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专业课程包的实践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的保证,高职院校只有通过贯彻“必须、够用”原则,以职业为本位,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形成独特办学特色,才能提高办学质量,以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期望。
  关键词: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职业岗位;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4
  
  一、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一)学科本位痕迹依然明显
  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中,课程组织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形成了简单的本科压缩型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在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中,从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课程建设缺少系统性和目标指向性,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还停留在概念层面,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了一堆知识却不知道能做什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模式与内容陈旧,与实际需求距离较大
  现有高职学校基本上沿袭了本科教育范式,简单的把本科院校的办学经验直接移植过来,把课程分为三部分,即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课,然后削减压缩,课程目标缺乏明确的职业针对性,课程内容仍按学科体系编排,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反映新科学、新技术的内容不足,理论过深,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教学内容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性,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技能培养体系。
  (三)重“应知”,轻“应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有达到双轨同步发展
  尽管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普遍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但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影响,以及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教程开发、学校实践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在教学活动中重理论轻实践,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结合职业需要的实际操作训练少,仅将知识和技能“叠加”到课程体系中,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色,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而降低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课程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缺乏整合性,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轻重不一
  我国的高职教育仅将目标定位于单纯地为找工作、谋出路服务,课程体系着重围绕“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而构建,工作岗位少数又孤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再加上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考虑企业需要,而忽视学习主体的心智发展特点,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当今社会的迅猛突进,发展个人的创造力、主动性、进取心,丰富人的感情生活,养成自律自尊的品德,显得愈加重要。一个人在解决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时往往需要综合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会做事、会生活、会与别人相处的人。由于对本专业所适应岗位群的能力结构比较模糊,高职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的目标指向性,比较随意,课程与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之间缺乏协调性。传统的高职教育只注重传授职业技能,而忽视了职业技能的转化因素,即迁移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职业本位的高职专业课程包设计理念
  (一)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为“实用”为度。课程内容的设置坚持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来设置,需要的就开设,不需要的就不开设,不考虑学科的系统性;各门课程的讲授内容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来确定,需要的就讲授,不需要的就不讲授,不考虑理论的完整性;在教学中不提倡引导学生过多去探究“为什么”,而是使其懂得“是什么”、“怎么做”。
  (二)突出职业特色,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全过程。经调研分析,课程包内容重构为职业素质课程、职业知识能力课程、校外职业实践课程等三个版块。其中职业素质课程包括国家素质课程、校本素质项目课程和素质提升课程(公共选修课程),职业知识能力课程包括职业主修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主干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辅修课程,校外职业实践课程包括毕业综合实践报告、顶岗综合实践和预就业。
  (三)确定了职业主修课程与职业辅修课程的关系。职业主修课程中明确规定专业核心课程为职业定向课程,主要培养将来从事岗位工作的核心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基本就业岗位。职业辅修课程培养职业发展能力,以应对职业与岗位动态变化的客观实际,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应对岗位的变动与职业的提升。根据职业岗位工作分析,归纳提炼出职业岗位的专业核心能力,然后设置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以不超过两门为宜;同时,我们为拓展学生职业发展,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需求(主要体现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设置方向性的课程模块,以培养学生职业拓展与职业提升能力,适应将来学生就业的不同岗位选择。
  三、高职专业课程包的实践——以某高职学院文秘专业为例
  (一)高职文秘专业课程包设置对比,
  高职文秘专业课程包的结构内容。高职文秘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就是要贯穿素质教育,让学生达到国家秘书职业资格的要求,而且按照“参谋助手”的设计强化高级秘书的知识能力培养,同时拥有国家会计从业资格等专业拓展能力。根据高职文秘专业课程包的结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基本规律,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第1-2学期主要进行素质课程包教学,以构筑学生必需的基本素质;第3-4学期开展职业课程包及专业拓展课程包的教学,并把相关的考证教学穿插在第4学期进行,让学生拥有基本职业技能,也能拓展延伸与秘书本职工作相关的其他知识技能;第5学期主要用于高级职业课程包教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第6学期则用于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如图1所示)。
   而以就业为导向的基于职业本位分析的高职教育课程,则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共设置为职业素质课程、职业知识能力课程、校外职业实践课程等三个版块,并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使知识在总量上没有变化,而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改变:第一学期主要开设国家素质课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明确下文规定必修的公共课程和素质证书课程)+3门全校专业通设课程(会计基础、市场营销、管理基础),第二、三学期主要开设职业主修课程(包括职业核心课程、职业主干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修完该部分课程应至少能达到参加该专业对应的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学习标准和认证考试要求),第四学期开设素质提升课程(公共选修课程)+职业辅修课程(按国家有关职业资格考试课程要求设置,修完该部分课程即可达到参加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学习标准和认证考试要求,以便学生顺利考取第二个职业资格证书),第五、六学期主要开设校外职业实践课程(包括毕业综合实践报告、顶岗综合实践和预就业三门课程)。而校本素质项目课程是学院为体现办学特色而专门开设的素质项目,其只计学分,不作正常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详见图2所示。
   (二)课程体系设置按职业岗位要求改革后的意图或效果
  1、课程内容按工作过程进行序化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心理顺序,与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或是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即行动顺序,都是呈现串行结构的形式。这样,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这意味着知识在总量上没有变化,而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鉴于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做如下处理:第一学期开设国家素质课程+三门全校专业通设课程(会计基础、市场营销、管理基础),第二学期开设校本素质课程+素质提升课程+职业主修课程,第三学期开设职业主修课程,第四学期开设职业主修课程+职业辅修课程,第五学期上半期开设职业辅修课程,第五学期下半期和第六学期开设校外职业实践课程。
  2、优化了课程体系,更好的体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理论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突出产学结合特色,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并尽可能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增加管理课程和校本素质及职业素质提升训练课程,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以符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
  3、针对职业,面向岗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遵循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设置课程,把系统的基础知识、技术与最新的前沿性知识、技术及职业资格证书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从业与转岗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以职业技术技能课为主干,理论教学服务于技术培养,切实加大实践课的比重。建构新的课程体系,应克服传统的单一、封闭模式,要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与行业、企业相结合,调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群,共同参与设计课程。要注意把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高职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这还要求高职课程的设计要有多方参与,特别是行业和企业的参与。
  4、实行以双证书基础上的主辅修制。主修是学生的主业,也是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重点,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辅修是由学生自主选择而非统一要求的修课形式,学校根据某个职业资格证书考证要求,开设若干组辅修课程,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和特长选择一个职业(从业)资格证书作为自己的辅修申请。学生在修完该课程后,可以直接参加该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双证书基础上的高职院校主辅修制可以避免原专修制下学生知识面限制得太窄的缺陷,并极大地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扩展了专业范围和知识结构,为将来就业创造优势。可较好的适应社会和个人对复合知识的需求,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关系着学校办学的成败。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近年来,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不能迅速落实就业单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陈旧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既要办出特色,又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就必须根据21世纪高职人才培养要求,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高职课程改革,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坚持就业为导向,牢牢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彻底摆脱传统“三段式”学科体系对课程体系的约束与影响,重构立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形成以应用型、复合型为特色的高职课程内容体系,创造出生机和活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发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使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永葆高职院校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阙勇平,甘敏军,陈梅.关于高职专业课程包的探讨—以文秘专业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2006,(24).
  [2]陈向平.高职课程体系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9,(04).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47.
  [5]唐树伶,吕昕.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词汇是英语的基本组成部分,然而词汇的教与学一直都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点。本文从学习者、英语教学以及英语词汇本身的特点几个方面分析了英语词汇难教难学的原因,并对当前流行的词汇学习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并解释了从上下文及单词本身结构中寻找提示,猜测或推断单词的含义和词性的方法。  关键词:词汇;上下文;猜测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这两大假设,探讨目前的大学英语听力课的不足,谈几点启示以提高大学英语听力课质量。  关键词: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大学英语听力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将语言习得归结为一种人类特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即天赋的内在的语言能力。沿承此理论,克拉申认为,可理解的输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施课程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教师的备课。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师;备课形式;备课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在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背景教学实践中,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备课如何适应课改的需要”这一主题开展了学习、讨论、探索与实践,对如何备好课有了笔者自己的认识
期刊
摘要: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因缺少目标语的语言环境,没有充足的语言输入,出现了母语负迁移,语感弱,焦虑等语言学习障碍。本文就Krashen的输入理论和Bialystock的知识理论提出背诵式语言输入法对我国英语学习和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初步的调查实验证明背诵对语言学习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背诵;语言输入;第二语言习得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
期刊
摘要:《英语同义词学生词典(英汉双解版)》由商务印书馆2009年推出,专为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编写的一部简明同义词词典。作者马丁·曼瑟是英国著名词典学专家,剑桥大学语言学博士,曾承担牛津大学出版社、朗文出版社等多项词典编纂项目,包括《牛津英汉汉英》、《牛津习语词典》和《韦伯斯同义词大辞典》。  关键词:《英文同义词学生词典》;英汉;释义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
期刊
摘要: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and exploring in what way this inspiring speech gains the real key to success and why it wins the admiration of people  关键词:Profound background;Distinct theme; Eloquent
期刊
摘要:创造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实施创造性教学是以创造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获取、处理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自主学习的定义和内涵,针对中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而外语作为语言学习不同于其他知识的特殊性,阐述了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外语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和内涵  近年来,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受到越来越多
期刊
摘要:幽默的言语是一门艺术,它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和修养,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帮助人们化解谈话中的尴尬,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幽默的言语是怎么形成的呢?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即间接言语行为,礼貌原则,分析探讨英语言语幽默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言语幽默;间接言语行为;礼貌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期刊
摘要:本文将创造性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并对该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提高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授课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教学模式;大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一、引言  对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是英语教师关心的焦点,但大多数教学模式研究常常局限于教学模式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