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感是一个人的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应建立一定的数感。在数的运算中,尤其是估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在估算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我谈谈教学实践中自己的体会。
一、 畅所欲言,在表达与交流中形成数感。
估算的方法很多,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估算的结果和采用的方式进行交流,并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并在交流、互动中引发思维碰撞,激发探究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估算中产生数感。例如估算教学:“一本书9元,全班52人,每人买一本全班大约需要多少钱?”不同的学生估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认为:“10ⅹ50=500,估计在500元左右。”有的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是:“10ⅹ52=520,不到520元。” 有的学生可能说:“9ⅹ50=450,肯定比450元多。”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体会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再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估算方法,这也是学生形成数感的具体过程。保证每个学生在掌握基本运算技能的前提下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 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来感悟数感。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猜测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下,哪个答案最接近自己的年龄?①500分,②500周,③500时,④500月。学生可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猜测。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准确的或比较准确的。为了这个问题,学生将会进行必要的计算,从而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很自然地产生数感。
三、创设情景,质疑反思从而升华数感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方法很多。质疑、反思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实际上就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例如,拓展练习可以这样设计:“在一个农场里,鸡和兔共x只,它们的脚共有58只,猜一猜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其中一位同学猜测的答案是:鸡18只,兔4只,18+4=22(只)。集体讲评以此为例,教师先不急于作出下面回答,而是给学生质疑:这个答案正确吗?你能根据猜测结果检测出鸡和兔的脚的总只数吗?会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很快发现脚的总只数少了6只,显而易见结果是不正确的。学生的计算中常会出现某班学生人数是40.6人、某家电视机有1.5台……这样的案例很多,只要学生略一质疑、反思就能判断出结果正确与否。经常设计这方面的练习,无形之中,强化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以趣激情,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练习,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例如:“某公园的门票每张15元,团体优惠:50人以下,每人12元;50至100人每人10元;100人以上,每人9元。某校六年级四个班(四个班人数分别是48人、47人、52人、53人。)组织学生去公园活动。现带1800元钱,怎样买票使钱够用?”假如你是导游,请你设计一种最佳购票方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说一说估算方法。教师要经常设计这方面的练习,以趣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五、激活思维,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小学低年级——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小学中年级——高年级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这些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例如:“在开家长座谈时,每张长凳最多坐5人,33位家长至少需要准备几张长凳?”学生的思考方法可能是多样的。有的学生借助学具,用小棒代表长凳,用圆片代表家长,通过操作得到至少应该准备7张长凳;有的学生通过计算33÷5,判断至少应准备7张长凳;有的学生则用乘法,5×7=35,35>33,而5×6=30,30<33,至少要准备7张长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利于促进學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应该经常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样做的?如果……怎么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种办法更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式,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强化合理判断与理性沟通的能力,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总之,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角色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创造性地实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在估算中获得良好的数感。
一、 畅所欲言,在表达与交流中形成数感。
估算的方法很多,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估算的结果和采用的方式进行交流,并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并在交流、互动中引发思维碰撞,激发探究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估算中产生数感。例如估算教学:“一本书9元,全班52人,每人买一本全班大约需要多少钱?”不同的学生估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认为:“10ⅹ50=500,估计在500元左右。”有的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是:“10ⅹ52=520,不到520元。” 有的学生可能说:“9ⅹ50=450,肯定比450元多。”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体会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再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估算方法,这也是学生形成数感的具体过程。保证每个学生在掌握基本运算技能的前提下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 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来感悟数感。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猜测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下,哪个答案最接近自己的年龄?①500分,②500周,③500时,④500月。学生可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猜测。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准确的或比较准确的。为了这个问题,学生将会进行必要的计算,从而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很自然地产生数感。
三、创设情景,质疑反思从而升华数感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方法很多。质疑、反思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实际上就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例如,拓展练习可以这样设计:“在一个农场里,鸡和兔共x只,它们的脚共有58只,猜一猜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其中一位同学猜测的答案是:鸡18只,兔4只,18+4=22(只)。集体讲评以此为例,教师先不急于作出下面回答,而是给学生质疑:这个答案正确吗?你能根据猜测结果检测出鸡和兔的脚的总只数吗?会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很快发现脚的总只数少了6只,显而易见结果是不正确的。学生的计算中常会出现某班学生人数是40.6人、某家电视机有1.5台……这样的案例很多,只要学生略一质疑、反思就能判断出结果正确与否。经常设计这方面的练习,无形之中,强化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以趣激情,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练习,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例如:“某公园的门票每张15元,团体优惠:50人以下,每人12元;50至100人每人10元;100人以上,每人9元。某校六年级四个班(四个班人数分别是48人、47人、52人、53人。)组织学生去公园活动。现带1800元钱,怎样买票使钱够用?”假如你是导游,请你设计一种最佳购票方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说一说估算方法。教师要经常设计这方面的练习,以趣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五、激活思维,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小学低年级——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小学中年级——高年级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这些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例如:“在开家长座谈时,每张长凳最多坐5人,33位家长至少需要准备几张长凳?”学生的思考方法可能是多样的。有的学生借助学具,用小棒代表长凳,用圆片代表家长,通过操作得到至少应该准备7张长凳;有的学生通过计算33÷5,判断至少应准备7张长凳;有的学生则用乘法,5×7=35,35>33,而5×6=30,30<33,至少要准备7张长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利于促进學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应该经常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样做的?如果……怎么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种办法更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式,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强化合理判断与理性沟通的能力,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总之,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角色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创造性地实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在估算中获得良好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