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教师对教学现状和市场的分析,指出传统的VI设计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在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并对项目化教学实践作了深入的研究。同时阐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异,充分论证了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VI设计;项目化教学;市场;人才
VI,通常被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在品牌营销的今天,没有VI设计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讲,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意味着它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赚钱机器,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个性。作为市场重要的技术支撑,高校专业教育也毫无例外地把VI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笔者在数十载的教学生涯中通过市场调研、学生实践、市场评估等多方面的探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改革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现就VI设计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VI设计的发展
VI设计作为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上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引领VI潮,70年代是日本引领VI潮,到了80年代末期,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一些沿海地区首先接触到了VI这个崭新的概念。我国最早接触VI的是美术设计人员。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扩大,VI设计顺应时代进入高校,正式成为专业教育课程。
VI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VI设计是CI企业形象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两大部分。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采用讲授、示范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命题,固定一个模式样板,然后学生在其中添加内容。这种训练方式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和很长的时间。不可否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到系统的知识,特别是基础系统的学习,作为VI设计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的创意思维训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笔者在数年的教学体验中体会出此教学方式有以下不足:(1)命题式教学与市场实际案例脱节,教师给出的题目往往是凭空想象或个人爱好,没有针对性,因此,学生的作业缺乏应用性。(2)与市场接轨不够,学生做的作业缺乏对比性。(3)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这种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好看但不实用,缺乏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根基,社会认知度不高,无法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目前市场需要的人才定位
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定位是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具备从事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广告制作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的,在各级各类艺术设计、出版教育和生产制作单位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作为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各大、中、小型设计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缺乏,需要设计人员具备综合知识的积累,更希望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减少其中培训进修的环节,能直接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因此,这就给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缩短学校与市场的距离?如何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单位,为客户及公司服务?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也作了一定的市场调查,发现很多刚刚跨入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心里都有一种困惑:为什么我做的东西得不到商家的认可?以此反思我们的教学,不难得出结论:是因为环境的差异。学生在学校做的东西是给学生和教师看的,但是当他真正到公司工作以后,他会觉得落差很大,因为他没有考虑到自己做的方案是要让客户满意,让客户买单。
VI设计项目化教学实践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结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反思,在VI设计教学中提出了项目化教学模式,对项目化教学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项目化教学的概念“项目化教学”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或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实践课题的选择到资料的收集,从实践方案的设计到任务完成后的预算等都由学生参与完成,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值得一提的是,选取的任务或项目最好是真实可信的实际案例,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项目化教学的模式随着教学思想的转变以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适合项目化教学的模式应该是“目标——导控”模式。具体地讲就是把实训的项目贯穿教学,采取公司出任务项目——任务项目贯穿教学——公司提供实训场所——学生方案被公司择优采用——给学生物质肯定或证书等形式的认可——从而推介公司和学院,达到双赢的教学流程。其中项目化教学的主持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公司设计师,都应该精心挑选、设计具体的VI案例或项目,提出明确的制作目标,在指导学生制作的过程中,以矫正、强化为活动核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项目制作的过程并且获得经验。
VI设计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过程
构建虚拟学生公司,加强团队意识在教学中,根据多年的调查和体会,笔者认为,目前的学生不仅仅缺少实践知识,更缺少团队精神,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个设计团队的凝聚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对一个项目获得成功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期开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工作小组,以虚拟公司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自己构建公司,参考市场公司的人员配置对本组成员进行职务分工,明确工作职责,注重责任心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实际工作的氛围,要求学生戴牌上课,以公司为单位进行教学,这样会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个体为单位。
以任务为驱动努力实现与市场的“无缝接轨”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外,还要与设计行业保持高度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也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必修课。基于良好的社会基础和行业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项目,让学生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商业设计。以本期VI设计为例,我们引进了成育艺术中心、四川圆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唐代美术培训等相关企业和公司,利用学生资源为上述公司进行VI视觉形象设计。如本次项目化教学主要通过邀请成育艺术中心的设计总监对公司情况作基本介绍,提出设计要求,包括设计完成的时间,企业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设计稿。拿到任务后,教师要求项目以学生公司为单位完成,要求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把方案做好。在此期间,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指导。方案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师来点评,反馈意见,然后学生按照企业要求进一步完善设计作品。最后“尚泉”学生设计公司的方案典雅、大方,符合行业特点,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该方案深受企业的喜爱并被采用。这种新鲜的讲学方式是使学生设计成熟的快捷通道,也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走出校门找工作时,因没有工作经验而被拒之门外的尴尬局面。
加强项目化教学的评价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因为教学评价具有特定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所以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评价予以重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评价方案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需求标准为参考评价标准,重视平时效果制作分数,结合平时项目作品,突出项目制作能力,综合评价学生。因此,在VI设计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市场引入教学,除了使学生所学不再显得空洞无力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要能创造经济价值,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高涨,自身价值观会得到提高,学生会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教师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成绩评估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1)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这也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2)学生综合知识的积累。学生应从各方面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与设计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地学习,特别是表达能力方面。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忽视与人沟通,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表述不清晰,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设计的质量。客户面对同样优秀的方案时,不同的人表达客户的选择会不一样。因此,在评价学生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综合能力。(3)学生艺术个性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成绩评估,在保留学生的艺术个性的同时,还应强调作品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创作习惯。据调查,有部分学生在做设计方案时没有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而是利用目前的网络资源,直接照搬照抄,设计难免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因此,要求学生做设计前一定要做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立足于市场,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才会有内容,才会有实用价值。(4)充分考虑学生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市场知晓能力极差,对材料知识的缺乏,导致其设计方案的后期预算远远不够。学生对自己设计的VI方案的材料选取、成本计算等问题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因此,对客户提出的相关问题无从回答,导致客户对设计方案产生疑问,对设计者的信任度不够。教师在评价环节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相关设计知识的运用。
教学效果反馈
凡是参与调查的学生都对项目化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认为这种鲜活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明确了未来从事品牌设计行业的方向,使他们的学习更专业,体会更深入,更好地了解了社会需求,到社会上去找工作能够有的放矢。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设计行业的前景越来越好。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要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获得市场的认可,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改进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立足于市场,倡导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市场所需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宁绍强,穆荣兵.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8,(10).
[3]汤晓,朱建华.“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8,(31).
作者简介:
唐春妮(1975—),女,四川达州人,四川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美术教研室主任,讲师,高级广告设计师,研究方向为广告设计、VI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美术教育研究等。
关键词:VI设计;项目化教学;市场;人才
VI,通常被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在品牌营销的今天,没有VI设计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讲,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意味着它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赚钱机器,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个性。作为市场重要的技术支撑,高校专业教育也毫无例外地把VI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笔者在数十载的教学生涯中通过市场调研、学生实践、市场评估等多方面的探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改革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现就VI设计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VI设计的发展
VI设计作为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上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引领VI潮,70年代是日本引领VI潮,到了80年代末期,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一些沿海地区首先接触到了VI这个崭新的概念。我国最早接触VI的是美术设计人员。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扩大,VI设计顺应时代进入高校,正式成为专业教育课程。
VI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VI设计是CI企业形象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两大部分。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采用讲授、示范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命题,固定一个模式样板,然后学生在其中添加内容。这种训练方式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和很长的时间。不可否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到系统的知识,特别是基础系统的学习,作为VI设计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的创意思维训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笔者在数年的教学体验中体会出此教学方式有以下不足:(1)命题式教学与市场实际案例脱节,教师给出的题目往往是凭空想象或个人爱好,没有针对性,因此,学生的作业缺乏应用性。(2)与市场接轨不够,学生做的作业缺乏对比性。(3)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这种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好看但不实用,缺乏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根基,社会认知度不高,无法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目前市场需要的人才定位
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定位是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具备从事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广告制作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的,在各级各类艺术设计、出版教育和生产制作单位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作为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各大、中、小型设计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缺乏,需要设计人员具备综合知识的积累,更希望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减少其中培训进修的环节,能直接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因此,这就给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缩短学校与市场的距离?如何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单位,为客户及公司服务?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也作了一定的市场调查,发现很多刚刚跨入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心里都有一种困惑:为什么我做的东西得不到商家的认可?以此反思我们的教学,不难得出结论:是因为环境的差异。学生在学校做的东西是给学生和教师看的,但是当他真正到公司工作以后,他会觉得落差很大,因为他没有考虑到自己做的方案是要让客户满意,让客户买单。
VI设计项目化教学实践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结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反思,在VI设计教学中提出了项目化教学模式,对项目化教学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项目化教学的概念“项目化教学”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或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实践课题的选择到资料的收集,从实践方案的设计到任务完成后的预算等都由学生参与完成,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值得一提的是,选取的任务或项目最好是真实可信的实际案例,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项目化教学的模式随着教学思想的转变以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适合项目化教学的模式应该是“目标——导控”模式。具体地讲就是把实训的项目贯穿教学,采取公司出任务项目——任务项目贯穿教学——公司提供实训场所——学生方案被公司择优采用——给学生物质肯定或证书等形式的认可——从而推介公司和学院,达到双赢的教学流程。其中项目化教学的主持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公司设计师,都应该精心挑选、设计具体的VI案例或项目,提出明确的制作目标,在指导学生制作的过程中,以矫正、强化为活动核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项目制作的过程并且获得经验。
VI设计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过程
构建虚拟学生公司,加强团队意识在教学中,根据多年的调查和体会,笔者认为,目前的学生不仅仅缺少实践知识,更缺少团队精神,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个设计团队的凝聚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对一个项目获得成功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期开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工作小组,以虚拟公司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自己构建公司,参考市场公司的人员配置对本组成员进行职务分工,明确工作职责,注重责任心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实际工作的氛围,要求学生戴牌上课,以公司为单位进行教学,这样会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个体为单位。
以任务为驱动努力实现与市场的“无缝接轨”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外,还要与设计行业保持高度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也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必修课。基于良好的社会基础和行业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项目,让学生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商业设计。以本期VI设计为例,我们引进了成育艺术中心、四川圆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唐代美术培训等相关企业和公司,利用学生资源为上述公司进行VI视觉形象设计。如本次项目化教学主要通过邀请成育艺术中心的设计总监对公司情况作基本介绍,提出设计要求,包括设计完成的时间,企业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设计稿。拿到任务后,教师要求项目以学生公司为单位完成,要求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把方案做好。在此期间,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指导。方案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师来点评,反馈意见,然后学生按照企业要求进一步完善设计作品。最后“尚泉”学生设计公司的方案典雅、大方,符合行业特点,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该方案深受企业的喜爱并被采用。这种新鲜的讲学方式是使学生设计成熟的快捷通道,也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走出校门找工作时,因没有工作经验而被拒之门外的尴尬局面。
加强项目化教学的评价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因为教学评价具有特定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所以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评价予以重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评价方案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需求标准为参考评价标准,重视平时效果制作分数,结合平时项目作品,突出项目制作能力,综合评价学生。因此,在VI设计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市场引入教学,除了使学生所学不再显得空洞无力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要能创造经济价值,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高涨,自身价值观会得到提高,学生会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教师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成绩评估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1)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这也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2)学生综合知识的积累。学生应从各方面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与设计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地学习,特别是表达能力方面。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忽视与人沟通,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表述不清晰,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设计的质量。客户面对同样优秀的方案时,不同的人表达客户的选择会不一样。因此,在评价学生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综合能力。(3)学生艺术个性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成绩评估,在保留学生的艺术个性的同时,还应强调作品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创作习惯。据调查,有部分学生在做设计方案时没有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而是利用目前的网络资源,直接照搬照抄,设计难免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因此,要求学生做设计前一定要做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立足于市场,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才会有内容,才会有实用价值。(4)充分考虑学生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市场知晓能力极差,对材料知识的缺乏,导致其设计方案的后期预算远远不够。学生对自己设计的VI方案的材料选取、成本计算等问题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因此,对客户提出的相关问题无从回答,导致客户对设计方案产生疑问,对设计者的信任度不够。教师在评价环节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相关设计知识的运用。
教学效果反馈
凡是参与调查的学生都对项目化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认为这种鲜活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明确了未来从事品牌设计行业的方向,使他们的学习更专业,体会更深入,更好地了解了社会需求,到社会上去找工作能够有的放矢。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设计行业的前景越来越好。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要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获得市场的认可,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改进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立足于市场,倡导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市场所需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宁绍强,穆荣兵.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8,(10).
[3]汤晓,朱建华.“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8,(31).
作者简介:
唐春妮(1975—),女,四川达州人,四川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美术教研室主任,讲师,高级广告设计师,研究方向为广告设计、VI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美术教育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