别渴,但是就这么一小瓶水,传了一圈下来,才喝掉了三分之一,这就是战友情。
归来时
父母已两鬓斑白
在战场一年半的时间里,魏捷和战友们一起执行任务四十余次,他身旁有六个战友长眠在了南疆战场上。战场上每天都在经历着生死搏斗,后方的亲人们每天也在牵挂着战场上的战士。魏捷回忆说:“我当时去的时候,妈妈的头发还是黑黑的,我回来以后看见老人的头发都白了。”
如今抚摸着当年自己侦察拍摄的地形图,魏捷感慨万千:当年的战争,炮弹把原来原始森林覆盖的山都炸白了,更何况是那些血肉之躯的战士呢。那张地形图是他用六张照片拼接而成的。“那时候技术不发达,没有广角,这个图是一部分一部分拍完后,拼起来的。”
侦察兵装备的老式相机为魏捷和战友留下了些许影像,照片里面多位战友负伤牺牲。每一次执行完任务,魏捷都会习惯性地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指挥的问题,造成了伤亡。”作为年轻的代理排长,面对生命他一次又一次地追问自己。
三十余年过去了,魏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他说:“我觉得我很幸福,和那些在战争中致残甚至牺牲了的兄弟们比,我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他感恩生活,像父母教导他的那样:“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工作向高标准看齐。”现在他又把自己这些工作和生活经验分享给他年轻的同事们。
每当忆起战场的岁月,魏捷最先想起的总是兄弟情。原以为他是个寡言的人,但是说起战友就会滔滔不绝。经历过生死,他们更觉情谊弥足珍贵。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总能勾起老兵魏捷的回忆,他的军旅生涯虽然不长,但这段旅程却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
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
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
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
愿老排长魏捷和他的战友們,幸福平安。
此致,敬礼,送给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魏捷的手机里有一张当年战后光荣榜的照片,里面都是他的骄傲,张峰、周秋波、李兰华、邹芳……有人把生命留在了那个战场上,有人把肢体留在了那个战场,他庆幸自己还算完完整整。他说:“经历过生死,后来的很多东西都会看淡。”
这位战时荣立一等功的代理排长,荣誉于他而言,不如出生入死的兄弟重要,提起荣誉的时候他毫无波澜,说起战友的时候他立显激动。他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人。
入伍时
心里满是家国情怀
1982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魏捷,响应号召,参军入伍。说起当兵,魏捷心中一直有军人情结,因为爷爷就是老红军。家里人对他当兵入伍这件事也满是热忱,在那时的魏捷看来,当兵是件理所当然的事。
入伍后,部队条件很是艰苦。魏捷至今回忆起部队的生活,还常常说起那时的伙食:“一天的伙食费只有几毛钱,粮食不够吃,我们就吃玉米面的发糕。”虽然生活是艰苦的,但是心里是满足的,来自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自己心里对这份职业的情怀,都让他感觉快乐和满足。
1984年初,魏捷和他的战友们就得知了要上战场的消息。面对即将到来的真正战争,年轻的他们丝毫没有畏惧,而是更加认真刻苦地训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他们准备以最好的状态迎战敌人的每一次进攻。
作战时
最先踏上战场的侦察兵
1985年初,魏捷和战友们走上了西南边境的战场。他们是特种部队的侦察兵骨干,每一场战斗开始前,最先踏上战场的就是他们。他们需要做好侦探地形、兵力部署、火力配置以及排雷破网等前期的敌情侦察任务,为作战部队的冲锋陷阵做好战前准备。战场的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执行任务时候战友被炸伤牺牲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对于魏捷他们来说,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生死考验。
除了侦察任务,当时中国侦察兵们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是作为突击队,要给敌人出其不意的一击,在突击作战时,他们引导步兵冲锋,断敌退路、阻敌增援。魏捷慢悠悠地说:“突击队,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敢死队。”他们是中国军队的一把钢刀,一把利刃,整个战争期间受伤和牺牲一直伴随着他们。
经历过生死,让魏捷和战友们感情更深。有一次,他们执行任务,条件异常艰苦,他们带的水都喝光了。二十多个人近两天没有喝水。后来,他们搞到一瓶水,“都不能称之为瓶,只有我们现在吃的冰棒那么细。”魏捷比划着回忆道,战友们都特别渴,但是就这么一小瓶水,传了一圈下来,才喝掉了三分之一,这就是战友情。
归来时
父母已两鬓斑白
在战场一年半的时间里,魏捷和战友们一起执行任务四十余次,他身旁有六个战友长眠在了南疆战场上。战场上每天都在经历着生死搏斗,后方的亲人们每天也在牵挂着战场上的战士。魏捷回忆说:“我当时去的时候,妈妈的头发还是黑黑的,我回来以后看见老人的头发都白了。”
如今抚摸着当年自己侦察拍摄的地形图,魏捷感慨万千:当年的战争,炮弹把原来原始森林覆盖的山都炸白了,更何况是那些血肉之躯的战士呢。那张地形图是他用六张照片拼接而成的。“那时候技术不发达,没有广角,这个图是一部分一部分拍完后,拼起来的。”
侦察兵装备的老式相机为魏捷和战友留下了些许影像,照片里面多位战友负伤牺牲。每一次执行完任务,魏捷都会习惯性地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指挥的问题,造成了伤亡。”作为年轻的代理排长,面对生命他一次又一次地追问自己。
三十余年过去了,魏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他说:“我觉得我很幸福,和那些在战争中致残甚至牺牲了的兄弟们比,我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他感恩生活,像父母教导他的那样:“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工作向高标准看齐。”现在他又把自己这些工作和生活经验分享给他年轻的同事们。
每当忆起战场的岁月,魏捷最先想起的总是兄弟情。原以为他是个寡言的人,但是说起战友就会滔滔不绝。经历过生死,他们更觉情谊弥足珍贵。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总能勾起老兵魏捷的回忆,他的军旅生涯虽然不长,但这段旅程却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
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
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
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
愿老排长魏捷和他的战友們,幸福平安。
此致,敬礼,送给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