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尝试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学习、快乐成长呢?下面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意识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是民主的、开放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互爱的,学生有自主探究的机会,有自主探究的意愿,从而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开放的语文课堂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我们必须相信学生,乐于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主动权,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主动参与探究。例如在教学《月球之谜》一文时,有一学生提出“月球是个怎么样的星球?”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我就组织学生读课文、查阅资料去寻找答案。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了,但我相信学生从中获得的收获更多。
二、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探究学习的实质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创设问题情境是语文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条件。事实上,当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和情感同教材所揭示的道理和深层次的情感有差距、有矛盾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探究的兴趣也最浓。所以,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的因素是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去探究。我们要让一个个问题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学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记得在教学《夸父追日》这课时,有位学生提出问题:“太阳是个大火球,夸父为什么要去追太阳,还想抓住它?”我当时表扬这位学生会提问题,但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探究、交流,最后让学生感悟到夸父对光明的追求和那股执着的精神。
三、自主选择、亲身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落在猫脚下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就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所以,探究学习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勵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例如有时在课开始前,当我询问学生,打算怎么学习课文时,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帮助理解。”有的说:“画出中心句,抓住中心词来体会。”还有的说:“我边读边提问题,联系上下文来体会。”由此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选择自己喜欢而又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便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同学们立刻兴致盎然,学得津津有味。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对于提供阅读的同一个主材料,不同的学生把握中心问题的角度、深度,围绕中心问题所搜集到的相关背景材料,都会有差异。在这种情形下,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基于平时的教学,我都鼓励学生说:“老师,这句话我读不懂,我想请某某同学帮我。”“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明白,能和某某同学一起研究吗?”这样就还给孩子们创造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在学习中同学们能主动寻找伙伴共同学习。有的选择朋友,有的选择老师,有的选择父母。由于相同的爱好,融洽的感情,学生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
3.让学生自主交流内心感受
整个教学的精彩部分就是集体交流。这是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在交流中,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会产生碰撞;在交流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在交流中,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在交流中,教师要积极、热情地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对于学生表达的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教师要以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如在教学《争吵》一文时,关于文中“克莱谛举起手来”这一动作,不少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有的认为是克莱谛想举起手打安利柯;有的认为是克莱谛伸手拿本子;还有的认为是克莱谛想举手握和……我没有肯定或否定哪个学生的答案,而是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发表自己见解,学生探究能力就会逐步培养起来。
总之,语文应该是感悟,是实践,是生活。语文应该给学生以精神的滋润与生活的能力,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真正享受语文,学会生活,快乐成长。
一、 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意识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是民主的、开放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互爱的,学生有自主探究的机会,有自主探究的意愿,从而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开放的语文课堂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我们必须相信学生,乐于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主动权,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主动参与探究。例如在教学《月球之谜》一文时,有一学生提出“月球是个怎么样的星球?”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我就组织学生读课文、查阅资料去寻找答案。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了,但我相信学生从中获得的收获更多。
二、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探究学习的实质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创设问题情境是语文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条件。事实上,当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和情感同教材所揭示的道理和深层次的情感有差距、有矛盾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探究的兴趣也最浓。所以,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的因素是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去探究。我们要让一个个问题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学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记得在教学《夸父追日》这课时,有位学生提出问题:“太阳是个大火球,夸父为什么要去追太阳,还想抓住它?”我当时表扬这位学生会提问题,但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探究、交流,最后让学生感悟到夸父对光明的追求和那股执着的精神。
三、自主选择、亲身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落在猫脚下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就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所以,探究学习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勵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例如有时在课开始前,当我询问学生,打算怎么学习课文时,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帮助理解。”有的说:“画出中心句,抓住中心词来体会。”还有的说:“我边读边提问题,联系上下文来体会。”由此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选择自己喜欢而又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便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同学们立刻兴致盎然,学得津津有味。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对于提供阅读的同一个主材料,不同的学生把握中心问题的角度、深度,围绕中心问题所搜集到的相关背景材料,都会有差异。在这种情形下,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基于平时的教学,我都鼓励学生说:“老师,这句话我读不懂,我想请某某同学帮我。”“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明白,能和某某同学一起研究吗?”这样就还给孩子们创造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在学习中同学们能主动寻找伙伴共同学习。有的选择朋友,有的选择老师,有的选择父母。由于相同的爱好,融洽的感情,学生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
3.让学生自主交流内心感受
整个教学的精彩部分就是集体交流。这是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在交流中,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会产生碰撞;在交流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在交流中,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在交流中,教师要积极、热情地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对于学生表达的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教师要以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如在教学《争吵》一文时,关于文中“克莱谛举起手来”这一动作,不少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有的认为是克莱谛想举起手打安利柯;有的认为是克莱谛伸手拿本子;还有的认为是克莱谛想举手握和……我没有肯定或否定哪个学生的答案,而是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发表自己见解,学生探究能力就会逐步培养起来。
总之,语文应该是感悟,是实践,是生活。语文应该给学生以精神的滋润与生活的能力,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真正享受语文,学会生活,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