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注重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这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将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出来,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尤其是应对作文命题的方式和作文批改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高中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而作文又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但就目前来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导致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较为缺乏,这给作文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因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开发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技能,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那么,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根本动力。只有将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为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就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来看,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为了应付不同类型的考试,往往是要求学生开展机械式的训练,导致学生作文往往难以将自身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更多的是生搬硬套和机械式的模仿,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所写作文往往没有思想和灵魂。
基于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写作,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尽最大努力确保所开展活动的多样性,将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出来的同时便于学生写作,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写作中将自身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
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作者在文中所表露出的真情,结合自身所在地的有名建筑,分析该建筑物的特征,并在写作中通过该建筑的特征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进去,由于这些建筑往往是学生熟悉的,所以学生在写作中就有话可说,这样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强化其主体意识,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借景抒情,更好地托物言志,将整个作文教学的精髓诠释出来。
二、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诠释了方法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师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应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因为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离不开写作方法的支持。很多高中生在写作时经常会遇到无从下笔的情况,而有的学生则在拿到题目后思如泉涌,在作文中写下很多新鲜有趣的事物,所以能将作文写得十分生动有趣。究其根源,主要是其掌握了作文的写作方法。所以,学生在写作时要想下笔如有神,就必须在生活中细心的观察和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身边新鲜事物的关注,将生活作为写作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如利用摘抄本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经典词句和段落摘录下来,从而使其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注重作文方法的传授。一般而言,首先应将语言和思维作为切入点,并在词语、句式和修辞以及意蕴等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同时,结合现实生活寻找写作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文的写作。但万事开头难,而立意又是作文写作的核心所在,所以教师还应教会学生掌握立意的方法。在立意时,应尽可能地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做到立意正确。也就是确保文章情感与思想观点的正确,同时与客观事物自身的本质和规律相符,也不能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与社会约定俗成的基本道德要求相符。二是立意专一性,因为作文主要是为了阐明某一观点,且不管是多么复杂的情况均不能分散主旨,也就是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三是立意新颖,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有新颖的立意,这就需要学生通过独特的角度来审视题目中蕴含的内容,即使是相同立意的文章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确保文章立意新颖。
三、优化作文命题形式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在命题方式上应不断改进和创新。在传统的命题教学中,往往教师确定作文题目之后学生就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写作,但是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与教师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导致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被打击。所以,在命题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命题方式,尽可能地确保命题方式的多样化,在命题的基础上采取自拟题目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作文题目,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空间,更好地在写作中将自身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例如,可以采取以“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等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的方式进行命题,也可以通过对某事件的描述,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拟题并写作,这样的作文命题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学生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提升,还能促进学生写作质量的提升。
四、改进作文批改方式
多样化的作文批改方式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由于只有教师一个人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非常低,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获得的效果往往微乎其微。所以,语文教师应对作文批改的方式进行改进,在批改作文时致力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批改中,使他们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人,促进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提升。
学生参与作文批改就要求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切实做好下面两项工作。一是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并在讲评课上对批改过程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讲解。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内相互批改,并将文章的写作构思写出来,再由其他的学生对所写的作文进行评论,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此时学生就能借鉴他人长处,在实现取长补短的同时更好地促进自身作文水平的提升。二是各小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交给老师,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和点评,从而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完成作文批改,在促进学生写作主体意识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版本的特点,充分认识到主体意识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想方设法地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促进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高中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而作文又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但就目前来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导致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较为缺乏,这给作文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因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开发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技能,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那么,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根本动力。只有将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为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就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来看,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为了应付不同类型的考试,往往是要求学生开展机械式的训练,导致学生作文往往难以将自身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更多的是生搬硬套和机械式的模仿,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所写作文往往没有思想和灵魂。
基于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写作,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尽最大努力确保所开展活动的多样性,将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出来的同时便于学生写作,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写作中将自身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
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作者在文中所表露出的真情,结合自身所在地的有名建筑,分析该建筑物的特征,并在写作中通过该建筑的特征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进去,由于这些建筑往往是学生熟悉的,所以学生在写作中就有话可说,这样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强化其主体意识,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借景抒情,更好地托物言志,将整个作文教学的精髓诠释出来。
二、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诠释了方法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师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应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因为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离不开写作方法的支持。很多高中生在写作时经常会遇到无从下笔的情况,而有的学生则在拿到题目后思如泉涌,在作文中写下很多新鲜有趣的事物,所以能将作文写得十分生动有趣。究其根源,主要是其掌握了作文的写作方法。所以,学生在写作时要想下笔如有神,就必须在生活中细心的观察和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身边新鲜事物的关注,将生活作为写作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如利用摘抄本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经典词句和段落摘录下来,从而使其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注重作文方法的传授。一般而言,首先应将语言和思维作为切入点,并在词语、句式和修辞以及意蕴等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同时,结合现实生活寻找写作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文的写作。但万事开头难,而立意又是作文写作的核心所在,所以教师还应教会学生掌握立意的方法。在立意时,应尽可能地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做到立意正确。也就是确保文章情感与思想观点的正确,同时与客观事物自身的本质和规律相符,也不能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与社会约定俗成的基本道德要求相符。二是立意专一性,因为作文主要是为了阐明某一观点,且不管是多么复杂的情况均不能分散主旨,也就是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三是立意新颖,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有新颖的立意,这就需要学生通过独特的角度来审视题目中蕴含的内容,即使是相同立意的文章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确保文章立意新颖。
三、优化作文命题形式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在命题方式上应不断改进和创新。在传统的命题教学中,往往教师确定作文题目之后学生就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写作,但是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与教师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导致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被打击。所以,在命题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命题方式,尽可能地确保命题方式的多样化,在命题的基础上采取自拟题目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作文题目,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空间,更好地在写作中将自身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例如,可以采取以“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等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的方式进行命题,也可以通过对某事件的描述,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拟题并写作,这样的作文命题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学生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提升,还能促进学生写作质量的提升。
四、改进作文批改方式
多样化的作文批改方式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由于只有教师一个人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非常低,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获得的效果往往微乎其微。所以,语文教师应对作文批改的方式进行改进,在批改作文时致力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批改中,使他们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人,促进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提升。
学生参与作文批改就要求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切实做好下面两项工作。一是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并在讲评课上对批改过程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讲解。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内相互批改,并将文章的写作构思写出来,再由其他的学生对所写的作文进行评论,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此时学生就能借鉴他人长处,在实现取长补短的同时更好地促进自身作文水平的提升。二是各小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交给老师,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和点评,从而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完成作文批改,在促进学生写作主体意识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版本的特点,充分认识到主体意识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想方设法地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促进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素质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