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有学生上第一次课时对教师是有所期待的,中职学生语文入学成绩普遍不好,因此要让他们喜欢,认识到语文天生的重要性,认识到认识因语文而精彩,笔者从教近30年,对语文《绪论》有较深的研究,现将课堂摘录呈现给各位老师,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 绪论 摘录
初中学生一进入中职学校,往往对新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与向往,新学期的第一次课是师生的第一次见面,教师不必急于讲解书本上的内容,而应该考虑到:我要在学生中树立一个什么形象,而这个形象又直接影响学生们今后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所以一定要精心准备,一炮打响,让学生在很高的层面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要让学生感觉到人生因语文而精彩,这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一、在自我介绍时,我设计了一个的亮相,把自己名字(为)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
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什么东西,虽然是属于你自己,但是别人使用得比你多?
生:名字
师:对,名字是每个人的代号,中国人对取名向来慎重,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往往小孩子还未出生,爷爷奶奶、为父为母者就为取名翻破字典,反复推敲,可见其中确实有一番学问。我们的名字寄托着长辈的理想、愿望。那么我的长辈为我取名"为"有什么意义呢?
我从父亲解释我名字开始讲到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路有还无",讲到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讲到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讲到父辈的希望,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这样设计的开场白,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的知识水平,感受老师的智慧之美,从而从心里喜欢和敬佩老师,达到喜欢上语文课的目的。
師: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名字,那肯定都是一些美好的字词,你们问过长辈:为什么选择这个字(词)作为我的名字吗?问过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很少),好,那么我现在布置一个家庭作业,本周回家后,就自己的名字问题和父母亲(或长辈)进行一次交流,亲耳听听他们对你们的希望,回来向全班同学汇报。
二、在讲如何学好中职语文时,我抛开了书本那些理论知识,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语文科目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语文的冲动。
师:下面我谈谈如何学好中职语文(板书),这个问题比较难讲,有一句话叫"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板书)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一个语文的世界里,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一门每人都受用终生的最基础的学科,语文知识并不像我们有些同学认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语文课本,或只能从课堂上学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课本,跳不出语文课堂,我们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要做个有心人,从小的方面如我们平常听人说话,与人交谈,看电视,读报纸,听歌曲,甚至所见广告路标;大的方面如竞职演说、求职报告、会议发言、计划总结等等同学们与人交流,写计划与总结,今后的就职、自荐都会用到语文知识。下面我从缘、趣、意、信、方。五方面来讲一讲。
(一)缘(缘分) 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老师职业的及至赞美。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一年一调头(语文课教学时间为两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同学,请记住,这都是缘分,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四年宝贵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倍加珍惜你们的友谊。这就是老师讲的第一个方面。缘。
(二)趣(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还是以老师的名字为例:王为(w€醤gw€閕) 王为(w€醤gw€鑙)(板书)
师:你们认为哪一个读音更好呢?
生:为w€閕(大多数人) 为w€鑙(少部分人)
师:汉字有四声--平、上、去、入,其中平声包括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声即为仄声。平声字声音舒长而响亮,上声字声音上扬而重浊,去声字声音轻轻送出,入声字音节极短。所以读王为(w€醤gw€閕)比读王为(w€醤gw€鑙)要响亮,如果你认为父母取名时没有考虑到音律的问题,没关系你们终有一天要长成大人,你们还有机会施展今天学到的知识。(笑声)
(三)意(意义) 只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我只想强调的是语文学好了,你可以做一个优秀的人。所以我们要树立一条理念:人生因语文而精彩(板书)。我先讲一个故事,歌德在花园里迎面碰到了他的敌人,花园的路只允许一个人通过,他的仇敌高高的昂起头说,我是不会给傻瓜让路的!歌德怎么办呢?
生:……(同学们议论纷纷)
师:歌德则避开一边说:'我恰恰相反'。(什么意思呢?我是给傻瓜让路的。)巧妙的解决了这问题。还有一个故事,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冲周恩来总理发脾气,说:"我简直在对牛弹琴!"周总理接着说:"对!牛弹琴!"一字未改却很好的回击了对方。
从上面的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人生因语文而精彩。不管是外国的大作家歌德还是我们的总理,不管是外交大事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语文的运用。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是立体的。它具有"长"、"宽"、"高"三维结构。它的深厚博大,囊括之多之广,几乎无法用语言描述。时间上贯穿古今,地域上连跨中外,内容上谴词造句,形式上多种多样……我们要做个有心人。
我再次强调大语文意识。利用故事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很容易将学生兴趣调动起来。
(4)信(信念)。每位同学都要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丝毫不能动摇。
相信自己,相信正在给你们上课的老师我,相信学校,同时我还要特别提醒和告告诫大家,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无止境,要对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有两句诗可以佐证:"千斤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说的是纵然有司马相如那样优美的文笔,也有无法准确表达感情的时候。无独有偶,在画界也如此。"世上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5)方(方法)。学习语文没有捷径,但绝对是要讲方法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原则是需遵循的。古人讲:工夫在诗外,很适合现在语文学习的现状。我给大家讲一个经典故事----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亲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惑它,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笑声)。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语文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利用故事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很容易将学生兴趣调动起来,样做,虽然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对于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在开学的第一次课上,老师还要讲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己的授课习惯,讲课特点,课堂要求等等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师:我视教书为事业,把语文当艺术,以后的每一堂课,我都将竭尽全力地上好,同你们一道共同遨游美伦美焕的文学殿堂!我真诚地希望做大家的好朋友!谢谢!(掌声)
我认为教师上好新生的第一节课可以做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醉于你的学识、风度之中,沉醉于学科的魅力之中,并热切地盼望着第二节语文课的早日到来。
作者简介:王为(1965--),女,汉族,本科学历,单位: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职称: 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班级管理。
关键词:中职语文 绪论 摘录
初中学生一进入中职学校,往往对新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与向往,新学期的第一次课是师生的第一次见面,教师不必急于讲解书本上的内容,而应该考虑到:我要在学生中树立一个什么形象,而这个形象又直接影响学生们今后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所以一定要精心准备,一炮打响,让学生在很高的层面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要让学生感觉到人生因语文而精彩,这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一、在自我介绍时,我设计了一个的亮相,把自己名字(为)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
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什么东西,虽然是属于你自己,但是别人使用得比你多?
生:名字
师:对,名字是每个人的代号,中国人对取名向来慎重,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往往小孩子还未出生,爷爷奶奶、为父为母者就为取名翻破字典,反复推敲,可见其中确实有一番学问。我们的名字寄托着长辈的理想、愿望。那么我的长辈为我取名"为"有什么意义呢?
我从父亲解释我名字开始讲到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路有还无",讲到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讲到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讲到父辈的希望,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这样设计的开场白,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的知识水平,感受老师的智慧之美,从而从心里喜欢和敬佩老师,达到喜欢上语文课的目的。
師: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名字,那肯定都是一些美好的字词,你们问过长辈:为什么选择这个字(词)作为我的名字吗?问过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很少),好,那么我现在布置一个家庭作业,本周回家后,就自己的名字问题和父母亲(或长辈)进行一次交流,亲耳听听他们对你们的希望,回来向全班同学汇报。
二、在讲如何学好中职语文时,我抛开了书本那些理论知识,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语文科目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语文的冲动。
师:下面我谈谈如何学好中职语文(板书),这个问题比较难讲,有一句话叫"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板书)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一个语文的世界里,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一门每人都受用终生的最基础的学科,语文知识并不像我们有些同学认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语文课本,或只能从课堂上学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课本,跳不出语文课堂,我们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要做个有心人,从小的方面如我们平常听人说话,与人交谈,看电视,读报纸,听歌曲,甚至所见广告路标;大的方面如竞职演说、求职报告、会议发言、计划总结等等同学们与人交流,写计划与总结,今后的就职、自荐都会用到语文知识。下面我从缘、趣、意、信、方。五方面来讲一讲。
(一)缘(缘分) 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老师职业的及至赞美。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一年一调头(语文课教学时间为两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同学,请记住,这都是缘分,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四年宝贵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倍加珍惜你们的友谊。这就是老师讲的第一个方面。缘。
(二)趣(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还是以老师的名字为例:王为(w€醤gw€閕) 王为(w€醤gw€鑙)(板书)
师:你们认为哪一个读音更好呢?
生:为w€閕(大多数人) 为w€鑙(少部分人)
师:汉字有四声--平、上、去、入,其中平声包括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声即为仄声。平声字声音舒长而响亮,上声字声音上扬而重浊,去声字声音轻轻送出,入声字音节极短。所以读王为(w€醤gw€閕)比读王为(w€醤gw€鑙)要响亮,如果你认为父母取名时没有考虑到音律的问题,没关系你们终有一天要长成大人,你们还有机会施展今天学到的知识。(笑声)
(三)意(意义) 只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我只想强调的是语文学好了,你可以做一个优秀的人。所以我们要树立一条理念:人生因语文而精彩(板书)。我先讲一个故事,歌德在花园里迎面碰到了他的敌人,花园的路只允许一个人通过,他的仇敌高高的昂起头说,我是不会给傻瓜让路的!歌德怎么办呢?
生:……(同学们议论纷纷)
师:歌德则避开一边说:'我恰恰相反'。(什么意思呢?我是给傻瓜让路的。)巧妙的解决了这问题。还有一个故事,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冲周恩来总理发脾气,说:"我简直在对牛弹琴!"周总理接着说:"对!牛弹琴!"一字未改却很好的回击了对方。
从上面的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人生因语文而精彩。不管是外国的大作家歌德还是我们的总理,不管是外交大事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语文的运用。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是立体的。它具有"长"、"宽"、"高"三维结构。它的深厚博大,囊括之多之广,几乎无法用语言描述。时间上贯穿古今,地域上连跨中外,内容上谴词造句,形式上多种多样……我们要做个有心人。
我再次强调大语文意识。利用故事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很容易将学生兴趣调动起来。
(4)信(信念)。每位同学都要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丝毫不能动摇。
相信自己,相信正在给你们上课的老师我,相信学校,同时我还要特别提醒和告告诫大家,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无止境,要对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有两句诗可以佐证:"千斤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说的是纵然有司马相如那样优美的文笔,也有无法准确表达感情的时候。无独有偶,在画界也如此。"世上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5)方(方法)。学习语文没有捷径,但绝对是要讲方法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原则是需遵循的。古人讲:工夫在诗外,很适合现在语文学习的现状。我给大家讲一个经典故事----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亲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惑它,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笑声)。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语文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利用故事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很容易将学生兴趣调动起来,样做,虽然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对于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在开学的第一次课上,老师还要讲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己的授课习惯,讲课特点,课堂要求等等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师:我视教书为事业,把语文当艺术,以后的每一堂课,我都将竭尽全力地上好,同你们一道共同遨游美伦美焕的文学殿堂!我真诚地希望做大家的好朋友!谢谢!(掌声)
我认为教师上好新生的第一节课可以做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醉于你的学识、风度之中,沉醉于学科的魅力之中,并热切地盼望着第二节语文课的早日到来。
作者简介:王为(1965--),女,汉族,本科学历,单位: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职称: 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