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为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使思品课上得有感情色彩,就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一、创设情境
思品课课文是通过人物形象,特别是革命先辈英雄模范的光辉事迹和少先儿童的模范行为来感染教育学生的,其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以情感人的。成功的思品课的首要前提之一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儿童在认识活动中,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情绪体验容易受具体事物支配。因而他们的情感活动具有情境性和具体性。电化教学具直观、形象的特点,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创设良好的道德情境、增强学生直觉的情绪体验。
例如:在教《助人为乐》(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一册第五课)一课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绘制投影片,教学时通过一幅幅画面配上录音磁带朗读课文。画面加上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创设情境中,同学们深深地为雷锋叔叔助人为乐、主动帮助别人的行为所感动。
学生的道德情感被激发,教师便可以抓住机会,打出预先绘制的雷锋日记投影片,这样雷锋的事迹就更生动、形象、感人,容易感染学生,收到实效。
二、激发情感
声像结合的充分使用具有点化学生灵感的奇效。因为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接受教育事半功倍。“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如果始终以高涨的激情、愉悦的心境投入到学习中,效果一定奇佳且学得轻松。
如《爱国小英雄》(九义教材第三册第十三课)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王朴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先放一投影片,对王朴做一些简单介绍,讲完课文内容后,接着放《爱国小英雄》王朴的投影片断,并同时配放录音,学生被小英雄王朴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激烈悲壮的场面深深地震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三、引起共鸣
思品课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做到以情动情,重视情感对学生的感染作用。电教媒体教学能渲染气氛,教师应抓住教学内容的感人情节,运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和方便,用真情实感去渲染气氛,引起感情的共鸣。
以《英勇不屈的共产党员》(九义教材第八册第三课)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选用一幅日本鬼子手持刀枪,穷凶极恶地向我国领土冲去的投影片。同时还可以讲述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人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从而也使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在讲述李大钊的故事时,可以用投影片重点讲述李大钊在狱中受尽折磨而英勇不屈,最后光荣献身的动人情节。加上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让学生在情景中去体会李大钊那种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为追求真理而英勇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然后,可以打开录音机,师生一起听《血染的风采》,“也许我倒下将不会再起来……”这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歌声,怎不叫人感动万分。
四、形象具体
课堂教学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有效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和学习热情,小学思品课文内容往往比较少,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记住教材内容,达不到教学目的和要求。如《劳动光荣》(九义教材第八册第十一课)一课,教师运用投影和录音相结合的电化教学手段,先讲一个故事《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导出课题,再讲述课文,通过四个投影叙述甘祖昌由一名普通战士升到了将军,身负重伤,放弃在杭州休养,告老还乡种田,在生产队处处走在最前面。运用电教媒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声有色地提供给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确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没有劳动,一切都是空想。只有从小爱劳动,才能学习好、身体好,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五、直观动人
向学生提供可以亲身感知、模仿的具体行为,使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如《注意交通安全》(九义教材第四册第十二课),教学时,先出示红绿灯模型,认识红绿灯。然后,采用拖动式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红绿灯的作用和意义,知道有红绿灯的路口如何过马路,最后利用投影为学生们创设情境,让一女学生扮演“红领巾交通警察”;再让一男学生扮演小奇,去电影院看电影,为走捷径横穿马路;还选一男生扮演“小汽车”。教师打开绿灯模型,“小汽车”正在飞速前进,小奇为走捷径,横穿马路,被小汽车撞倒在马路上,左腿受了重伤,成了残疾,造成交通堵塞。紧接着放录音。让同学们聆听老师、同学在医院看望小奇时的话语,以及小奇沉痛地说:“这都怪我,假如我遵守交通规则,就不会成残疾!现在,我真后悔。”顿时,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创新思维并热心参与讨论,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电教媒体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对学生情感教育可以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所以,在思品课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社会,明辨是非善恶,从而激发情感,坚定意志,指导行为,直至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一、创设情境
思品课课文是通过人物形象,特别是革命先辈英雄模范的光辉事迹和少先儿童的模范行为来感染教育学生的,其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以情感人的。成功的思品课的首要前提之一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儿童在认识活动中,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情绪体验容易受具体事物支配。因而他们的情感活动具有情境性和具体性。电化教学具直观、形象的特点,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创设良好的道德情境、增强学生直觉的情绪体验。
例如:在教《助人为乐》(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一册第五课)一课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绘制投影片,教学时通过一幅幅画面配上录音磁带朗读课文。画面加上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创设情境中,同学们深深地为雷锋叔叔助人为乐、主动帮助别人的行为所感动。
学生的道德情感被激发,教师便可以抓住机会,打出预先绘制的雷锋日记投影片,这样雷锋的事迹就更生动、形象、感人,容易感染学生,收到实效。
二、激发情感
声像结合的充分使用具有点化学生灵感的奇效。因为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接受教育事半功倍。“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如果始终以高涨的激情、愉悦的心境投入到学习中,效果一定奇佳且学得轻松。
如《爱国小英雄》(九义教材第三册第十三课)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王朴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先放一投影片,对王朴做一些简单介绍,讲完课文内容后,接着放《爱国小英雄》王朴的投影片断,并同时配放录音,学生被小英雄王朴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激烈悲壮的场面深深地震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三、引起共鸣
思品课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做到以情动情,重视情感对学生的感染作用。电教媒体教学能渲染气氛,教师应抓住教学内容的感人情节,运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和方便,用真情实感去渲染气氛,引起感情的共鸣。
以《英勇不屈的共产党员》(九义教材第八册第三课)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选用一幅日本鬼子手持刀枪,穷凶极恶地向我国领土冲去的投影片。同时还可以讲述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人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从而也使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在讲述李大钊的故事时,可以用投影片重点讲述李大钊在狱中受尽折磨而英勇不屈,最后光荣献身的动人情节。加上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让学生在情景中去体会李大钊那种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为追求真理而英勇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然后,可以打开录音机,师生一起听《血染的风采》,“也许我倒下将不会再起来……”这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歌声,怎不叫人感动万分。
四、形象具体
课堂教学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有效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和学习热情,小学思品课文内容往往比较少,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记住教材内容,达不到教学目的和要求。如《劳动光荣》(九义教材第八册第十一课)一课,教师运用投影和录音相结合的电化教学手段,先讲一个故事《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导出课题,再讲述课文,通过四个投影叙述甘祖昌由一名普通战士升到了将军,身负重伤,放弃在杭州休养,告老还乡种田,在生产队处处走在最前面。运用电教媒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声有色地提供给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确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没有劳动,一切都是空想。只有从小爱劳动,才能学习好、身体好,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五、直观动人
向学生提供可以亲身感知、模仿的具体行为,使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如《注意交通安全》(九义教材第四册第十二课),教学时,先出示红绿灯模型,认识红绿灯。然后,采用拖动式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红绿灯的作用和意义,知道有红绿灯的路口如何过马路,最后利用投影为学生们创设情境,让一女学生扮演“红领巾交通警察”;再让一男学生扮演小奇,去电影院看电影,为走捷径横穿马路;还选一男生扮演“小汽车”。教师打开绿灯模型,“小汽车”正在飞速前进,小奇为走捷径,横穿马路,被小汽车撞倒在马路上,左腿受了重伤,成了残疾,造成交通堵塞。紧接着放录音。让同学们聆听老师、同学在医院看望小奇时的话语,以及小奇沉痛地说:“这都怪我,假如我遵守交通规则,就不会成残疾!现在,我真后悔。”顿时,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创新思维并热心参与讨论,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电教媒体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对学生情感教育可以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所以,在思品课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社会,明辨是非善恶,从而激发情感,坚定意志,指导行为,直至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