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获得的基本素养,这也是学生参与后续学科学习活动的基础。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本研究重点以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举措,希望观点可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新课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向标,其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新课标提出,小学教师要能通过教学的过程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达成有效的培养,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1]。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具备相当水平的计算能力,学生才可以参与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学习。但是由于数学计算教学理念与方法中存在的不足,纵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没有得到全面发展,这与数学核心素养理念要求相违背。面对这种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客观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奠定良好基础。
1.构建情景,养成兴趣
将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衔接起来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构建情景,以情景作为桥梁,引导学生在思考实际问题的时候,应用计算知识[2]。比如《口算乘法》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设计学生和家长一起去超市买东西的情景,让学生作为家里的“小会计”,帮家长算账。情景中可以有意识引导孩子分析不同面值人民幣之间的数量关系,比如2张五块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是多少钱呢?3张呢?5张一块是多少呢?引导孩子复习乘法口诀。或者直接引入购物情景,让孩子帮忙结账,“李丽的妈妈买了一包薯条单价10元、买了两瓶矿泉水单价2元,请问妈妈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呢?”,孩子在情景中学会利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提升孩子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帮助其建立学习自信心,这对于激发孩子兴趣作用显著。
2.口算训练,激发意识
口算是其它计算形式的基础,面对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口算就可以满足基本需求[3]。小学数学计算课程指导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弱,这主要是由于平时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口算训练空间不足,且口算技巧和方法渗透不足。在中年级数学口算教学指导中,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参与基础性许训练,乘法口诀表的内容倒背如流,如3×6=18,18=()×(),借助这一种方式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口算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的、漫长的过程,要让学生熟能生巧,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具体来说可以利用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参与记忆强化的训练,如,25×()=()、125×8=1000、15×()=(),要求学生直接口算答案。对于笔算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当尽可能在口算中进行解决,例如除法笔算步骤中减法计算错误的现象,许多都是因为退位计算熟练度不足,所以需要强化20以内的退位口算训练。另外,口算的形式还有许多,例如听算、视算等,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交叉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口算效率。
3.传授算理、算法,构建运算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计算的原理以及推导计算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此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计算规律,进而形成计算思维,掌握更多的运算技能,提高计算速度[4]。算理和算法有关的概念解读和渗透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对于算理和算法有关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或者理解错误,则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错误。教师要结合计算题渗透算理和算法,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运算能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这个部分时,需要将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面对一道计算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将算理表达清楚。比如,126×11,如果按照口算的方法,学生可能会说100×11= 1100,20×11= 220,6×11=66,再将1100、220、66相加,就得到答案1386,如果按照笔算的方法,学生的想法是126×10= 1260,再用1260+126=1386。
4.引导养成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的数学运算错误率。因此,为了有效地避免学生的作业当中出现涂抹次数过多而导致字迹模糊的现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打草稿,再计算出结果之后,再以工整和规范的字迹将其写在作业本上。在实际计算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并看清列出的数学算式当中的数字,然后再根据已掌握的数学运算规律来进行计算。在计算完成之后,还要让学生再一次审题,并对未算出的结果进行有效的验算。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14×12=(),再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为168,在计算完成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根据运算定律和法则列算式进行验算,168÷12=14。再如,解乘法应用题:“小南家装修卫生间,沿着地面的宽贴了11块瓷砖,地面的长贴了16块瓷砖,卫生间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学生通过阅读题目之后,就能够快速地找出题目当中的重要数量关系“11”“16”,描述列出算式11×16=176,并列出算式进行验算。
结 语:
综上所述,具备计算能力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当前的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实践反思结果表明,小学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养成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对传统计算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立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6,22(03):199-200.
[2]李春红.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21(12):135-136.
[3]康立青.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8,21(37):213-214.
[4]吴宗英.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下旬),2019,8(02):93-94.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恒昌店巷小学五里营校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新课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向标,其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新课标提出,小学教师要能通过教学的过程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达成有效的培养,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1]。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具备相当水平的计算能力,学生才可以参与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学习。但是由于数学计算教学理念与方法中存在的不足,纵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没有得到全面发展,这与数学核心素养理念要求相违背。面对这种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客观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奠定良好基础。
1.构建情景,养成兴趣
将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衔接起来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构建情景,以情景作为桥梁,引导学生在思考实际问题的时候,应用计算知识[2]。比如《口算乘法》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设计学生和家长一起去超市买东西的情景,让学生作为家里的“小会计”,帮家长算账。情景中可以有意识引导孩子分析不同面值人民幣之间的数量关系,比如2张五块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是多少钱呢?3张呢?5张一块是多少呢?引导孩子复习乘法口诀。或者直接引入购物情景,让孩子帮忙结账,“李丽的妈妈买了一包薯条单价10元、买了两瓶矿泉水单价2元,请问妈妈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呢?”,孩子在情景中学会利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提升孩子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帮助其建立学习自信心,这对于激发孩子兴趣作用显著。
2.口算训练,激发意识
口算是其它计算形式的基础,面对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口算就可以满足基本需求[3]。小学数学计算课程指导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弱,这主要是由于平时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口算训练空间不足,且口算技巧和方法渗透不足。在中年级数学口算教学指导中,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参与基础性许训练,乘法口诀表的内容倒背如流,如3×6=18,18=()×(),借助这一种方式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口算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的、漫长的过程,要让学生熟能生巧,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具体来说可以利用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参与记忆强化的训练,如,25×()=()、125×8=1000、15×()=(),要求学生直接口算答案。对于笔算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当尽可能在口算中进行解决,例如除法笔算步骤中减法计算错误的现象,许多都是因为退位计算熟练度不足,所以需要强化20以内的退位口算训练。另外,口算的形式还有许多,例如听算、视算等,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交叉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口算效率。
3.传授算理、算法,构建运算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计算的原理以及推导计算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此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计算规律,进而形成计算思维,掌握更多的运算技能,提高计算速度[4]。算理和算法有关的概念解读和渗透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对于算理和算法有关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或者理解错误,则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错误。教师要结合计算题渗透算理和算法,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运算能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这个部分时,需要将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面对一道计算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将算理表达清楚。比如,126×11,如果按照口算的方法,学生可能会说100×11= 1100,20×11= 220,6×11=66,再将1100、220、66相加,就得到答案1386,如果按照笔算的方法,学生的想法是126×10= 1260,再用1260+126=1386。
4.引导养成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的数学运算错误率。因此,为了有效地避免学生的作业当中出现涂抹次数过多而导致字迹模糊的现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打草稿,再计算出结果之后,再以工整和规范的字迹将其写在作业本上。在实际计算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并看清列出的数学算式当中的数字,然后再根据已掌握的数学运算规律来进行计算。在计算完成之后,还要让学生再一次审题,并对未算出的结果进行有效的验算。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14×12=(),再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为168,在计算完成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根据运算定律和法则列算式进行验算,168÷12=14。再如,解乘法应用题:“小南家装修卫生间,沿着地面的宽贴了11块瓷砖,地面的长贴了16块瓷砖,卫生间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学生通过阅读题目之后,就能够快速地找出题目当中的重要数量关系“11”“16”,描述列出算式11×16=176,并列出算式进行验算。
结 语:
综上所述,具备计算能力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当前的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实践反思结果表明,小学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养成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对传统计算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立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6,22(03):199-200.
[2]李春红.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21(12):135-136.
[3]康立青.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8,21(37):213-214.
[4]吴宗英.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下旬),2019,8(02):93-94.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恒昌店巷小学五里营校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