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金发展的困局与破解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4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0年,受四川省郫县教育局委托,作者作为郫县社区教育现状调研的课题组组长,对郫县社区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郫县作为一个西部地区的大城市近郊县,在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的背景下,在农村普及了义务教育,随着“两免一补”的落实,城乡学校硬件差别迅速缩小,而城乡校外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差别仍然巨大,导致“5+2<5”现象普遍存在。但同时调查发现,在郫县,社区教育开始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存在大量非学校的社区教育资源。安靖镇社区教育基金就是在进行非学校的社区教育资源统计时进入研究组视线的。
  关键词:教育基金;社区教育;教育资源
  
  一、安靖教育基金发展的现状
  2007年4月,安靖镇党委、政府向安靖社区发出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儿童健康成长的倡议,建立了安靖镇教育基金,成立了安靖镇教育基金委员会,用于奖励安靖社区内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学生以及扶持安靖镇社区内的贫困学生和教师。2007年4月进行了第一次筹资,在这个2.2万人的小镇,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个上午就捐献56万元的镇教育基金。2007年9月该镇正式启动了基金的奖励,对安靖镇的优秀学生进行了奖励。2008年4月,根据基金章程,给安靖学校下拨了奖励基金10余万元,用于奖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和集体。
  在进一步调查中我们发现,该教育基金建立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首先教育基金对于推动社区内的教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安靖学校所在的区域属于经济比较发达,但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的区域。安靖镇教育基金的受益者是所有的安靖镇公立学校受教育的学生、公立学校的教师等,安靖社区教育基金的成立,有利于安靖镇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安靖镇社区文化的和谐发展。其次,教育基金促进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教育。教育基金的首要目的是提供资源和途径,推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教育活动,以加强对教育的支持,以体现及提高本社区关怀互爱的精神。同时,教育基金亦有助于建立社区精神和加强社会凝聚力。教育基金的来源是所有关爱教育、关注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的地方企业或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从而加强了基金会管理人员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使社会各界能够更多的关注教育,关注社区教育和文化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将促进教育的蓬勃发展。第三,教育基金工作人员的特殊身份扩大了基金会对教育的影响。从各种基金会的成立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影响,聘请社会知名人士管理基金会已成为趋势。他们代表社会的精英,在致力于“传播知识、促进文明、造福社会及整个人类”的工作中,这些人的特殊身份更容易让基金会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安靖镇教育基金的建立和使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以安靖党委、政府牵头,联合社区主要负责人,教育机构主要负责人共同实施。调查组通过对安靖镇相关领导、学校、社区居民和企业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发现:基层单位对教育基金有一定认识。基金会作为一种慈善机构,在许多国家的整个教育进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有基金会都认为教育平等是社会最基础的平等,它关系到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卡耐基基金会会长汉堡曾说“从长远看,任何一个社会的活力和远景都有赖于其人民的素质、知识、技能、健康和精力以及人际关系的文明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基金会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社区教育基金的建立”是指在社区范围内通过成立社会捐助机构或其他相关公益组织的形式,募集到的专项用于区域内未成年人成长教育的相关资金。该项资金应是独立于政府、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由专门的理事会(委员会)管理、发放,由社会各届共同监督,审计的公益性事业发展资金。“社区教育基金的应用”所指对象为在促进社区范围内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下,针对区域内未成年人及相关教育单位进行奖教、奖学活动,同时亦对区域内国民教育之外开展的成长教育活动进行资金拨付。在对学校的调查中,98%的教师对基金的建立表示欢迎,认为社会教育基金有利于弥补学校教育经费的不足,促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基金的建立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思想,变惰性为动力,使教师有成就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对居民和企业调查中,98%的社区居民认为基金的建立完全有必要,92%的社区居民认为政府出资和社会捐赠应该是基金的主要来源,并建议加强基金的管理,建立基金的监督机制,增强基金的透明化。鼓励企业、团体、个人更多的关心镇上的教育事业。加大对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奖励力度。通过上述工作,我们认为教育基金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农村社区教育中,这种教育资源有其存在的基础和条件。教育资源可以简单定义为:为实现教育价值的,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被开发利用来实现社区教育价值的社会因素和条件。或者说,所谓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即使社区教育过程得以展开,社区教育活动得以施行,社区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可资利用的客观存在,包括教育过程中所利用的人力、物力、制度、教育活动内容材料、教育实施设备等。安靖经济的迅速发展、私营企业的大量增加、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为教育基金的成立和成长提供了经济基础。我国乐善好施的传统为教育基金的成长奠定了基础,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热情为教育基金的发展提供了社会舆论支持。我国1988年颁布了《基金会管理办法》,解决了基金会成立的合法身份问题,2004年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的颁布,为我国基金会的发展创造了法律保障。因此,通过建立教育基金来推动社区的教育文化的发展有其基础和条件。
  二、安靖教育基金发展面临的困局
  安靖镇社区教育基金是新型农村教育中社区教育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如何让教育基金这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调动和激发社会对教育更多的关注,使其能够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问题一:在社区教育基金的建立与运用中,主导力量如何确定。在安靖社区教育基金的建立中,是由安靖镇党委、政府推动的。在安靖镇教育基金章程中规定,其组织机构的成立由镇、村、学校相关人员及企事业单位代表、群众代表等组成的镇教育基金筹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靖学校”,主任由杨昌明同志(安靖学校校长)兼任。筹管领导小组设基金筹集组、基金监管组,负责基金的筹措和使用管理。实际的管理小组中均为政府和学校相关领导。章程中还规定基金来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补充。在2007年的捐赠活动中,政府是最大的出资方,出资10万元,单个企业的捐赠最高为5万元。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在基金会设立,资金来源结构、管理结构以及制度结构中实际居于主导地位。从国内外其他教育基金会的惯例而言,通常是社会力量而不是政府在其中承担主导地位,这也使安靖社区教育基金在未来发展上面临困境。是应该遵循一般教育基金会的基本模式,政府逐渐从中退出,让位于社会力量?还是保持其独特性,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一个政府充当主导的教育基金会与财政体系内的教育资金是什么关系?安靖政府在基金会中的角色和作为教育公共职能承担者的身份会不会有冲突和矛盾?更进一步涉及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上,在教育基金会中充当主导的政府在公共管理上是否有“越位”之嫌?上述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安靖社区教育基金的发展前景堪忧。
  问题二:安靖镇教育基金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推动安靖镇社区内的学校教育,扶助和奖励安靖镇社区内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所以建立之初,安靖镇教育基金更多关注的是学校教育。在章程中规定,基金使用于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较好名次的学生和辅导教师;在大型活动中取得较好名次的团体(个人)和辅导教师;对获得县级以上各种表彰奖励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德育工作者按级次分别给予奖励。奖项设置有:1.达标奖;2.等次奖;3.进步奖;4.竞赛奖。教育质量奖设:1.活动指导奖;2.优秀班主任奖。教育管理奖设:1.先进教育工作奖;2.教育服务先进奖。2008年对上述奖项分别进行了奖励。从这些情况来看,安靖镇教育基金对教育的关注角度是比较狭窄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重新界定教育的使命时指出,为了实现世界公民目标,不能只是强调认知学习,还要强调情感和行为学习。要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安靖镇教育基金必须进行调整,在基金运用过程中体现出全面素质教育,发挥社区基金在社区教育中的能动作用。
  问题三:基金运行的长效机制如何建立。在对学校、居民和企业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对社区基金还有什么样的建议这一问题中,关注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何实现基金的延续性;二是要求加强基金的管理,建立基金的监督机制,增强基金的透明性;三是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企业、团体、个人更多的关心我镇的教育事业。安靖镇教育基金到目前为止只进行过一次资金的筹集活动,使用约10万元。从基金章程和实施过程来看,没有体现出对捐赠者的意见反馈和激励,基金使用的具体情况只在学校和政府的小范围内公布,并未对社会完全公开。作为一个集中社会资金关心教育和支持教育的基金会组织,对社会缺乏合理的反馈,丧失了一条与捐赠者进行情感沟通和行为激励的有效渠道,而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基金会在社会中的公信力受到损害,极大地影响了基金会的继续运作。
  问题四:社区教育基金如何在社区教育共同体中有恰当的定位。目前,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工作正在国家级课题《政府主导型社区教育共同体构建》的推动下在郫县如火如荼的展开,其根本目标是整合分散、隐性的校外教育资源,使其与正规学校教育资源加强沟通,进行相融互动,创新政府教育工作的新模式。社区教育基金集中了支持教育的社会财力资源,是校外教育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但目前只是社会捐赠和政府奖教出资这一小部分。在前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大教育观的背景下,社会和政府投入学校教育以外的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资源非常丰富,但也非常分散。如果能将各种分散的财力资源在社区教育基金中进行整合,使之服务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构建,这既有利于社区教育共同体组织体系的完备,也可以促进教育基金会的更好发展,不过在现有财政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下,能否将分散的财力资源在社区教育基金中进行整合,还考验着政府推进改革的勇气和力度。
  三、解决问题的路径思考:
  1.首先要明确教育基金在社区教育共同体中的定位,为教育基金的发展确定方向。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是指农村社区教育主体之间的合作模式。其中教育主体的范围较广泛,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会组织、协会,以及参与社区教育的个体成员,在后续研究实践中不排除把未成年人及其自治组织吸纳为教育主体范畴。我们所指的共同体组织不只是对各方教育力量的简单集合,而是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组织体中,各方财力的汇集和协调使用,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社区教育基金集中了支持教育的部分社会财力资源。我们认为利用社区教育基金这一现有的平台,扩充其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其资金运用的机制,加强其管理过程的监督,使之成为社区教育共同体这一有机体中的财力中枢,既达到了整合资源的目标,也为教育基金的未来发展拓宽了思路。也就是说,教育基金只有成为了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有机构成成分后,才会有其良好发展的体制基础。
  2.其次在于制度设计。要摆脱目前教育基金发展中的困局,必须明确在基金会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我们认为,政府主导即主张政府应放弃垄断或独自包揽教育的传统做法,在逐步退出微观办学过程之后,主要通过价值引导、资源配置、制度设计等方式与手段,在当下的社会发展平台上优化、构建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社区环境与教育场所;主张政府宏观管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走开放、科学、规范、分层的决策程序;主张淡化政府对教育的行政性评估,合理建设教育自我调整的能力,努力建设过程反馈、社会监督、中介评估等机制,培育影响教育发展、社区教育发展的社会中介力量。新公共服务以公共利益、民主治理为核心理念,在实践中力求通过构建服务型教育政府来不断完善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新公共管理的不足。目前,郫县已经形成了一套教育专项工作机制。教共体工作委员会现由13个政府部局,10个镇政府、协会代表、企业代表、高校代表等成员组成。分管教育副县长任主任,教育局与未保委为副主任。确定未保委从工作实践层面牵头协调考评各成员局、镇、单位的资源发挥教育作用,县教育局组织学校把这些资源系统地纳入学生的教育教学计划,各镇长为组织校外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县督办年终考核各成员局(镇)目标完成情况。在基金会内部的管理制度方面,政府能做的是调动社区资源为该基金会提供便利条件,以平等协商的方式对目标层面予以引导,思考如何将基金会的活动与其他教育有机组合,对违反道德与法规的教育活动予以处理。可用禁止性规范,如不得挪用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和社区教育专项基金以作他用。在基金资金来源结构中,教共体工作委员会中的各个成员运用于教育方面(包括社区教育广义的大教育)的经费均可以通过教育基金会的平台,统筹安排。在资金运用上避免各方各自为政,项目重叠的问题,更好地发挥资金的运用效率。另外,在基金的运用过程中还应考虑对社会资金捐赠者意愿的尊重和对捐赠行为的激励。建立公开、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是基本的要求,还可以聘请教育贡献大、捐赠积极性高的社会人士适当参与到教共体工作委员会中,有效的利用各方的教育资源。
  3.第三在于大教育观的推广。未成年人的教育应当是广泛意义上的“大教育”,它不只是学校的专利。未成年人无时无刻不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接受着教育,任何对教育的狭隘地理解都无益于教育的良性发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我们必须从系统的每一个要素和每一组关系中去寻找教育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依据。家庭、伙伴、邻里、学校和社区等既构成青少年成长的现实空间和背景,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力量和资源。只有当这些要素本身达到良好的状态并且彼此取得良好的配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才具有良好的环境和有力的支撑。教育基金会必须扩展其对教育的关注角度,奖教助学不应成为其唯一目标。教育基金会需要对基金章程作大幅度的调整,将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观念和指标体现在章程中,发挥在社区教育中的能动作用。
  本文的研究以转型期社区建设为背景,在乡村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通过研究社区教育基金的建立和运用,发现其建立方式、运行模式、资源的利用、管理的体制、保障的机制等,并由此建立适合乡村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社区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方法,进而促进社区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共同进步。当然,社区教育基金的建立和运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条件和所受的限制也是不同的。上述浅见,供关心农村教育和新农村政府职能转化的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
  [1]田华.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服务型教育政府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8):6-9.
  [2]2006《政府主导型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构建》开题报告.2009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
  [3]《安靖镇教育基金章程》郫县安靖镇政府文件.2007.
  [4]《社区教育基金的建立和运用实施方案》郫县安靖镇政府文件.2009.
  
  作者简介:陆雨(1974-),副教授,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對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魅力问题进行分析,以求为教师在细节处改善教学质量提出浅见。  关键词:魅力教师;执著    在课堂上自由驰骋,畅所欲言,带给孩子们一个轻松愉快的世界,这是教师的教学魅力所在;在学识上才华横溢,举一反三,用更深远的知识融入孩子们的世界,常常会赢得学生倾慕的眼神,这是教师的学识魅力所在;在业务上不断探索,锐意进取,瞻前仰后,这是教师的反思魅力所在。如果比起蜡烛,那我更愿如朝
期刊
摘要:磨课是指一位教师围绕一篇课文进行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的过程。磨课从大的范围来讲,属于备课的范畴,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跟备课又有很大的差异。它比备课要求更高,对老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要求更多,在来来回回推敲打磨的过程中,磨课者的水平获得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能代表学校团队参加优质课评比,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荣幸和重任。  关键词:优质课;磨课;反思    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我参加了北
期刊
摘要:应试教育的存在,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必然,也是个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教育。应试教育在中国那样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势必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孩子、家长、教师以及政府等。而,对于应试教育的直接接受者——孩子,他们在应试教育下是怎么样的呢?笔者在本文将和大家呈现一些应试教育下这些孩子的模样。  关键字:应试教育;压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叛逆;心理    一、应试教育含义及特征  要了解应试教育下的孩子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山东省语文优质课评选片赛区中两名获奖老师的两节课,从备课以及修改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以期对更多的教师给予经验上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优质课;备课;修改    山東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北片赛区落幕了,淄博市两名教师耿文超和毕俊华分获第一名与第三名,这是十分难得的。针对两名教师所获奖的优质课,笔者回想指导两名教师准备时的情况,现完成此文,希望给广大老师一定启示。  一、整体设计,是一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并对其过程、优点进行了分析。然后以MBA课程中的《公司理财》一课为例,介绍了其案例教学的设计以及实施细节,最后对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公司理财;MB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31-03     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课堂案例教学法和
期刊
摘要:根据《仪器分析》课程特点,以兴趣引导性、问题导向性、专业相关性、问题开放性为问题构建的基本原则,以各种仪器分析方法为学习单元,进行了单元问题构建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仪器分析;问题学习法;问题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46-02     一、前言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仪器分析已经成为现代
期刊
摘要:“深乎其中”,指的是能深入阅读文本,领悟作品的内涵,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探索作品丰富的内涵。引导学生往“作者独特的经验里”走,往“散文里”走。“出乎于外”,指读者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基本能够形成自己的审美情操和价值取向。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许久以来,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吸引着许多寻幽探秘的读者,陶冶着一个又一个读者心灵的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
期刊
摘要:外语学习完全是一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听说、阅读和写作实践;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外语。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要不断地摸索、总结,力求发挥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向学生真正地展示一个创新型的英语课堂和英语理念——“English learning can be fun”.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反复不断地尝试和反思。  关键词:前提;把握;教学素养;口
期刊
摘要:论述了基于“过程→生成”理念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过程→生成;矩阵对角化;研究性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91-03  研究性学习不愧为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却很难广泛实施。因此退一步思考:参照研究性学习方法设计研究性教学模式,即可能克服研究性学习实
期刊
摘要:素材是垒筑作文高台的寸土,是搭建作文大厦的基石和砖瓦。因此,作文教学不单注重训练与评改,更要基于学生无材料可用的写作实际,在材料积累方面下功夫。教师可引导学生精读一两本优秀文学作品,做好读书笔记;提请学生自觉关注社会热点,捕捉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当然,立足课本,识记好词佳句及名人的名段名篇,关注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神奇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关键词:写作素材;积累;多渠道;策略;厚积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