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sds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物理学的主要手段。要学好物理必须重视实验,这一点师生都已认识到。但演示实验学生只能观察,学生实验较少又缺乏实验器材,所以课外家庭小实验实验就尤为重要。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是值得认真探讨的。课外家庭小实验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要求,给学生布置的,让学生单独或几个同学组成一组,找仪器材料,设计并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一些小实验。课外小实验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瓶瓶罐罐当仪器,棍棍棒棒作器材。”,不受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验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动手性强,效果直观明显。课外小实验可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也是一种创新。课外小实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
  “人类有强烈的认知好奇心”,学生对于物理课题特殊的认识倾向,就是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外实验活动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如用一硬纸片堵住装满水的杯子,倒置纸片掉不下来。看到这个实验结果,学生们很惊奇,对相关的知识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把学生引入物理知识的海洋。“物理难学”这一畏难情绪便会明显淡化。
  二、家庭小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课外物理实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示。例如把两块沾有水的玻璃合在一起后,很难把他们掰开。对大气压强存在的认识变得非常形象直观。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或某些思维障碍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引导、启发,再现作用的课外小实验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
  三、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观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如在碗中放一枚一元硬币,退后站在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然后在碗中加上水以后,这是又看到了硬币(光的折射现象)。又如,把一根不太硬的的薄木条置于桌上,让它部分伸出桌面边缘,在木条的桌面部分盖上一张纸,然后用手猛击木条伸出部分。这时可见木条被击断(大气压强作用)。 观察到了现象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思考现象后面的物理知识。这样,通过课外观察实验,既理论联系了实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家庭小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课改的关键。课外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过程,对他们来说都是创新活动。课外实验本身就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课外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动手,会遇到平时想象不到的操作问题,不断尝试练习,由不熟练、做不好到动作灵活、实验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家庭小实验扩大了学生知识视野
  分科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系统性,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中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课外小实验活动的内容一般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如在自动喷泉实验中,就用到了化学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信息,开阔视野。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课本上增加了家庭小实验,它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小实验能补充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不足之处,小实验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在旁指导,这就要靠学生自己动手制仪器和动脑筋独立完成实验,因此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创造精神。总之家庭小实验在完成物理教学任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 一阶段,通过精心设计导言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巩固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发展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期刊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重要的社会功能。运用历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是一个久远的话题,又是一个新的话题、唐代刘知几说;“史之为用也,记功司过。彰善扬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其恶可以诚,其善可以示后。”司马光则把“善可以法。恶可以为教”作为撰写《资治通鉴》的目的之一。到了近代,历史学变成为宣传改革和革命。以救亡图强的舆论之一。梁启超曾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切要者也
期刊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化学实验能力是知识、技能和各种能力的集中表现。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化学实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实验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浓郁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兴趣是学习动机中
期刊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
期刊
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21世纪的重要支点。在物理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转变学习的观念,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意志。  “减负” 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发展承受能力以外对开发学生智力无用的作业训练,减去过时、繁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放弃违背教育规律、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革除教学管理中仅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教
期刊
【摘要】 现代教育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中学物理教学也不例外,传统的物理课堂只注重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是信息,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变成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因此,我们物理教师要想法设法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使物理课堂像块磁铁一样,紧紧吸引住学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认为应该给学生提
期刊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伴随着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的需要,迫使我们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摸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由此,国家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目标。积极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体现和把握素质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这一原则呢?  一、突显思想政
期刊
【摘要】 实践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持开放与活动式的课堂教学,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提高;教学模式;主体参与    一、主体参与式教学的涵义及目标  主体参与式教学,即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实现现代教育目标的一大原则。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主体性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即培养学生主体独立自主的,主动积极的素质与能力,它根本区别于传统教学中忽
期刊
【摘要】 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植被破坏、资源匾乏、人口问题、地区经济差异等,都与地理学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同时人们意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国民的地理科学素养。这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一、地理课程在国民知识素质形成中的功
期刊
物理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探究式教学如何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浅陋的看法:  一、加强对探究教学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法实质上是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