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通济镇中心学校 618100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能快乐学习,创造学习,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形象、生动地演示两个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理解这五种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人们熟悉的一种天文现象“日环食”来演示说明。观看由多媒体制作的日环食全过程,使学生有感性认识,体会两个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理解这几种位置关系之间动态的联系。学生再用课前准备的两个不等圆纸片做相对运动,画出运动过程中两圆位置关系的不同状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开始新课学习,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这种导入设计可以在课的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2.1 个体活动游戏。上课开始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2.2 集体合作游戏。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学等相关问题时,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2.3 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诸如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3 改变教法,提高兴趣。
在教育部2003年4月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活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其中启发式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动”中进行学习,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
4 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尝成功。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4.1 鼓励参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教师要抓住该年级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有了外在的诱惑力,就会诱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乐在其中。
4.2 提供机会。通过老师的合理启发引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究,从而找到规律,发现问题,理解新知,突发奇想解决难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当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由此生发的学习动力也是其它激励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5 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体积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石块、铁钉等),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家乡到旅游胜地的实际距离,学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阳光影子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6 介绍数学史事,增强数学情感。
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史域中的数学美蕴藏着丰富的兴趣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掘和加工利用,可以使学生在数学美的熏陶中激发起情感的涟漪。如关于圆周率值的计算,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的值介于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同样的数值在西方的出现时间晚了一千多年。所以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很多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圆周率命名为"祖率"。同样比西方数学界早了一千多年。像这样的例子在数学史上有很多。学生通过接触这些历史,便可以从中得到动力,促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
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的浓厚的兴趣。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深有体会地说:"在学校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发展并且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力量,我看这应该是学校的最重的任务。"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说过这么一段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可见,注重兴趣的培养能使教学成为有渊之水,有本之木。
伟人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作为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能快乐学习,创造学习,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形象、生动地演示两个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理解这五种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人们熟悉的一种天文现象“日环食”来演示说明。观看由多媒体制作的日环食全过程,使学生有感性认识,体会两个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理解这几种位置关系之间动态的联系。学生再用课前准备的两个不等圆纸片做相对运动,画出运动过程中两圆位置关系的不同状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开始新课学习,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这种导入设计可以在课的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2.1 个体活动游戏。上课开始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2.2 集体合作游戏。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学等相关问题时,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2.3 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诸如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3 改变教法,提高兴趣。
在教育部2003年4月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活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其中启发式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动”中进行学习,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
4 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尝成功。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4.1 鼓励参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教师要抓住该年级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有了外在的诱惑力,就会诱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乐在其中。
4.2 提供机会。通过老师的合理启发引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究,从而找到规律,发现问题,理解新知,突发奇想解决难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当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由此生发的学习动力也是其它激励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5 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体积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石块、铁钉等),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家乡到旅游胜地的实际距离,学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阳光影子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6 介绍数学史事,增强数学情感。
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史域中的数学美蕴藏着丰富的兴趣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掘和加工利用,可以使学生在数学美的熏陶中激发起情感的涟漪。如关于圆周率值的计算,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的值介于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同样的数值在西方的出现时间晚了一千多年。所以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很多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圆周率命名为"祖率"。同样比西方数学界早了一千多年。像这样的例子在数学史上有很多。学生通过接触这些历史,便可以从中得到动力,促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
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的浓厚的兴趣。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深有体会地说:"在学校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发展并且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力量,我看这应该是学校的最重的任务。"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说过这么一段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可见,注重兴趣的培养能使教学成为有渊之水,有本之木。
伟人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作为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