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转喻不仅仅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用凸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以山东地名为例探讨转喻在地名命名中的认知语用理据,能帮助我们解读到当地的文化和居民的心理特征,从中找出某些规律,以便我们能够全面地理解转喻的本质,更好地运用到学习和日常交际中去。
关键词:转喻;认知;地名;命名;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155-03
一个物体,一件事,一个概念有很多属性,而人们往往注意到的是其最突出,最容易记住的特征,即用易感知,易理解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者用具体的有关联的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这就是转喻的思维方式。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仅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和行为方式。
Lakoff和Johnson认为转喻是用突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型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的认知过程。卢卫中认为,人们常接受的转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借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或邻近性建立事物之间的替代关系。地名命名的方法有多种,转喻便是其中的一种。它往往也是用凸显的或熟知的事物名称来代替某一地理实体。地名的命名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人们主观意识的因素和客观的事物的统一。客观指的是那些容易感知和突出的事或物,这些常用来认知和命名某一地域。所以相关性,显著性是转喻在地名命名中的认知语用理据。下面我们就以山东东部沿海和南部,西南部分城市乡镇为例,探讨转喻在地名命名中的认知语用理据。
一、人名转喻地名
用人名转喻地名,用以代替地名的是以与该地名相关的人或人的集合。如姓氏,名、字、号、合称等,其认知语用理据是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即这个人与居住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或是迁移至居住地的,或在此地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姓名。以姓氏转喻地名,便捷高效,易于人们识记运用。
以姓氏转喻地名。中国传统农村以姓氏聚积的相当普遍,所以姓氏转喻地名的就最多。居住地的名称通常是以始居者的姓为名,或在此地有重大影响的姓氏为名。以山东地名为例,有以始居者姓氏为专名,在姓氏后加“疃”“沟”“庄”“村”“坪”等,还有在姓氏之后加上当地的地理特征,如柳家沟,属日照市,相传明初,刘姓迁此立村,因村建在沟旁,以姓氏取名刘家沟,后逐渐演变为柳家沟。以始居者姓为名的,如刘家疃,刘家沟,孙家官庄。
有几家合称的,但以一家姓为先的。相家结庄村,属日照市。明朝洪武年间,相、刘、孙、陈等姓相继迁此居住建村。以相姓居先,取名相家结庄,寓意团结。
有以居住者的排名得名的。三庄三村,属日照市东港区, 南北朝时期,开始建村,系南朝梁刘勰故里,因刘勰行三,故名刘三公庄,后称三庄,后分为三个村,本村庄为三庄三村。
以相关的人得名的。微山县以微山湖得名,微山湖以微山得名,微山以微子得名,微子启是殷纣王庶兄,原封地于微,故称他为“微子”。济宁金乡县王杰村,是故乡人民为緬怀烈士而将其村名更名为王杰村。临沂费县是春秋时期费伯的封地,西汉建县时以此为名。
二、山水转喻地名
山名和水名往往用来作为各地地名命名的依据,山水转喻地名的认知语用理据就是相关性和显著性,主要是部分和整体的相关性,以部分转喻整体。
1.以山名转喻地名
某山位于某地,或该地与某山有关系,则该地就以此山命名。如乳山,它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因为它的西南面有座大乳山,所以就得名“乳山”了。峰山,属日照莒县,源河镇枫山庄。据传,明洪武二年冬,刘氏从东海十八村刘家山子迁此立村,原籍村前有峰山,遂以”峰山“命名。济宁的梁山县以当地的梁山命名。以山名配上吉祥语命名的,如泰安以泰山命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有国泰民安之意。以山的方位命名的,山后,属日照市,明洪武二年,刘氏迁此,因居后山而得名。
2.以水名转喻地名
山东地区多河流,如黄河、沂河、沭河等。山东地名中有不少地名是与水有关的。
濒临河流或以水的方位而命名的。临沂,因濒临沂河而得名。临沂市临沭县,因辖区地跨沭河,故以濒临沭河而得名。沂水县,属临沂市,因沂河流经境内而得名。河东区,属临沂市,因位于沂河东岸故称河东区。如济南位于古济水之南,济阳在古济水之北(水北曰阳),但古济水早已湮灭,其河道由黄河取而代之,济水虽已不存,以水而名的地名却保留了下来。水东,属日照市,明洪武初自海东十八迁此立村,因地处小河之东,故名水东。
以河流名直接命名的。济宁泗水,其名称以泗河而得名,泗河古称泗水,为禹治九水之一。在河流的发源处的村庄往往名“xx源”,如沂源。还有源河,属日照市,据传,刘氏始迁祖某,明洪武二年由东海十八村迁此,因村在连五河与石河的交汇处,故名源河。
三、以植物转喻地名
由于居住地常常生长标志性的植物,这一植物容易引起人关注,所以人们便用此类植物命名其居住地。此类有以树名转喻地名的,有以花转喻地名的。胶东村名的来源,如,栖霞境内就有杏家庄、榆林庄、柳子头、柳林庄、荆林埠、栗林、枣行、槐树庄、东林等等村庄,无一不是因为建村于此类树林(或老树)附近而得名。日照市西花崖头,《刘氏族普》载:刘氏,明洪武初年,由东海当芦村移民迁居日照县喜鹊窝,明末迁莒西花崖头,因山崖野花从生,故名,有两村,此村在西,称西花崖头,菏泽市牡丹区,因“菏泽牡丹甲天下”而得名。平阴县玫瑰镇因盛产玫瑰得名。
也有的从地名字面意义不能看出与某种植物的直接联系,如于家崮子,隶属日照市,明中期,冯、郑、刘三姓迁此,以村旁生长榆树的山岗崮,得名榆家崮子,后取其谐音,更为今名。
四、以地貌地形特征转喻地名
西花沟,属日照,刘姓二兄弟于明朝崇祯年间,由东庄迁此分东,西南地定居成村,因村座落处沟壑纵横,花木繁多,故名花沟,该村居西,称为西花沟。邱家沟,四区邱家沟刘氏原籍海东郭家村,明初迁莒东北乡管帅西邱家沟庄,因村处沟岸,合以姓氏而命名。大坪子,属日照,相传,明初张、孙、刘等姓从东海迁此立村,因地处山梁平地,取名坪子。北龙掌,明天顺元年 刘姓由洙边村迁此建村,因村地形似传说中的龙掌,故名龙掌,后以方位改称北龙掌。日照市草涧,明朝成化年间,刘思源从喜鹊窝迁此建村,因村处三面环岭的洼地,绿草丛生,涧水涓流,故名草涧。
五、以建筑设施转喻地名
建筑、设施转喻为地名的主要理据,是某地某建筑本身很有名。大山寺,属临沂市,元末刘姓自海洲迁来,因此处有座大山寺而故名. 以人工建筑物而命名者有济南市天桥区。临沂沂南县的现行地名中,就有青驼,因此处有青驼寺而命名。山东省鱼台县因县北有观鱼台得名。
六、以古州名命名的
《禹贡》中的青州和兖州,传为大禹治水后所规划的九州中的两个,现在的青州市和兖州市就是以古州名作为专名。
七、事件转喻地名
事件转喻地名的认知语用理据是取事地的相关性,即用以代替地名的是与地名相关的人物典故,历史故事或传说等。
济宁嘉祥,据《左传》记载:十四年(即公元前480年),皇家西狩大野(现巨野东北一带),猎获麒麟一只,麒麟为太平之兽,属吉祥之兆,因获麟地在嘉祥县境内,故以“祥瑞”之意取”嘉祥“置县名,沿用至今。(麒麟与传说的龙一样,是古人崇拜的吉祥物,实无其兽)。
蓬莱,据史料记载,蓬莱城的得名缘起汉武帝。唐人杜佑在《通典》中云:“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因筑城以为名。”当年汉武帝所以千里迢迢到这里来目的大约跟秦始皇一样,是闻悉大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有长生不老药。他来了,等了好长时间,却不得见神山,当然也求不到长生不老药,失望但不死心的汉武帝就下令将他在海边望神山而筑的小城命为蓬莱。
烟台,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公元631年,日本第一个遣唐史也是从芝罘岛登陆。目前许多国家的航海图上仍以“芝罘”之名代表烟台。烟台建城已有600多年历史,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为防海寇侵扰,在芝罘筑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
八、当地的矿产、物产而命名的村庄名
山东地名中以物产名为地名的理据主要是因为该地盛产对该地有重要意义的物产。如铜石,位于临沂市平邑县东南部,因境内矿石丰富,得其名铜石。磁窑,位于泰安市宁阳县境东部,制砖瓦粘土资源丰富。
地名学的研究和语言学的研究密切相关,作为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地名同样也受语言规律的制约,通过分析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山东地名运用转喻所体现出来的通俗易懂等修辞效果。地名不仅是语言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以某地事物的特征来转指某地,是人们对当地的认识,充分彰显了当地的文化特征。凸显的或熟知的事物和某地的相关关系能帮助我们解读到当地的文化和居民的心理特征,通过地名追溯历史的渊源,从中找出某些规律,对宏扬山东的历史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卢卫中.转喻与委婉语的构成[J].外语研究,2006,(6).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邓敏.浅议转喻的认知语用理据[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5).
[5]陈龙飞,山东省编纂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山东省[M].商务印书馆,1994.
关键词:转喻;认知;地名;命名;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155-03
一个物体,一件事,一个概念有很多属性,而人们往往注意到的是其最突出,最容易记住的特征,即用易感知,易理解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者用具体的有关联的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这就是转喻的思维方式。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仅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和行为方式。
Lakoff和Johnson认为转喻是用突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型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的认知过程。卢卫中认为,人们常接受的转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借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或邻近性建立事物之间的替代关系。地名命名的方法有多种,转喻便是其中的一种。它往往也是用凸显的或熟知的事物名称来代替某一地理实体。地名的命名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人们主观意识的因素和客观的事物的统一。客观指的是那些容易感知和突出的事或物,这些常用来认知和命名某一地域。所以相关性,显著性是转喻在地名命名中的认知语用理据。下面我们就以山东东部沿海和南部,西南部分城市乡镇为例,探讨转喻在地名命名中的认知语用理据。
一、人名转喻地名
用人名转喻地名,用以代替地名的是以与该地名相关的人或人的集合。如姓氏,名、字、号、合称等,其认知语用理据是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即这个人与居住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或是迁移至居住地的,或在此地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姓名。以姓氏转喻地名,便捷高效,易于人们识记运用。
以姓氏转喻地名。中国传统农村以姓氏聚积的相当普遍,所以姓氏转喻地名的就最多。居住地的名称通常是以始居者的姓为名,或在此地有重大影响的姓氏为名。以山东地名为例,有以始居者姓氏为专名,在姓氏后加“疃”“沟”“庄”“村”“坪”等,还有在姓氏之后加上当地的地理特征,如柳家沟,属日照市,相传明初,刘姓迁此立村,因村建在沟旁,以姓氏取名刘家沟,后逐渐演变为柳家沟。以始居者姓为名的,如刘家疃,刘家沟,孙家官庄。
有几家合称的,但以一家姓为先的。相家结庄村,属日照市。明朝洪武年间,相、刘、孙、陈等姓相继迁此居住建村。以相姓居先,取名相家结庄,寓意团结。
有以居住者的排名得名的。三庄三村,属日照市东港区, 南北朝时期,开始建村,系南朝梁刘勰故里,因刘勰行三,故名刘三公庄,后称三庄,后分为三个村,本村庄为三庄三村。
以相关的人得名的。微山县以微山湖得名,微山湖以微山得名,微山以微子得名,微子启是殷纣王庶兄,原封地于微,故称他为“微子”。济宁金乡县王杰村,是故乡人民为緬怀烈士而将其村名更名为王杰村。临沂费县是春秋时期费伯的封地,西汉建县时以此为名。
二、山水转喻地名
山名和水名往往用来作为各地地名命名的依据,山水转喻地名的认知语用理据就是相关性和显著性,主要是部分和整体的相关性,以部分转喻整体。
1.以山名转喻地名
某山位于某地,或该地与某山有关系,则该地就以此山命名。如乳山,它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因为它的西南面有座大乳山,所以就得名“乳山”了。峰山,属日照莒县,源河镇枫山庄。据传,明洪武二年冬,刘氏从东海十八村刘家山子迁此立村,原籍村前有峰山,遂以”峰山“命名。济宁的梁山县以当地的梁山命名。以山名配上吉祥语命名的,如泰安以泰山命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有国泰民安之意。以山的方位命名的,山后,属日照市,明洪武二年,刘氏迁此,因居后山而得名。
2.以水名转喻地名
山东地区多河流,如黄河、沂河、沭河等。山东地名中有不少地名是与水有关的。
濒临河流或以水的方位而命名的。临沂,因濒临沂河而得名。临沂市临沭县,因辖区地跨沭河,故以濒临沭河而得名。沂水县,属临沂市,因沂河流经境内而得名。河东区,属临沂市,因位于沂河东岸故称河东区。如济南位于古济水之南,济阳在古济水之北(水北曰阳),但古济水早已湮灭,其河道由黄河取而代之,济水虽已不存,以水而名的地名却保留了下来。水东,属日照市,明洪武初自海东十八迁此立村,因地处小河之东,故名水东。
以河流名直接命名的。济宁泗水,其名称以泗河而得名,泗河古称泗水,为禹治九水之一。在河流的发源处的村庄往往名“xx源”,如沂源。还有源河,属日照市,据传,刘氏始迁祖某,明洪武二年由东海十八村迁此,因村在连五河与石河的交汇处,故名源河。
三、以植物转喻地名
由于居住地常常生长标志性的植物,这一植物容易引起人关注,所以人们便用此类植物命名其居住地。此类有以树名转喻地名的,有以花转喻地名的。胶东村名的来源,如,栖霞境内就有杏家庄、榆林庄、柳子头、柳林庄、荆林埠、栗林、枣行、槐树庄、东林等等村庄,无一不是因为建村于此类树林(或老树)附近而得名。日照市西花崖头,《刘氏族普》载:刘氏,明洪武初年,由东海当芦村移民迁居日照县喜鹊窝,明末迁莒西花崖头,因山崖野花从生,故名,有两村,此村在西,称西花崖头,菏泽市牡丹区,因“菏泽牡丹甲天下”而得名。平阴县玫瑰镇因盛产玫瑰得名。
也有的从地名字面意义不能看出与某种植物的直接联系,如于家崮子,隶属日照市,明中期,冯、郑、刘三姓迁此,以村旁生长榆树的山岗崮,得名榆家崮子,后取其谐音,更为今名。
四、以地貌地形特征转喻地名
西花沟,属日照,刘姓二兄弟于明朝崇祯年间,由东庄迁此分东,西南地定居成村,因村座落处沟壑纵横,花木繁多,故名花沟,该村居西,称为西花沟。邱家沟,四区邱家沟刘氏原籍海东郭家村,明初迁莒东北乡管帅西邱家沟庄,因村处沟岸,合以姓氏而命名。大坪子,属日照,相传,明初张、孙、刘等姓从东海迁此立村,因地处山梁平地,取名坪子。北龙掌,明天顺元年 刘姓由洙边村迁此建村,因村地形似传说中的龙掌,故名龙掌,后以方位改称北龙掌。日照市草涧,明朝成化年间,刘思源从喜鹊窝迁此建村,因村处三面环岭的洼地,绿草丛生,涧水涓流,故名草涧。
五、以建筑设施转喻地名
建筑、设施转喻为地名的主要理据,是某地某建筑本身很有名。大山寺,属临沂市,元末刘姓自海洲迁来,因此处有座大山寺而故名. 以人工建筑物而命名者有济南市天桥区。临沂沂南县的现行地名中,就有青驼,因此处有青驼寺而命名。山东省鱼台县因县北有观鱼台得名。
六、以古州名命名的
《禹贡》中的青州和兖州,传为大禹治水后所规划的九州中的两个,现在的青州市和兖州市就是以古州名作为专名。
七、事件转喻地名
事件转喻地名的认知语用理据是取事地的相关性,即用以代替地名的是与地名相关的人物典故,历史故事或传说等。
济宁嘉祥,据《左传》记载:十四年(即公元前480年),皇家西狩大野(现巨野东北一带),猎获麒麟一只,麒麟为太平之兽,属吉祥之兆,因获麟地在嘉祥县境内,故以“祥瑞”之意取”嘉祥“置县名,沿用至今。(麒麟与传说的龙一样,是古人崇拜的吉祥物,实无其兽)。
蓬莱,据史料记载,蓬莱城的得名缘起汉武帝。唐人杜佑在《通典》中云:“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因筑城以为名。”当年汉武帝所以千里迢迢到这里来目的大约跟秦始皇一样,是闻悉大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有长生不老药。他来了,等了好长时间,却不得见神山,当然也求不到长生不老药,失望但不死心的汉武帝就下令将他在海边望神山而筑的小城命为蓬莱。
烟台,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公元631年,日本第一个遣唐史也是从芝罘岛登陆。目前许多国家的航海图上仍以“芝罘”之名代表烟台。烟台建城已有600多年历史,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为防海寇侵扰,在芝罘筑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
八、当地的矿产、物产而命名的村庄名
山东地名中以物产名为地名的理据主要是因为该地盛产对该地有重要意义的物产。如铜石,位于临沂市平邑县东南部,因境内矿石丰富,得其名铜石。磁窑,位于泰安市宁阳县境东部,制砖瓦粘土资源丰富。
地名学的研究和语言学的研究密切相关,作为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地名同样也受语言规律的制约,通过分析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山东地名运用转喻所体现出来的通俗易懂等修辞效果。地名不仅是语言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以某地事物的特征来转指某地,是人们对当地的认识,充分彰显了当地的文化特征。凸显的或熟知的事物和某地的相关关系能帮助我们解读到当地的文化和居民的心理特征,通过地名追溯历史的渊源,从中找出某些规律,对宏扬山东的历史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卢卫中.转喻与委婉语的构成[J].外语研究,2006,(6).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邓敏.浅议转喻的认知语用理据[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5).
[5]陈龙飞,山东省编纂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山东省[M].商务印书馆,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