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李朋刚,今年59岁,是胜利油气集输总厂输油分厂临淄原油库一名计量工。不久前,输油分厂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格言征集活动,他郑重写下:“即使明天退休,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没想到一句简单朴实的话却在分厂上下引起强烈共鸣。这句话不仅是她的心声,更是许多像他一样坚持奋战在生产一线的老输油人的心声。
“我为祖国献石油!”这是老一代石油人的光荣梦想。
1970 年,他和7个同龄人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满腔热情,响应党的号召,从青岛来到胜利油田的101油库,成为光荣的石油工人。
那是油库建设初期,基础设施不完善,建筑垃圾遍地、条件极其艰苦。吃的是地瓜面、高粱面,住的是低矮、潮湿的简易房,干活全靠人拉肩扛。现场清理、绿化植树等大大小小的会战接踵而来,一天下来一身泥一身汗,浑身酸痛,腰都直不起来,这一切让他们一时无法适应,刚来时的兴奋劲没了,随之而来的是想家,忍不住背地里掉眼泪。
班长于继明像兄长一样鼓励他:“小李,你知道吗,现在青岛马路上跑的汽车,每十辆就有两辆用的是胜利油,咱们这是为家乡做贡献哪!为建设第二个大油田,我们得拼命干啊!”师傅的关心,班长的鼓励,不断在激励着他,要干就干得最好,要争就争个第一!凭着不服输的劲,他投入到油库会战中,哪里有脏活、重活、累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肩膀磨破了皮,手上磨出泡,他硬是咬牙坚持住,直到肩膀结痂、血泡成茧。就是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他们奉献着青春和热血,成长为真正的石油人。当载满原油的一列列火车驶出时,他们心里充满自豪,因为实现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荣梦想。
“每一滴油都是心血凝聚,每一滴油都是胜利重托,每一滴油都是庄严承诺”这是他们一代又一代输油人的信念。
勤俭节约、挖潜增效一直是临淄原油库的老传统。在六、七十年代,锅炉冒烟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他和工友们每天坚持勤检查、勤调节,总结出“看火色、知烟色、看烟色、知火色”的经验,终于实现 了“锅炉不冒烟”的问题,不但节省燃料油而且提高了热效率,并被作为先进事迹在《勘探报》刊登。看到自己的工作上了报纸,他们更有干劲了。
1994年,他调到计量岗,当上了一名计量 工,这个岗位是原油交接的中心,他深感责任重大。那时原油计量工作艰巨而繁忙,一次上罐检尺,要登75级台阶,爬高16.29米,一班4次,从不间断,一 年下来,他们每个计量工需要登40000级的台阶,爬8000米的高度,遇到恶劣天气就更加困难了。有一次他在巡检时发现浮漂失灵,通过计算发现原油已快 达到极限高度,如果不紧急切换流程就会出现冒顶的危险。这时天气突变,狂风暴雨迎头袭来,而倒罐一刻也不能耽误,他和班长邵宝桢已顾不得回值班室拿雨衣, 顶着狂风暴雨完成了倒罐操作,化解了一次跑油事故的发生。
常年的工作使他们个个练就了望闻问切、精打细算的硬功夫,他们深知哪怕一个小小疏忽,也会给国家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就这样年复一年,一步步攀登着每座油罐,一个个算珠计算着胜利人的辛勤汗水,也在一天天的创造和刷新着安全生产和原油外输的新纪录。
“即使明天退休,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他们一群输油老兵的心里话。
今年油库将有7名老输油离开岗位,三年内共有19名老输油陆续离开岗位,让他自豪的是,这19名输油老兵都是四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倒班一线的工人。
如今新建成的临淄原油库已今非昔比,岗位值班室配置了电脑、空调、微波炉,职工餐厅环境温馨舒适,饭菜味道可口。他常说“这么好的工作环境、这么好的工作条件,我们凭什么不爱岗位?凭什么不把本职工 作干好?”四十多年的工作习惯,把他培养成了“老安全”,迄今为止,临淄原油库已安全生产48年,始终保持着全国油气站库连续安全生产的新纪录!
伴随着总厂“零成本”维护活动的开展,更加激发了老一代油库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主人翁情怀。油库里小到桌椅维修,大到罐顶整治,都是“家”里的事,他们把当年练就的刷油漆、木工活、泥瓦工的本事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人。在他带领下,油库自发组成了业余“施工队”,安全标牌自己做,地面盖板自己修,外墙粉刷自己干,连绿化带的温馨提示牌也是他们用废旧木头制作的。粗算下来,一年可以节约维修费10万余元。
(宋执玉)
“我为祖国献石油!”这是老一代石油人的光荣梦想。
1970 年,他和7个同龄人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满腔热情,响应党的号召,从青岛来到胜利油田的101油库,成为光荣的石油工人。
那是油库建设初期,基础设施不完善,建筑垃圾遍地、条件极其艰苦。吃的是地瓜面、高粱面,住的是低矮、潮湿的简易房,干活全靠人拉肩扛。现场清理、绿化植树等大大小小的会战接踵而来,一天下来一身泥一身汗,浑身酸痛,腰都直不起来,这一切让他们一时无法适应,刚来时的兴奋劲没了,随之而来的是想家,忍不住背地里掉眼泪。
班长于继明像兄长一样鼓励他:“小李,你知道吗,现在青岛马路上跑的汽车,每十辆就有两辆用的是胜利油,咱们这是为家乡做贡献哪!为建设第二个大油田,我们得拼命干啊!”师傅的关心,班长的鼓励,不断在激励着他,要干就干得最好,要争就争个第一!凭着不服输的劲,他投入到油库会战中,哪里有脏活、重活、累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肩膀磨破了皮,手上磨出泡,他硬是咬牙坚持住,直到肩膀结痂、血泡成茧。就是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他们奉献着青春和热血,成长为真正的石油人。当载满原油的一列列火车驶出时,他们心里充满自豪,因为实现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荣梦想。
“每一滴油都是心血凝聚,每一滴油都是胜利重托,每一滴油都是庄严承诺”这是他们一代又一代输油人的信念。
勤俭节约、挖潜增效一直是临淄原油库的老传统。在六、七十年代,锅炉冒烟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他和工友们每天坚持勤检查、勤调节,总结出“看火色、知烟色、看烟色、知火色”的经验,终于实现 了“锅炉不冒烟”的问题,不但节省燃料油而且提高了热效率,并被作为先进事迹在《勘探报》刊登。看到自己的工作上了报纸,他们更有干劲了。
1994年,他调到计量岗,当上了一名计量 工,这个岗位是原油交接的中心,他深感责任重大。那时原油计量工作艰巨而繁忙,一次上罐检尺,要登75级台阶,爬高16.29米,一班4次,从不间断,一 年下来,他们每个计量工需要登40000级的台阶,爬8000米的高度,遇到恶劣天气就更加困难了。有一次他在巡检时发现浮漂失灵,通过计算发现原油已快 达到极限高度,如果不紧急切换流程就会出现冒顶的危险。这时天气突变,狂风暴雨迎头袭来,而倒罐一刻也不能耽误,他和班长邵宝桢已顾不得回值班室拿雨衣, 顶着狂风暴雨完成了倒罐操作,化解了一次跑油事故的发生。
常年的工作使他们个个练就了望闻问切、精打细算的硬功夫,他们深知哪怕一个小小疏忽,也会给国家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就这样年复一年,一步步攀登着每座油罐,一个个算珠计算着胜利人的辛勤汗水,也在一天天的创造和刷新着安全生产和原油外输的新纪录。
“即使明天退休,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他们一群输油老兵的心里话。
今年油库将有7名老输油离开岗位,三年内共有19名老输油陆续离开岗位,让他自豪的是,这19名输油老兵都是四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倒班一线的工人。
如今新建成的临淄原油库已今非昔比,岗位值班室配置了电脑、空调、微波炉,职工餐厅环境温馨舒适,饭菜味道可口。他常说“这么好的工作环境、这么好的工作条件,我们凭什么不爱岗位?凭什么不把本职工 作干好?”四十多年的工作习惯,把他培养成了“老安全”,迄今为止,临淄原油库已安全生产48年,始终保持着全国油气站库连续安全生产的新纪录!
伴随着总厂“零成本”维护活动的开展,更加激发了老一代油库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主人翁情怀。油库里小到桌椅维修,大到罐顶整治,都是“家”里的事,他们把当年练就的刷油漆、木工活、泥瓦工的本事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人。在他带领下,油库自发组成了业余“施工队”,安全标牌自己做,地面盖板自己修,外墙粉刷自己干,连绿化带的温馨提示牌也是他们用废旧木头制作的。粗算下来,一年可以节约维修费10万余元。
(宋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