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也是中高年级写作的重要铺垫,教师应给予重视。文章主要阐述了看图写话教学的四个策略:教会学生仔细看图、认真观察,掌握看图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图意,做到多维与定向相结合;引导学生围绕图画进行想象,做到开放性与合理性相结合;指导学生行文前进行选点立意,做到准确与巧妙相结合。希望文章中所提出的观点及做法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看图写话处于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是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懂得看图是看图写话的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观察事物盲目、无目的,也毫无顺序可言,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看图,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教会学生仔细看图、认真观察,掌握看图方法
在教学看图写话时,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地“看”,其实是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过程,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但在看图过程中观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怎样进行观察呢?首先要弄清图的类型,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如果是单幅图,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顺序: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中间到四周等。例如看图写话《春天来了》,图中春天的景物很多,怎样写才能把图上呈现的景物井然有序地写下来呢?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从远处的青山到近处的小花、小草;从天上的太阳、白云以及飞行的小鸟到水里游动的小鱼、小虾;从左边捕蝶的孩子到右边快乐地放风筝的娃娃等。这样观察有序,写起来才不会杂乱无章。
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看懂图中的故事情节,对图中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比如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百花园四“看图说话写话”中《关水龙头》习作训练的图,学生首先应该获得的信息是这幅图的内容梗概,但获得的整体印象是不足以组成作文的,应对具体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篇作文如果没有对三个小朋友或惊愕或不以为然的表情进行观察的话,作文的内容就无法充实,作文的连贯性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先整体后细致地有序观察。
其次,从看一幅图的基础上过渡到看几幅图。观察多幅图时,要有顺序、有条理地去观察。先把这几幅图连在一起看,把全图的主要内容看懂,抓住主要情节。然后根据主要内容,再逐图仔细观察,想象具体内容。最后整体观察这几幅图,疏通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点,为说话、写话做准备。简而言之,指导学生观察的模式一般为:观察整体——观察局部——按顺序观察——抓特点观察。
二、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图意,做到多维与定向相结合
看图写话,图意就是思维的定向,图意把握准了,思路才不会偏离。但学生对图意的分析又可以是多维的,从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角度分析人物当时的心情、心理变化等;从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这些都是看图写话必不可少的。由于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有限,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图意时应注意具体性要求的把握,但又不可流于同一角度的定势,防止学生作文内容和形式近似。
例如看图写话《小白兔过河》,图中的小白兔提着一个篮子,蹦蹦跳跳地出现在小河边。它想干什么呢?很多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的学生说小白兔想过河去摘蘑菇,送给外婆吃;有的学生说小鸭子要到小白兔家做客,小白兔过河摘蘑菇招待小鸭子;还有的学生模仿课文《小马过河》,兔妈妈认为小白兔长大了,可以帮妈妈过河摘蘑菇了……这些想法都是可以的,他们都抓住了图意——小白兔要过河摘蘑菇,遇到了困难,过不了河。但他们的思维又是多向的,并不限制于某一种场景。这样,学生的作文内容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三、引导学生围绕图画进行想象,做到开放性与合理性相结合
想象是看图写话的核心,这种想象应该要围绕图画。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决定了他们的想象会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而变得天马行空。因此,开放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想象才是教师指导低年级看图写话想象时的明确方向。在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工作会略显困难,有时无意间会阻碍学生大胆地开动脑筋,展开合理的想象,错过了让图上那些人和事能够“动”起来的机会。因此,在引导学生想象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向生活实际和学生经验方面引导,使画面上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增加作文的生动性,同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如教学《花伞应该借给谁?》时,图上画的是倾盆大雨的场景,一只小花猫站在家门前,拿着一把小花伞,它正在考虑应该把伞借给从它门前经过的哪只动物:青蛙、乌龟、鸭子和公鸡。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从何说起,大多数学生都会想:下雨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撑伞吗?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小动物是不怕水的?学生很快就恍然大悟:乌龟、青蛙是可以在水中生活的,鸭子是会游泳的,只有公鸡是害怕水的。所以花伞应该借给公鸡。学生正确地理解了图意后,再展开想象。生活与想象充分结合,学生才会有话可写,并写得生动具体。
四、指导学生行文前进行选点立意,做到准确与巧妙相结合
选点就是选择写作的角度。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内容,根据图中的寓意确定行文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不能脱离图意,同时运用特别的思维方法,选取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或用别开生面的表现方式为作文增色。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提醒学生不要受图画表面景物的影响,而要深入思考图中各种事物自身的特点和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的思路没有得到适当的拓展,那整篇作文就会显得机械、无活力。如看图写话练习《春天来了》,很多学生就图说图,只是简单而又凌乱地把图中能看到的景物写出来,而不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发挥想象。而有一位学生却紧紧抓住春天的特点,大胆想象,不仅将自己看到的景物写了出来,同时也把自己的感受深刻地表达了出来。她这样写道:“冷冰冰的冬爷爷终于走了,春姑娘来了。河边的柳树,发芽了,绿油油的;花儿张开了笑脸,都在比谁笑得最美呢!你听,鸟儿回来了,青蛙从洞里跳出来了,它们正在田野里举行演唱会呢!我想,柳条儿一定是春姑娘的一把长发,花儿一定是春姑娘的脸蛋,而鸟儿和青蛙,一定是春姑娘那动听的歌声吧!”
在这一引导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教材图片的美育和德育功能进行挖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师不仅要在引导中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高雅情操和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不要乱丢垃圾》时,有一位学生把自己的经历融入图片故事中,从自己乱扔垃圾开始说起,到同伴被垃圾袋绊倒,导致同伴将手中的水泼到了自己身上,最后认识到乱丢垃圾是不对的,并从中受到了教育。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非常重要。由于看圖写话的独特性,相应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应别具一格,教师应跳出原来的教学引导模式和评价模式,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结合低年级看图写话的特征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活化引导,活化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看图写话处于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是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懂得看图是看图写话的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观察事物盲目、无目的,也毫无顺序可言,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看图,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教会学生仔细看图、认真观察,掌握看图方法
在教学看图写话时,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地“看”,其实是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过程,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但在看图过程中观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怎样进行观察呢?首先要弄清图的类型,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如果是单幅图,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顺序: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中间到四周等。例如看图写话《春天来了》,图中春天的景物很多,怎样写才能把图上呈现的景物井然有序地写下来呢?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从远处的青山到近处的小花、小草;从天上的太阳、白云以及飞行的小鸟到水里游动的小鱼、小虾;从左边捕蝶的孩子到右边快乐地放风筝的娃娃等。这样观察有序,写起来才不会杂乱无章。
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看懂图中的故事情节,对图中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比如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百花园四“看图说话写话”中《关水龙头》习作训练的图,学生首先应该获得的信息是这幅图的内容梗概,但获得的整体印象是不足以组成作文的,应对具体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篇作文如果没有对三个小朋友或惊愕或不以为然的表情进行观察的话,作文的内容就无法充实,作文的连贯性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先整体后细致地有序观察。
其次,从看一幅图的基础上过渡到看几幅图。观察多幅图时,要有顺序、有条理地去观察。先把这几幅图连在一起看,把全图的主要内容看懂,抓住主要情节。然后根据主要内容,再逐图仔细观察,想象具体内容。最后整体观察这几幅图,疏通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点,为说话、写话做准备。简而言之,指导学生观察的模式一般为:观察整体——观察局部——按顺序观察——抓特点观察。
二、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图意,做到多维与定向相结合
看图写话,图意就是思维的定向,图意把握准了,思路才不会偏离。但学生对图意的分析又可以是多维的,从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角度分析人物当时的心情、心理变化等;从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这些都是看图写话必不可少的。由于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有限,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图意时应注意具体性要求的把握,但又不可流于同一角度的定势,防止学生作文内容和形式近似。
例如看图写话《小白兔过河》,图中的小白兔提着一个篮子,蹦蹦跳跳地出现在小河边。它想干什么呢?很多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的学生说小白兔想过河去摘蘑菇,送给外婆吃;有的学生说小鸭子要到小白兔家做客,小白兔过河摘蘑菇招待小鸭子;还有的学生模仿课文《小马过河》,兔妈妈认为小白兔长大了,可以帮妈妈过河摘蘑菇了……这些想法都是可以的,他们都抓住了图意——小白兔要过河摘蘑菇,遇到了困难,过不了河。但他们的思维又是多向的,并不限制于某一种场景。这样,学生的作文内容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三、引导学生围绕图画进行想象,做到开放性与合理性相结合
想象是看图写话的核心,这种想象应该要围绕图画。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决定了他们的想象会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而变得天马行空。因此,开放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想象才是教师指导低年级看图写话想象时的明确方向。在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工作会略显困难,有时无意间会阻碍学生大胆地开动脑筋,展开合理的想象,错过了让图上那些人和事能够“动”起来的机会。因此,在引导学生想象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向生活实际和学生经验方面引导,使画面上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增加作文的生动性,同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如教学《花伞应该借给谁?》时,图上画的是倾盆大雨的场景,一只小花猫站在家门前,拿着一把小花伞,它正在考虑应该把伞借给从它门前经过的哪只动物:青蛙、乌龟、鸭子和公鸡。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从何说起,大多数学生都会想:下雨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撑伞吗?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小动物是不怕水的?学生很快就恍然大悟:乌龟、青蛙是可以在水中生活的,鸭子是会游泳的,只有公鸡是害怕水的。所以花伞应该借给公鸡。学生正确地理解了图意后,再展开想象。生活与想象充分结合,学生才会有话可写,并写得生动具体。
四、指导学生行文前进行选点立意,做到准确与巧妙相结合
选点就是选择写作的角度。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内容,根据图中的寓意确定行文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不能脱离图意,同时运用特别的思维方法,选取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或用别开生面的表现方式为作文增色。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提醒学生不要受图画表面景物的影响,而要深入思考图中各种事物自身的特点和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的思路没有得到适当的拓展,那整篇作文就会显得机械、无活力。如看图写话练习《春天来了》,很多学生就图说图,只是简单而又凌乱地把图中能看到的景物写出来,而不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发挥想象。而有一位学生却紧紧抓住春天的特点,大胆想象,不仅将自己看到的景物写了出来,同时也把自己的感受深刻地表达了出来。她这样写道:“冷冰冰的冬爷爷终于走了,春姑娘来了。河边的柳树,发芽了,绿油油的;花儿张开了笑脸,都在比谁笑得最美呢!你听,鸟儿回来了,青蛙从洞里跳出来了,它们正在田野里举行演唱会呢!我想,柳条儿一定是春姑娘的一把长发,花儿一定是春姑娘的脸蛋,而鸟儿和青蛙,一定是春姑娘那动听的歌声吧!”
在这一引导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教材图片的美育和德育功能进行挖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师不仅要在引导中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高雅情操和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不要乱丢垃圾》时,有一位学生把自己的经历融入图片故事中,从自己乱扔垃圾开始说起,到同伴被垃圾袋绊倒,导致同伴将手中的水泼到了自己身上,最后认识到乱丢垃圾是不对的,并从中受到了教育。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非常重要。由于看圖写话的独特性,相应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应别具一格,教师应跳出原来的教学引导模式和评价模式,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结合低年级看图写话的特征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活化引导,活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