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真正成人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4033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
  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
  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虾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它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
  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智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刻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它,叫它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它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它,叫它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它,自然不至于惑了。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
  “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孔子说:“仁者人也。”意思说是人格完成就叫做“仁”。但我们要知道: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现的,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出来。所以仁字从二人,郑康成解它作“相人偶”。
  总而言之,要彼我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
  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日忧成败,二日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乾”而终“未济”。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种道理,相信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相信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
  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
  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地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那么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意志磨练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有了不惑和不忧的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很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很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
  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俗语说得好:“生平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刚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终生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意志磨练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还未成个人
  我们拿这三件事来当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时做到哪一件一一哪一件稍为有一点把握。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都没有,哎呦,那可真危险了!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想方法自救,没有人能救你呀!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智识,就算是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你不信吗?试想全国人所唾骂的卖国贼某某人,是有智识的呀,还是没有智识的呢?试想全国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专门助权贵作恶鱼肉良民的人,是有智识的呀,还是没有智识的呢?诸君须知道啊:这些人多年前在学校的时代,意气横厉,天真烂漫,何尝不和诸君一样?为什么就会堕落到这样田地呀?屈原说的:“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天下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看着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往坏路上走。诸君猛醒啊!现在你所厌所恨的人,就是你前车之鉴了。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书,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现诸君的良师呀!
  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延伸阅读
  心口如一 光明磊落——梁启超名言警句选
  兴教 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做人 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府。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为学 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
  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其他文献
2013年3月,马云做客浙江卫视谈话节目《与卓越同行》,与主持人吴小莉和现场观众畅谈网事与变革。  吴小莉:很多人都愿借马云的眼光看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好像他常常会看到不同的地方。请用一句话告诉我们,今天你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马云:2012年大家担心的灾难、担心的变化,不是一个世界的灭亡,而是旧的世界崩溃,新的世界诞生。所有人都没有做好准备迎接这个新的世界。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2012》这
期刊
假设似箭如梭的时间停滞不前,那固守旧俗的做法也会像开创新风一般引起动荡,因此对旧时代过分崇尚只会成为新时代的笑柄。  犹如动物初生时都其貌不扬,新生事物刚出现时亦模样丑陋,因为新事物乃时间孕育的产儿。但尽管如此,如同最初使家族获得荣誉者通常比保持荣誉的后人更值得尊敬一样,最初开创的有益先例,通常亦非凭模仿便能获得。因为对误入歧途的人性来说,恶就像自由落体运动,越下落力量越大,而善则如抛物运动,只有
期刊
只有那些勇于直面变善于自我颠覆的人才有可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支配这个时代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快速的变动。  应对快速变动的核心策略是什么?主动地变革。  一切都在快速改变。技术变革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变革正在重构我们的社会结构,思想变革正在重建我们的思维模式。  当下的世界充满挑战与危机,也充满机会与希望。一切该新生的都在应运而生,一切该消亡的终将逐渐消亡。拥抱变革、驾驭变革者必将赢得
期刊
我们之所以未能觉察到变革的需要,是因为被昔日成功的光芒掩盖。这些所谓的成功经验存在得越久,坚持它们的意义就越大,进而认识到变革的需要也就越困难。  看不到变革的需要,你就无法变革。  这话已是老生常谈,人人皆知。但既然如此,为何变革的方案总是无法突破第一道障碍呢?简单地说,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有障碍,而是我们低估了这道障碍,我们没有了解障碍的本质。  实际上,改变思维方式是最艰难的。当我们以自我为中
期刊
2013年1月26日,沈敏特教授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发表演讲。  用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来衡定文化的价值,成了我们重新认识民族文化的重中之重  最近几年,面对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现状,国学几乎成了拯救末世的救星,担当着“大国崛起”的文化方面军的角色。  多年来我思考一个问题:五千年的文明成为我们的文化骄傲,可为什么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倍受列强欺凌,丧权辱国的条约一个接着一个,然后是内战;好不容易新中
期刊
本文根据菲奥莉娜2000年、200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2004年在清华大学等演讲整理而成。  现在的市场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快,我们看到市场上总会有输赢,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脱颖而出,而有的人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有些人为21世纪作出贡献,而另一些人则碌碌无为:有些人拥抱变革,而另一些人则逃避变革:有些人引领变革,而另一些人则保守而贪图安逸。  熟悉我们的人都知道,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切皆有可能
期刊
任正非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  但一年一度的华为内部讲话成为传播他管理智慧的经典之声。  2010年1月14日,在2009年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任正非再次以“灰度思维”寄语华为人如何从容面对变革。  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刻板,其实就是缺少灰度  我们常常说,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方向是随
期刊
梁启超在南京东南大学讲学期间对在校师生发表演讲,从解读“趣味”着手,畅谈如何在学问中寻找无穷的趣味。  “我并不是因为  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  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  闹到没趣便破坏了  我的趣味主义,  所以排斥赌钱:我并不是因为  学问是道德才提倡学问,  因为学问的本质  能以趣味始以趣味终,  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  所以提倡学问。”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
期刊
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趋紧,海上争端一度达到高潮。2013年,各种周边安全问题会继续困扰中国。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究竟如何?2012年12月22日,“新知识人文沙龙”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就怎样看待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的周边战略依托等问题发表演讲。  最近两年,中国周边很闹腾,大家非常关注。我们周边到底怎么了?原来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形势这么紧张?原来和我们关系还不错的国家
期刊
2011年5月6日,阿来在首届中意文学论坛上以《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学和社会进步与发展》为题发表演讲。  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国度,每个人似乎都有与生俱来的落后恐惧症  在电脑上敲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自己差点哑然失笑。但我还是非常乐意来做这个由论坛命题的演讲。  所以差点失笑,是因为乍听之下,这个题目属于经济学家或工程技术专家,只有他们才心甘情愿把自己紧缚在隆隆前行的时代列车之上。这辆列车由技术与经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