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生活实践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_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立足生活实践,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小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的喜悦?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崭新问题,也是为我们的教育研究指出的努力方向。一般地,兴趣的激发培养主要通过学校、家庭等途径,采用多条途径综合培养模式,以学校教学为主,同时辅之积极有效的家庭活动。下面就针对学校教学与家庭活动这两条途径来探讨具体的激发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践学习兴趣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因此应在教学中就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抽象难于理解,相反它就存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如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讲台、课桌、黑板各有多长,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实际测量,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之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与1米、1厘米长度有关的物体,如图钉的长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米尺的长是1米……再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熟悉的事物,如门、讲桌、铅笔、身高、步长有多长。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实际测量和估测,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不仅可以逐渐培养学生估算、估计的能力和测量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
  二、在家庭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就应该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孩子知道了长方形后,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家长可问孩子:“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地板砖是正方形的,……”“那怎么样确定地板砖是正方形呢?”“用尺子量。”……在家长和孩子的讨论下,再对新发现的正方形进行测量。再如:孩子知道了米、厘米长度单位后,家长列举牙刷、铅笔盒、床、裤子、冰箱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他先估计出每种物品的实际长度是几厘米、几米或几米几厘米,然后再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看实际测量的结果与估计的结果差距有多大。这样,不仅可以逐渐培养孩子估算、估计的能力和测量能力,巩固在学校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引导孩子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天天上学要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外出旅游得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孩子参与处理家务事的过程中,不但能发展智力,还能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如:大扫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起计算水费、电费等家庭帐目。让孩子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家长布置给孩子“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家里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有意识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孩子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孩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以生活中的普通常识为起点。小学生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在他们生活常识中学习数学,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例如,家长应该常带孩子一起购物,在购物中,问孩子:你对人民币有那些了解?孩子们会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家长可再告诉孩子一些关于钱的知识,如:各国的钱是不同的,钱的产生及其发展,如何辨认真假等。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这不仅使孩子想学、乐学、学会、会学,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结束语:
  教师、家长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小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充满了乐趣,就会发现知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世界,就会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同时,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运用策略的必要性,不能为了激发而激发,激发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激发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标准》还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教育目的。学困生存在是教学工作中的必然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数学的课堂也应该是一幅画、一首乐曲、一首诗,用我们的情感、智慧和思想去构建和谐的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主动参与的乐趣;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学生愿意学——和谐的氛围是前提  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期刊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就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
期刊
【摘要】在课改实验和探索中,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等一系列挑战。教师应建立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在充分分析学生和教材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设计有效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本文以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尝试提出希冀可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五点重要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创新多媒体激励机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轻重程度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也深入人心,各具特色的新设计、新教法、新学法层出不穷,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更新和变革。课堂教学改革呈现百花齐放、百舸争鸣的良好局面。但是,也出现一些偏差,“满堂灌、电脑灌、学生灌、满堂导、满堂问、满堂练”的课比比皆是。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实效,教师在貌似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中步入新的误区。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误区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
【摘要】数学是一项基础科学,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训练以及生活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并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认知,导致数学学习效果不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
【摘要】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要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注意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摘要】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即原始性的科学发现和原始性的技术发明,是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