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速度非常快,整体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虽然理论上有了很多新的内容和体系,但是对于经典项目的关注度,一直以来也没有降低,比如各类中华文化。其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不仅有利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具有很高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笔者试图对此展开研究,探索如何在我国各地小学语文教育中合理的纳入孝道文化,进而促进整体教育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孝道文化;小學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科目,学习该科目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和实际的文字实力与阅读实力,还可以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实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结合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孝道教育都停留在纸面上,而没有深入到实际中来。因此,笔者试图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日常的教学中引入、合理引入我国的各类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践行孝道文化的效率,以孝道文化为例来研究实际的结合之道,进而促进整体教育实力的进步。
一、孝道文化重要性概述
孝道文化最早出现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是由儒家学派所建立的,在数百年历史积累下逐步地成为我国的民族精神,得到了众多人的认可和赞誉。《论语·学而》言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结合孔子的理论与实际社会发展,归纳五大类的孝道文化反面教材的例子,给世人以警示。新时期,我国的语文课本也加入了很多孝道文化的课文,比如《可贵的沉默》《怀念母亲》,都是对于母亲孝道的最好描述,不仅文字非常优美,实际感情也非常感人,这对于孩子们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整体来看,我国语文教育中的孝道文化推广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类的孝道文化传播与学习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新时期社会发展速度极快,很多传统意识和想法都遇到了极大的冲击,这其中很多新理论是有意义的,但也有很多理念是错误的消极的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弘扬孝道文化有利于重塑人们的意识,在新时期各类想法的冲击之下,保证学生家长的正确观念,促进家庭的和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成长提高,对于家庭而言也是有意义的。践行孝道文化,是我国民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才的培养是有利的。孝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部分,将其纳入到我国语文教育体系中,可以系统地协助学生来学习有关知识,相比于自我学习,整体的效率肯定会高很多,质量也会好很多。这对于社会人才培养自然是非常有利的。
再次,语文学习加入孝道文化也有利于提升民族意识和精神的传播,这与我国政府坚持的进步理念是相符的,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行为,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我国的教育体系需要结合大政方针确立实际发展方向和规划,因此这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孝道文化的探索
首先,相关从业者必须注意在实际的教育中,要从小处着 手,挖掘孝道的实际意义与实际教学相互结合。语文学习具有感情优势,尤其是在各类课文的学习中,了解和发掘其中的感情内涵对于实际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有很多关于孝道文化的课文,结合这些课文来教导学生如何理解孝道,发扬孝道,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人的终身精神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进行指导和引导,挖掘每一个文章中的细节。尤其是与孝道教育有关的细节,以此为入手点,让学生学习孝道了解孝道,掌握孝道,循序渐进地感悟到孝道的重要性。
其次,以笔者实际的从业积累看,汉字虽然非常小,却沉淀了中华民族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所有的汉字都有自己的意思,这就是象形字的意义所在,各类造字方法都从不同的侧面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了祖先的各类思想、心理特征和社会习俗,由此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内涵,是值得学生和研究者共同认识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在校的学习可以结合孝字来入手。孝字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老人的老字,下面是一个儿子的子字,两者合成在一起,就形成了孝字。老自然指的是上一代,儿子指的是下一代,上一代和下一代融合为一体就称为孝,下一代必须支撑着上一代共同发展,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笔者在实际的教育中,结合这类方式发现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这就是实际应用的体现。
再次,孝道的语文学习可以结合阅读的方式来进行,这里所指的阅读,包括学生课上、课下自我阅读与孝道文化相关的课文,也包括动情地放声朗读相关的孝道课文。语文课堂学习本来就是和德育本身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所以两者是绝对不可剥离的,如果剥离了德育教学,那么语文课堂的实际意义就将减少许多,从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在《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片段中,就可以结合有感情朗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孝道的理解。在《烛光里的妈妈》中,则可以结合背景音乐的朗读模式来提升学生对于孝道文化的认识。
三、结语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最重要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去做人,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引入到语文学习中,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对学生未来发展将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梁带春,女,1967年生,广西南宁市人,大学专科,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编辑:陈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孝道文化;小學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科目,学习该科目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和实际的文字实力与阅读实力,还可以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实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结合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孝道教育都停留在纸面上,而没有深入到实际中来。因此,笔者试图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日常的教学中引入、合理引入我国的各类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践行孝道文化的效率,以孝道文化为例来研究实际的结合之道,进而促进整体教育实力的进步。
一、孝道文化重要性概述
孝道文化最早出现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是由儒家学派所建立的,在数百年历史积累下逐步地成为我国的民族精神,得到了众多人的认可和赞誉。《论语·学而》言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结合孔子的理论与实际社会发展,归纳五大类的孝道文化反面教材的例子,给世人以警示。新时期,我国的语文课本也加入了很多孝道文化的课文,比如《可贵的沉默》《怀念母亲》,都是对于母亲孝道的最好描述,不仅文字非常优美,实际感情也非常感人,这对于孩子们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整体来看,我国语文教育中的孝道文化推广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类的孝道文化传播与学习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新时期社会发展速度极快,很多传统意识和想法都遇到了极大的冲击,这其中很多新理论是有意义的,但也有很多理念是错误的消极的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弘扬孝道文化有利于重塑人们的意识,在新时期各类想法的冲击之下,保证学生家长的正确观念,促进家庭的和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成长提高,对于家庭而言也是有意义的。践行孝道文化,是我国民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才的培养是有利的。孝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部分,将其纳入到我国语文教育体系中,可以系统地协助学生来学习有关知识,相比于自我学习,整体的效率肯定会高很多,质量也会好很多。这对于社会人才培养自然是非常有利的。
再次,语文学习加入孝道文化也有利于提升民族意识和精神的传播,这与我国政府坚持的进步理念是相符的,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行为,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我国的教育体系需要结合大政方针确立实际发展方向和规划,因此这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孝道文化的探索
首先,相关从业者必须注意在实际的教育中,要从小处着 手,挖掘孝道的实际意义与实际教学相互结合。语文学习具有感情优势,尤其是在各类课文的学习中,了解和发掘其中的感情内涵对于实际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有很多关于孝道文化的课文,结合这些课文来教导学生如何理解孝道,发扬孝道,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人的终身精神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进行指导和引导,挖掘每一个文章中的细节。尤其是与孝道教育有关的细节,以此为入手点,让学生学习孝道了解孝道,掌握孝道,循序渐进地感悟到孝道的重要性。
其次,以笔者实际的从业积累看,汉字虽然非常小,却沉淀了中华民族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所有的汉字都有自己的意思,这就是象形字的意义所在,各类造字方法都从不同的侧面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了祖先的各类思想、心理特征和社会习俗,由此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内涵,是值得学生和研究者共同认识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在校的学习可以结合孝字来入手。孝字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老人的老字,下面是一个儿子的子字,两者合成在一起,就形成了孝字。老自然指的是上一代,儿子指的是下一代,上一代和下一代融合为一体就称为孝,下一代必须支撑着上一代共同发展,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笔者在实际的教育中,结合这类方式发现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这就是实际应用的体现。
再次,孝道的语文学习可以结合阅读的方式来进行,这里所指的阅读,包括学生课上、课下自我阅读与孝道文化相关的课文,也包括动情地放声朗读相关的孝道课文。语文课堂学习本来就是和德育本身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所以两者是绝对不可剥离的,如果剥离了德育教学,那么语文课堂的实际意义就将减少许多,从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在《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片段中,就可以结合有感情朗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孝道的理解。在《烛光里的妈妈》中,则可以结合背景音乐的朗读模式来提升学生对于孝道文化的认识。
三、结语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最重要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去做人,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引入到语文学习中,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对学生未来发展将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梁带春,女,1967年生,广西南宁市人,大学专科,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