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共建 两方分担 双向转诊 医道清廉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jkdhfjkhasdjklfh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应新加坡医疗卫生顾问机构的邀请,赴新加坡就医疗卫生体制问题进行了考察。感受比较深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医疗供给:三方共建
  
  在追求社会公正并实行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中,建立何种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机制是整个医疗卫生体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供给的角度研究,新加坡的医疗卫生服务由三方负责提供,简称“3P模式”:第一个P,政府出资创办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public);第二个P,私人或民间资金创办的竞争性、赢利性医疗卫生机构(private);第三个P,社会人士和福利团体(people)。综观新加坡的医疗卫生组织结构,既不是那种由政府完全独揽包办、排斥市场的高度集中结构,也不是完全由赢利性组织一统天下的过度竞争性市场结构,而是一个融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于一体的共建型组织结构。
  据新加坡卫生部有关官员介绍,目前政府用在医疗保健的花费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包括对住院病人和门诊医疗的政府补贴以及政府办的公立医院费用等。在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体系中,有7家大的“组合医院”(综合性医院),6家国家级的专科中心,13家综合诊疗所(这些都属于公办的医疗机构)。在由私人医疗机构提供的“私立”服务体系中,由16家私立医院,1900家分布各区域的私人诊所,还有若干家私人医药流通机构(这些都属于私人医疗或医药机构)。按新加坡国土面积641平方公里计算,全国大约每平方公里有3家私人诊所。至于在市中心地带,私人诊所密度更高。我在市中心考察过程中,在街道上、楼宇内不时看到各种各样的私人诊所或医院。
  值得重视的是,新加坡政府所办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是按集团化模式进行运作和管理的。他们从本国国情出发,在全国范围内按东、西两大区域“水平设置”两大集团:
  第一个叫做“国立健保服务集团”,集团下设一家高级医院(国立新加坡大学医院),一家专科医院(板桥医院),两家区域性的分片医院(亚历山大医院、陈笃生医院),两家国家专科中心(皮肤中心、脑神经中心)以及位于西部地区的若干家公立综合诊所。
  第二个叫做“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集团下设一家中央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一家专科医院(竹脚妇女与儿童医院),一家区域性的分片医院(樟宜医院),四家国家专科中心(眼科中心、心脏中心、癌症中心、牙科中心)以及位于东部地区的若干家公立综合诊所。
  我曾询问这样设置公立医疗机构的初衷,对方强调:新加坡实行社会公正的市场经济,即便是政府办的公立医院,也要引入竞争机制,防止独家垄断,设立两个集团有利于推动彼此间的比较竞争,而竞争则会激发活力。
  我也曾问及公立医疗内的设备及药品采购问题,得到的回答是:这些医院的大型设备均由卫生部所属的控股公司来采购供应(采购要列入预算,而且不准重复采购);两大集团所属的医院药品采购,则委托给专业医药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而不是由政府采购。至于私立卫生机构,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医疗设备,都是自行出资解决,药品采购更是采取市场化运作。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医院,他们都不搞“以药养医”。
  
  二、医疗费用:两方分担
  
  从费用支付角度分析,新加坡的医疗卫生服务费用是由个人和政府两方共同负担的。他们反复强调三条哲理:第一条是普遍性哲理,即通过明确个人责任加政府津贴,“使人人负担得起保健服务”;第二条是有偿性哲理,即“通过共同付费原则分担责任,避免所谓‘免费’医疗服务”;第三条是质量—价格对称哲理,即“病人如果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就得支付更高的费用”。
  “两方分担”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在医疗费用方面,由政府和个人双方负担。即医疗费用,个人掏一块,政府补一块。政府负担是按住院病人和门诊医疗分别制定补贴标准的(参见表1和表2)。据统计,在新加坡全国保健支出,政府津贴的比重约占近25%左右。
  


  在介绍时,卫生部和医院都强调,在政府补贴的过程中,也要运用市场机制,实行“两个鼓励”:一从物质利益上鼓励人们对自己的事自主负责,二用经济办法鼓励医疗机构提高效率,即使补贴也要按市场机制运作,“让医院靠提高效益来获取赢利”,“让医院正正当当地赚钱”。
  第二个环节,在“三保”体系建设方面,由个人和政府双方负担。所谓“三保”,即指三项医疗保健制度,简称“3M”。
  第一个M,保健储蓄(Medisave)。成立于1984年。这是一项全国性的医药储蓄计划,相当于中国的城镇在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他们将员工每月的部分收入储存起来,供支付将来(尤其是老年时)的住院费。该项储蓄缴纳款项存入每个人的个人帐户,用来支付户头持有人及其直系亲属的住院费。据了解,目前新加坡的保健储蓄总规模已达300亿元(指新加坡元,下同,1新加坡元约相当于5元人民币),人均达1.1万元(按具有新加坡国籍的人平均)。值得重视的是,此项保健储蓄在使用时是有限额的。例如,用于各大医院每日住院费的金额不能超过400元,外科手术费用根据手术难度不同掌握在150—5000元之间。当问及为何设置最高限额时,回答是,为了避免储蓄提早用尽或过度耗费,并鼓励患者选择与自己经济实力相称的病房等级。有了这样一种保健储蓄,治疗一般疾病(2006年起,将糖尿病、高血压、脂质失调、中风四种慢性病也扩大在内)的费用可以得到解决。如果遇到重病就需要第二个M。
  第二个M,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设立于1990年。这是一种重病保险计划。其目的是弥补保健储蓄不足以应付重病病人医疗费用的缺口,确保投保人在患上重病或长期疾病时能够应付庞大的医药开销。2005年7月,该计划进行全面改革,避免“免费”医疗。上述两项基本上是以个人为主负担的。那么,对于个人无力负担的贫困、失业等弱势群体怎么办呢?这就需要第三个M。
  第三个M,保健基金(Medifund)。设立于1993年。是一项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带有“兜底”性质的保健信托基金,目前总额达11亿元,并将随预算盈余而逐渐增加到20亿元。主要使用利息收入协助贫困病人支付医疗费用,以确保每个人不论经济状况如何,都能获得良好的基本医药服务。其实质是通过政府“买单”为贫病者提供“安全网”,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兜底”性质的保健基金。
  此外,在上缴消费税方面,政府(卫生部)一直都为受津贴病人承担所有的消费税。据资料显示,新加坡自1994年以来,政府每年为受津贴病人承担消费税3000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低阶层的医药费支出负担。
  
  三、医疗运作:双向互转
  
  新加坡把医疗机构分为两层(他们称之为“两级医疗网”):底层的是社区医院和一般诊所,上层属于综合性或专科性的大医院。前者负责基础性保健服务,后者负责综合医疗服务。从产权关系分析,前者基础性保健服务中,私人诊所占80%的业务量,公立机构占20%的业务量;后者综合医疗服务中,则倒过来,私人医院占20%的业务量,公立综合性或专科性医院占80%的业务量。
  新加坡强调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应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机构主要承担基础性保健服务,也承担部分公共卫生的职责,如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儿童保健等。为了切实发挥社区机构的基础性作用,他们规定:除急诊外,病人原则上先进社区医院或私人诊所(一般路程在10分钟以内);进入这个层次后,一般病人就地治疗,难于治疗的,才转入大医院。为鼓励人们到社区首诊,在医疗费用方面对于那些经社区首诊转入大医院者给予10—20%的优惠,而对于直接到大医院首诊者则额外加价,从经济利益上诱导人们首先进入社区医院(他们直截了当地说:“这叫用钱来调节你”)。这样缓解了大医院的诊疗压力。
  更有意思的是,病人在大医院治疗后,根据病情稳定情况适时转入社区医院,即“手术在大院,康复在社区”。为此,政府制定相应的标准,从利益上鼓励病人在社区医院康复。
  通过上述双层双向转诊制度,使医疗资源的配置得到全面整合和优化,从而有助于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益。
  
  四、医风医德:纯正清廉
  
  在考察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卫生界的医风医德端正,可以用“纯正清廉”四个字来概括。他们是怎样形成这样一个局面的呢?通过调查,我概括为三条机制:
  第一条是严格的法律和制度规范。新加坡是以执法严格著称的,而且他们一再申明:“新加坡没有特权”,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规。卫生部门明确规定:任何医务人员,绝对不许收取红包,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在这里,法律的威慑力量相当强大,人们一般不愿冒严厉的惩罚而自我约束。
  第二条是用物质利益弱化医务人员的“寻利动机”。据介绍,新加坡医院的普通医生年薪几十万至上百万元,著名的主任医师年薪三、四百万甚至更高者达五百万。由于有较高的收入,能确保医务人员普遍过上丰裕而体面的生活,也就没有必要冒险去接受医疗贿赂。
  第三条是用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进行自我规范。新加坡卫生部部长许文远先生用“禅意”应对人口健康的事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据介绍,许文远先生虽为卫生部长,但非常欣赏这样的诗句:“万籁闲寂,禅鸣入岩石”。这是一种多么清净、淡泊的心境啊!有了这样一种道德的自我规范,自然就会比较超然。在熙熙攘攘、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中华文化是抵御金钱拜物教的有力武器。这一点对于心境浮躁的人来说特别值得深思和借鉴。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所)
其他文献
一、2006年生产资料价格继续高位运行    2006年,国内生产资料价格高位运行,并呈现先涨、后降态势。从品种看,石油、有色金属、钢材价格变化主导了2006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的基本走势。具体品种价格情况如下:    (一)钢材价格先涨后跌,总水平有所下降  线材、螺纹钢、中厚板和冷轧薄板四种主要钢材平均价格为每吨3737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1%,分别为每吨3225元、3192元、3632元和
期刊
民办养老机构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妥善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与有关部门对浙江、山东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城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    (一)民办养老机构已成为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  2000年以来,国家面向民间养老服务机构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其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护理、健身等多方面服务,
期刊
2004年,四川省委工业工作会议做出了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提出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大装备产业、优势资源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四大优势产业,并要求加强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2005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策,进一步提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创新价值链,实现产业链和技术链的有机结合。  四川省从1996年开始推进企业技术中
期刊
“十五”期间,上海生物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2006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目前,上海共拥有生物医药骨干企业446家,其中有上海医药集团、复星医药等大中型企业46家,境内外上市9家。我国获准上市的近20种基因工程药物,半数以上在上海均有开发生产。已有葛兰素、强生、施贵宝、罗氏、诺华等十多家国际著名生物医药跨国公司在沪投资建厂或设立研发总部。扬子江、恒瑞、天士力
期刊
据国家有关部门获悉:2006年汽车市场需求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全年共生产和销售国产汽车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32%和25.13%,我国成为汽车生产超过德国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生产国和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达到11%左右,比2005年提高2个百分点,中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主要有三个特征:  一是商用
期刊
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跨越式的发展思路,实施了以矿井建设为依托、以延长产业链为特色、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以“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全力构建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使企业走上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集团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总体思路是:以煤炭、岩盐和石灰石资源为依托,以“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为标志
期刊
为了了解人口动态的变化状况,我国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1%人口的抽样调查。根据此次抽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结构新近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    一、现人口总量达13.1亿,自然增长率首次上升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表明,我国的人口总数是13.062亿。如果加上该年11月和12月的净增加人口,则2005年底我国大陆人口总量达到了13.0756亿。考虑到最近几年每年净增加人口约75
期刊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要的受益者,也是其家乡的建设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心中的新农村究竟是什么样?他们对新农村所下的定义又是什么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从社会学和发展学的视角出发,以社区为基础,以不同类型的农民和不同层次的干部为调查对象,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获取了大量的访谈资料。    一、对“生产发展”的理解    综合来看,农民对生产发展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农业科技化、农业生产机械化
期刊
近几年,世界经济、贸易增长速度持续高于预期,2007年仍将保持继续较快增长。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正在受到愈来愈多人的质疑,全球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利率上升而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使通胀从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消费者价格传导、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不利于世界经济、贸易长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一、世界经济形势与特点    一)世界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近几年,世界经济
期刊
一、我国纺织工业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推动产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进展    20世纪80年代,原纺织部提出纺织工业要转轨变型,由单纯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并重点支持以技贸结合方式引进技术,合作生产先进的纺织机械,用以支持纺织企业建设和技术改造。这一时期,纺织工业共引进包括涤纶长丝高速纺丝机、涤纶长丝弹力丝加捻机、转杯纺纱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剑杆织机、圆网印花机、平网印花机、经编机、新型整理技术等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