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婷打过电话来,一接通,张谦就听到她带着哭腔说:“张老师,我最近在公司里被排挤得厉害,心里非常难受!”
原来,杨婷最近从集团分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被正式提拔为正职。这本是件好事,但杨婷却感觉非常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
你的感受真实吗?
杨婷,35岁,过去为其他事情找张谦做过心理咨询,属于自我评价不高,甚至有些胆小的女性。而最近,她从分公司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被提拔成总经理,这大大触动了她心理上的软肋。这也是许多技术干部在被提拔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尴尬。
被提拔之后,杨婷心里很紧张,总担心同事在背后议论她不称职,尤其是没足够的勇气对别人下达指令,所以干脆许多事情亲力亲为。结果,原本就干得非常辛苦,却发现周围人开始议论她:既有人说她开始显摆,什么事都揽过去自己干,也有人议论她没什么管理能力,所以什么活儿都自己干。
不管同事的说法是什么,杨婷最直观的感觉是:自己从同事的圈子里被排挤出去了。“连中午吃饭都不和我一起!”
但是,张谦认为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厘清,就是杨婷所感觉到的,与事实到底有多大吻合度?从心理学上看,不是说杨婷听到的议论不存在,而是很可能有许多感觉被她自己的潜在情绪夸大了。
于是,张谦让杨婷罗列了一下最近一周每天吃午饭的情况。结果发现,其实一个星期里只有一次午饭是自己吃的,其他还是和同事在一起。
杨婷自己也若有所悟:莫非许多感觉并不真实?
“不真实”处有文章
其实这些感觉是很有价值的信号,虽有夸大之处,但为什么被夸大可就大有文章了。因为这透露着这位新晋管理者重要的心理信号,也是她管理能力提升的突破口。
张谦问她:升职之后所感受到的害怕,与生命中什么时候的感觉最近似?
之前五年?杨婷说有过这种感觉,但不是这么强烈,甚至杨婷出去讲课还很精彩,业务上没的说。再往前五年?……最后居然在杨婷5岁时找到了与现在同样程度的感觉!
以张谦过往对杨婷咨询的经验,虽然同样情绪是30年前出现的,但杨婷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对这些潜在且已经泛化的情绪做很好的处理。作为对杨婷进行过多次咨询的心理专家,张谦认为,杨婷面对同事非议时的脆弱,恰好让她找到一个认真处理这些潜在情绪的契机。要知道,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能一定程度地让心灵独立于环境。
5岁女孩的哭泣
张谦问:“回想起一种感觉时,人们眼前往往会对应着一个画面。想起5岁时的害怕和担心,你眼前的画面是什么呢?”
杨婷说:“是父母拉着弟弟的手在前面玩,我一个人在后面哭。”
“这是种什么样的感觉?”“被抛弃了!”“是不是能理解成:我这人很差,所以父母不要我?”“确实。”
杨婷出现这种感觉是有个过程的,3岁之前,因为父母太忙,杨婷被姥姥、姥爷抚养,后来回到父母身边,杨婷又有了个弟弟。本来已经觉得自己是个公主的杨婷,越来越觉得自己被忽略了,出现缺失感。
但张谦仍然认为:这种被抛弃的感觉,是被放大了的。如同同事不和她吃饭的感觉被放大。当她认识到感觉和真实情况的差别,就能相当程度处理好这个潜藏30年的重要情绪了。
30年情绪的再处理
“你知不知道灰姑娘的故事?”张谦开始讲故事。“知道呀,冬天时棉衣里塞满草,后妈什么活儿都让她干……”
“是不是灰姑娘的感受与你小时候的感受很类似?”张谦问。“是的。”“如果灰姑娘的感受是100分,小杨婷当时的感受能打多少分呢?”“80分吧。”
“好,我们来做个数学题。你看,这么多年以来,谁出钱送小杨婷上小学、中学、大学,谁每天在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你认为小杨婷的感受可以减去多少分呢?”
“可以减20分。”
“当初爸爸妈妈把你送到姥姥、姥爷家里,对小杨婷来讲可能难以理解,好像一生下来就被抛弃了。现在你工作许多年了,在工作状态下,如果拿同样的热情照顾一个孩子,以你的精力顾得过来吗?”“很难。”“考虑到这个因素,你现在觉得小杨婷的感受可以减去多少分呢?”
“还可以减20分。”
“你是父母的孩子,弟弟也是父母的孩子。相比较而言,在当时比你小的弟弟是不是更需要得到父母的照顾?”“是的。”
“这就是人性呀,人性就是照顾弱小的。姐姐和弟弟关系为什么好的居多?因为姐姐照顾弟弟。其实这个事情里,你也在照顾弟弟。第一,你把一部分爱让给了弟弟,这是你看到的,等于你做了一部分牺牲。如果把这个定义成:弟弟的成长过程里,也有姐姐的贡献,这也是姐姐的一个价值,你同意不同意?”
“这个挺同意的!”“考虑到这些,是不是小杨婷的境遇又可以拿掉一部分分数?”
“还可以拿掉20分。”
其实到这一步,杨婷的情绪处理已经有相当成果了。张谦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杨婷记忆里过去的悲凉感觉,告诉她那种感觉与现实的差距。而现在同事的疏离和疑议之所以让杨婷非常敏感,正是这种悲凉的感受在作祟。
张谦开始趁热打铁,告诉杨婷:小孩子抱怨父母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自责,因为那个年龄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不该抱怨。因此,这种心理矛盾会加剧小杨婷当时的心理冲突,甚至会有对自己的排斥和贬低。
张谦问:“如果小杨婷的感觉与事实并不那么相符,那意味着什么?
杨婷此时的感受已经相当到位:“应该意味着我不是那么糟糕。”
情绪清理夯实领导力基础
其实在张谦眼里,杨婷的自卑不仅不那么糟糕,还是个很好的事情。为什么呢?
张谦认为,杨婷小时候形成的感觉,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和补偿:因为觉得自己糟糕,怕被抛弃,反而会更努力。杨婷一想,也确实如此,从小学开始杨婷就很努力,学习成绩也非常好,一路担惊受怕着,也一路非常优秀地考进了重点大学。
甚至杨婷现在的升迁都与这种感觉下的努力密不可分。张谦说:“不管咨客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如果他能真切觉知到自己的经历,就会发现自己的生命轨迹是很美的。
虽然在随后的心理咨询里,张谦对杨婷如何胜任管理者职位做了许多具体指导和“教练”,但对5岁时形成的潜在情绪的清理,却是第一位的工作。
不要小瞧那些埋藏了几十年的情绪,不是每个管理者都能觉察并很好地清理它们。而在特定情境下,它们的破坏性会暴露出来。
你清理它们了吗?
(本文咨客姓名等重要身份信息为虚拟)
责任编辑:子荷
原来,杨婷最近从集团分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被正式提拔为正职。这本是件好事,但杨婷却感觉非常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
你的感受真实吗?
杨婷,35岁,过去为其他事情找张谦做过心理咨询,属于自我评价不高,甚至有些胆小的女性。而最近,她从分公司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被提拔成总经理,这大大触动了她心理上的软肋。这也是许多技术干部在被提拔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尴尬。
被提拔之后,杨婷心里很紧张,总担心同事在背后议论她不称职,尤其是没足够的勇气对别人下达指令,所以干脆许多事情亲力亲为。结果,原本就干得非常辛苦,却发现周围人开始议论她:既有人说她开始显摆,什么事都揽过去自己干,也有人议论她没什么管理能力,所以什么活儿都自己干。
不管同事的说法是什么,杨婷最直观的感觉是:自己从同事的圈子里被排挤出去了。“连中午吃饭都不和我一起!”
但是,张谦认为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厘清,就是杨婷所感觉到的,与事实到底有多大吻合度?从心理学上看,不是说杨婷听到的议论不存在,而是很可能有许多感觉被她自己的潜在情绪夸大了。
于是,张谦让杨婷罗列了一下最近一周每天吃午饭的情况。结果发现,其实一个星期里只有一次午饭是自己吃的,其他还是和同事在一起。
杨婷自己也若有所悟:莫非许多感觉并不真实?
“不真实”处有文章
其实这些感觉是很有价值的信号,虽有夸大之处,但为什么被夸大可就大有文章了。因为这透露着这位新晋管理者重要的心理信号,也是她管理能力提升的突破口。
张谦问她:升职之后所感受到的害怕,与生命中什么时候的感觉最近似?
之前五年?杨婷说有过这种感觉,但不是这么强烈,甚至杨婷出去讲课还很精彩,业务上没的说。再往前五年?……最后居然在杨婷5岁时找到了与现在同样程度的感觉!
以张谦过往对杨婷咨询的经验,虽然同样情绪是30年前出现的,但杨婷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对这些潜在且已经泛化的情绪做很好的处理。作为对杨婷进行过多次咨询的心理专家,张谦认为,杨婷面对同事非议时的脆弱,恰好让她找到一个认真处理这些潜在情绪的契机。要知道,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能一定程度地让心灵独立于环境。
5岁女孩的哭泣
张谦问:“回想起一种感觉时,人们眼前往往会对应着一个画面。想起5岁时的害怕和担心,你眼前的画面是什么呢?”
杨婷说:“是父母拉着弟弟的手在前面玩,我一个人在后面哭。”
“这是种什么样的感觉?”“被抛弃了!”“是不是能理解成:我这人很差,所以父母不要我?”“确实。”
杨婷出现这种感觉是有个过程的,3岁之前,因为父母太忙,杨婷被姥姥、姥爷抚养,后来回到父母身边,杨婷又有了个弟弟。本来已经觉得自己是个公主的杨婷,越来越觉得自己被忽略了,出现缺失感。
但张谦仍然认为:这种被抛弃的感觉,是被放大了的。如同同事不和她吃饭的感觉被放大。当她认识到感觉和真实情况的差别,就能相当程度处理好这个潜藏30年的重要情绪了。
30年情绪的再处理
“你知不知道灰姑娘的故事?”张谦开始讲故事。“知道呀,冬天时棉衣里塞满草,后妈什么活儿都让她干……”
“是不是灰姑娘的感受与你小时候的感受很类似?”张谦问。“是的。”“如果灰姑娘的感受是100分,小杨婷当时的感受能打多少分呢?”“80分吧。”
“好,我们来做个数学题。你看,这么多年以来,谁出钱送小杨婷上小学、中学、大学,谁每天在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你认为小杨婷的感受可以减去多少分呢?”
“可以减20分。”
“当初爸爸妈妈把你送到姥姥、姥爷家里,对小杨婷来讲可能难以理解,好像一生下来就被抛弃了。现在你工作许多年了,在工作状态下,如果拿同样的热情照顾一个孩子,以你的精力顾得过来吗?”“很难。”“考虑到这个因素,你现在觉得小杨婷的感受可以减去多少分呢?”
“还可以减20分。”
“你是父母的孩子,弟弟也是父母的孩子。相比较而言,在当时比你小的弟弟是不是更需要得到父母的照顾?”“是的。”
“这就是人性呀,人性就是照顾弱小的。姐姐和弟弟关系为什么好的居多?因为姐姐照顾弟弟。其实这个事情里,你也在照顾弟弟。第一,你把一部分爱让给了弟弟,这是你看到的,等于你做了一部分牺牲。如果把这个定义成:弟弟的成长过程里,也有姐姐的贡献,这也是姐姐的一个价值,你同意不同意?”
“这个挺同意的!”“考虑到这些,是不是小杨婷的境遇又可以拿掉一部分分数?”
“还可以拿掉20分。”
其实到这一步,杨婷的情绪处理已经有相当成果了。张谦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杨婷记忆里过去的悲凉感觉,告诉她那种感觉与现实的差距。而现在同事的疏离和疑议之所以让杨婷非常敏感,正是这种悲凉的感受在作祟。
张谦开始趁热打铁,告诉杨婷:小孩子抱怨父母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自责,因为那个年龄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不该抱怨。因此,这种心理矛盾会加剧小杨婷当时的心理冲突,甚至会有对自己的排斥和贬低。
张谦问:“如果小杨婷的感觉与事实并不那么相符,那意味着什么?
杨婷此时的感受已经相当到位:“应该意味着我不是那么糟糕。”
情绪清理夯实领导力基础
其实在张谦眼里,杨婷的自卑不仅不那么糟糕,还是个很好的事情。为什么呢?
张谦认为,杨婷小时候形成的感觉,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和补偿:因为觉得自己糟糕,怕被抛弃,反而会更努力。杨婷一想,也确实如此,从小学开始杨婷就很努力,学习成绩也非常好,一路担惊受怕着,也一路非常优秀地考进了重点大学。
甚至杨婷现在的升迁都与这种感觉下的努力密不可分。张谦说:“不管咨客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如果他能真切觉知到自己的经历,就会发现自己的生命轨迹是很美的。
虽然在随后的心理咨询里,张谦对杨婷如何胜任管理者职位做了许多具体指导和“教练”,但对5岁时形成的潜在情绪的清理,却是第一位的工作。
不要小瞧那些埋藏了几十年的情绪,不是每个管理者都能觉察并很好地清理它们。而在特定情境下,它们的破坏性会暴露出来。
你清理它们了吗?
(本文咨客姓名等重要身份信息为虚拟)
责任编辑:子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