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生活化 意义
1.生活是正确之源。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那么,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死记硬背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的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蚂蚁》时,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蚂蚁的生活特点和团结奉献精神。但在教学中,却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老师布置了作业题目是:请你用自己的笔画一画小蚂蚁。而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的将蚂蚁画成了蜜蜂,有的却将蚂蚁画成了小汽车。怎么办?这说明学生对蚂蚁的感性认识非常有限。于是,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到大树下,找到很多蚂蚁洞,同学们亲眼看到了地上树上成排爬动的蚂蚁,看到了它们合作起来共同抬一条大毛毛虫……亲眼看到了蚂蚁,学生们非常兴奋,围着老师唧唧喳喳问个不停:那么多蚂蚁会在一起打架吗?它们要是抬不动食物怎么办?回到家中学生们写的日记都非常生动。接着,老师又发动学生通过看书、查资料,进一步了解蚂蚁。第二次再画蚂蚁,学生画的蚂蚁很是传神。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通过观察得来的体验,这种获得是积极的、深层的。可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增进学生的发展。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教学中,应努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
2.生活是能力之源。在新课标中,把“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作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更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了《家乡的豆腐》后,向孩子们提问: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举起的小手寥寥无几!那么,如何把课堂延伸,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获得实践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的意识和精神?这位老师便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让学生们回家问问父母和其他家人自己家乡的特产是什么。
②课堂上反馈后,设计表格,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从而了解家乡特产的一些情况及现状。
家乡特产调查研究:
a、家乡主要特产列表(主要特产、主要出产地、生长或生产情况、销售情况——销量、销售地、收入);b、在列表中选择你最关心、最熟悉的某一特产进行调查;c、主要方法:访问法、查找资料法、实地调查等。
③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在调查研究活动中,学生提高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他们在调查活动中广泛收集了许多课外信息,了解了家乡有哪些特产,对某一特产深入地细致地进行了调查研究,接触了许多新事物,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这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求知、努力创新的意识。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课堂,知识、能力的应用都更加趋向综合化,期望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使各元智能都得到展示而得以充分发展。语文课还可以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当推销员、导游、广告设计师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也就是说,具有综合性特征的生活化教学的确可以将教育与个人的潜能、社会的需求协调一致,将教育的个人化和教育的社会化两者协调一致,通过发展多元智能,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3.生活是精彩之源。“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中大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例如,学校组织远足拉练,在难忘的拉练之后,让学生写一写,学生能将自己拉练过程中的深刻体会——热、渴、累,以及一路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述出来。可是,由于每次所选的日子都很好,所以,当老师让学生说说拉练前的心理活动时,总是平平淡淡,什么兴奋、激动之类的词。学校便找了一两天天气有戏剧性变化的时候去拉练,学生的心理感受明显丰富,写出来的作文马上就变得十分精彩。比如作文题目《祈盼、失望、失眠、兴奋》,这样的题目,一看就令人忍不住想先睹为快。文章中精彩的片段随处可见,令人忍俊不禁。通过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使我们明白,只有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语文,语文才能精彩纷呈。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生活化 意义
1.生活是正确之源。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那么,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死记硬背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的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蚂蚁》时,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蚂蚁的生活特点和团结奉献精神。但在教学中,却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老师布置了作业题目是:请你用自己的笔画一画小蚂蚁。而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的将蚂蚁画成了蜜蜂,有的却将蚂蚁画成了小汽车。怎么办?这说明学生对蚂蚁的感性认识非常有限。于是,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到大树下,找到很多蚂蚁洞,同学们亲眼看到了地上树上成排爬动的蚂蚁,看到了它们合作起来共同抬一条大毛毛虫……亲眼看到了蚂蚁,学生们非常兴奋,围着老师唧唧喳喳问个不停:那么多蚂蚁会在一起打架吗?它们要是抬不动食物怎么办?回到家中学生们写的日记都非常生动。接着,老师又发动学生通过看书、查资料,进一步了解蚂蚁。第二次再画蚂蚁,学生画的蚂蚁很是传神。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通过观察得来的体验,这种获得是积极的、深层的。可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增进学生的发展。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教学中,应努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
2.生活是能力之源。在新课标中,把“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作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更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了《家乡的豆腐》后,向孩子们提问: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举起的小手寥寥无几!那么,如何把课堂延伸,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获得实践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的意识和精神?这位老师便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让学生们回家问问父母和其他家人自己家乡的特产是什么。
②课堂上反馈后,设计表格,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从而了解家乡特产的一些情况及现状。
家乡特产调查研究:
a、家乡主要特产列表(主要特产、主要出产地、生长或生产情况、销售情况——销量、销售地、收入);b、在列表中选择你最关心、最熟悉的某一特产进行调查;c、主要方法:访问法、查找资料法、实地调查等。
③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在调查研究活动中,学生提高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他们在调查活动中广泛收集了许多课外信息,了解了家乡有哪些特产,对某一特产深入地细致地进行了调查研究,接触了许多新事物,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这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求知、努力创新的意识。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课堂,知识、能力的应用都更加趋向综合化,期望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使各元智能都得到展示而得以充分发展。语文课还可以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当推销员、导游、广告设计师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也就是说,具有综合性特征的生活化教学的确可以将教育与个人的潜能、社会的需求协调一致,将教育的个人化和教育的社会化两者协调一致,通过发展多元智能,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3.生活是精彩之源。“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中大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例如,学校组织远足拉练,在难忘的拉练之后,让学生写一写,学生能将自己拉练过程中的深刻体会——热、渴、累,以及一路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述出来。可是,由于每次所选的日子都很好,所以,当老师让学生说说拉练前的心理活动时,总是平平淡淡,什么兴奋、激动之类的词。学校便找了一两天天气有戏剧性变化的时候去拉练,学生的心理感受明显丰富,写出来的作文马上就变得十分精彩。比如作文题目《祈盼、失望、失眠、兴奋》,这样的题目,一看就令人忍不住想先睹为快。文章中精彩的片段随处可见,令人忍俊不禁。通过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使我们明白,只有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语文,语文才能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