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过于偏重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却忽视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苦学英语多年的学生在英语运用中因不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陷入尴尬境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强化教师自身知识素养
教育界曾流行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但在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的今天,“一桶水”之论已经过时。在信息时代,新科技、新知识、新成果、新观念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教师已不能再抱着那桶即将变味的水不放了。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还要教与此语言有关的“超语言知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常识、风俗民情、社交习惯、言语礼节,以至该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学、艺术等国情学常识。教授一种语言,同时也在传授一种文化,在跨文化的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作为新课改的促进者和实施者,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师不能再简单地拘泥于教材,而是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平台,坚持不懈,始终不渝地通过书刊、网络等各种途径学习提高,加油充电,不断更新知识内容,使自己的知识成为永远新鲜、不会变味的自来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文化渗透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就语言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随时随地进行说解,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
首先,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以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所以当在教学有关天气的内容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出这一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谈论天气的方法多种多样,如Lovely day,isn’t it ?Miserable weather,isn’t it ?It’s hot today, isn’t it?等等,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也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过奖,过奖”或者“哪里,哪里”以示礼貌,而西方人会高兴地说“Thank you very much.”或者“I’m glad to hear that.”所以,在教学“Thank you very much.”句型时,教师应该尽量多地介绍它的使用场合,及时地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及其运用能力。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会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所以,当教学present这一单词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告诉这一跨文化差异。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另外,凡是遇到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就应适当地提醒学生。中西方人给动物和颜色的文化附加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如在中国有人听见You are a lucky dog .必然生气,但在英语中lucky dog是“幸运儿”;“爱屋及乌”的英语表达是love me ,love my dog;“红茶”的英文是black tea, 而非red tea ,green在英语里可以表示无经验、不成熟;而 you are blue.的意思是 You are sad.
其次,要培养学生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地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模拟情景的练习活动,如pair work, role play ,group discussion,ptesen-tation等,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口头训练的机会。通过创造模拟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如何用英语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技能。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语境,学生也能从容自如。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捕捉生活细节,介绍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最终达到具有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
(一)建立语言实验室。设置真实情景,提供多种形式,如朗诵、唱歌、表演、英语角或英语晚会等,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体验英语文化,如英语国家的重要节日及庆祝方式、穿着打扮等。在圣诞夜活动中,欣赏歌曲Silent Nights,让学生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许个心愿并互赠礼品,让学生感受亲密友情;在万圣节,让学生们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在班与班之间挨个敲门乞讨,他们对开门的主人说;“trick or theat?”主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糕点、糖果送给他们。与老师的单独讲解相比,亲身体验使学生对异国文化。
(二)正确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纸杂志。如《英国风情页面观》、《英语沙龙》《21世纪英语报》等,引导他们在阅读时留心去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从中可以体会和感悟所读材料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其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材编写、内容选择、传授方法等各个环节。教师是最直接的执行者,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新教材中的文化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意识培养。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的目的出发,提高学生的文化习得,努力做到文化意识的增强与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步进行。
一、强化教师自身知识素养
教育界曾流行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但在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的今天,“一桶水”之论已经过时。在信息时代,新科技、新知识、新成果、新观念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教师已不能再抱着那桶即将变味的水不放了。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还要教与此语言有关的“超语言知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常识、风俗民情、社交习惯、言语礼节,以至该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学、艺术等国情学常识。教授一种语言,同时也在传授一种文化,在跨文化的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作为新课改的促进者和实施者,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师不能再简单地拘泥于教材,而是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平台,坚持不懈,始终不渝地通过书刊、网络等各种途径学习提高,加油充电,不断更新知识内容,使自己的知识成为永远新鲜、不会变味的自来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文化渗透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就语言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随时随地进行说解,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
首先,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以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所以当在教学有关天气的内容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出这一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谈论天气的方法多种多样,如Lovely day,isn’t it ?Miserable weather,isn’t it ?It’s hot today, isn’t it?等等,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也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过奖,过奖”或者“哪里,哪里”以示礼貌,而西方人会高兴地说“Thank you very much.”或者“I’m glad to hear that.”所以,在教学“Thank you very much.”句型时,教师应该尽量多地介绍它的使用场合,及时地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及其运用能力。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会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所以,当教学present这一单词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告诉这一跨文化差异。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另外,凡是遇到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就应适当地提醒学生。中西方人给动物和颜色的文化附加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如在中国有人听见You are a lucky dog .必然生气,但在英语中lucky dog是“幸运儿”;“爱屋及乌”的英语表达是love me ,love my dog;“红茶”的英文是black tea, 而非red tea ,green在英语里可以表示无经验、不成熟;而 you are blue.的意思是 You are sad.
其次,要培养学生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地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模拟情景的练习活动,如pair work, role play ,group discussion,ptesen-tation等,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口头训练的机会。通过创造模拟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如何用英语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技能。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语境,学生也能从容自如。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捕捉生活细节,介绍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最终达到具有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
(一)建立语言实验室。设置真实情景,提供多种形式,如朗诵、唱歌、表演、英语角或英语晚会等,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体验英语文化,如英语国家的重要节日及庆祝方式、穿着打扮等。在圣诞夜活动中,欣赏歌曲Silent Nights,让学生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许个心愿并互赠礼品,让学生感受亲密友情;在万圣节,让学生们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在班与班之间挨个敲门乞讨,他们对开门的主人说;“trick or theat?”主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糕点、糖果送给他们。与老师的单独讲解相比,亲身体验使学生对异国文化。
(二)正确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纸杂志。如《英国风情页面观》、《英语沙龙》《21世纪英语报》等,引导他们在阅读时留心去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从中可以体会和感悟所读材料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其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材编写、内容选择、传授方法等各个环节。教师是最直接的执行者,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新教材中的文化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意识培养。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的目的出发,提高学生的文化习得,努力做到文化意识的增强与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