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体育与社会共享具有指导和推动社会体育发展的巨大潜能,因此积极挖掘高校体育的潜力,将会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对于提高国民体质、全面深入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 体育资源 社会共享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群众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锻练身体的迫切需求与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高校可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面向社会,为大众提供健身服务,从而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缓解群众需求量大与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
一、高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的前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精神需求,主要表现在对运动健身的渴望。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通过参加锻练满足健康需求。据有关资料统计,现阶段我国人均占有场地仅1.03平方米,人均拥有量极低。我国现有场地很大部分在中小学,占总数的58.9%,而这部分场馆由于一般不对社会开放,仅仅依靠公共体育场馆和社区群众体育设施无法满足人们扩大的锻练需求。这也正好为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了契机。
二、高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必要性
1.促进国家体育事业发展
首先,我国许多高校地处中心城市,体育设施完备,具备承办正式比赛的标准要求,既可以承接各种比赛任务,也可作为运动项目的训练场地。比如沈阳理工大学的足球场成功承办了由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及“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等多项重要赛事。其次,高校可更好地履行高校的社会责任,传播体育精神和健康生活方式。青年大学生热爱运动,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大学校园里洋溢着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生活氛围。在这种氛围中锻炼与训练,外来人员会切身感受拼搏进取、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有利于养成科学和生活方式、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2.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
从谋求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高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是非常必要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高等院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开展有偿服务,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高校体育自我良性发展的一项与社会双赢的积极举措。
盘活高校体育场馆,弥补体育经费不足。高校体育场馆无论是否对外开放,无论是否正常使用,都会耗损折旧。因此,如何将高校体育场馆盘活,充分提高其利用率,使其成为一项能够升值增值的校产开发项目,显得非常重要。高校如能尝试通过向社会有偿开放的市场手段,创收体育经费,实现一定程度的“以体养体”,就能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使高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为学校其他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为宣传学校提供“新窗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是高校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场馆开放为高校宣传自我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可以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在场馆内外摆放宣传册、制作宣传栏、播放宣传片各种手段,使健身者对学校的整体实力、办学水平乃至师资、教学、科研方面有更直观、更详尽的了解。相比于其他宣传方式,如大学开放日、现场宣传等,不仅节省人力、财力、物力,还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大大利于高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
实行高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体育的要求,也是现代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确立了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历来重视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校体育场馆已具备了向社会开放的条件,相比于公共体育场馆和机关单位、企业、工矿以及普通中小学的体育场馆设施,高校体育场馆具有功能、人才和环境三个方面的优势。
1.场馆的功能优势。高校一般都拥有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体操房等等各类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好的高校还拥有游泳馆和健身房。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品种多样,功能齐全,可以提供各种健身、锻练、训练服务,满足锻练者的不同兴趣和多种需求,这是高校场馆的一个显著特点。而社会上的健身俱乐部大多以器械、健身操、小球类为主,其功能就相对单一。
2.指导科学健身与训练的人才优势。高校集体育教学、训练、科研于一身,其体育教师具有数量多、职称高、专业全、裁判等级高、科研力量和健身指导力量强等优势。他们不仅有高学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群众体育运动的经验。他们有能力能承担起各种训练、比赛以及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为社会和个人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服务。
3.学校的人文环境优势。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不少高校已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和教育基地。锻练者在高校体育场馆进行锻练,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就会享受运动的快乐,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运动不仅使身体得到放松,也使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以提升。
高校体育与社会共享具有指导和推动社会体育发展的巨大潜能。积极挖掘高校体育的潜力,将会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对于提高国民体质,全面深入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 体育资源 社会共享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群众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锻练身体的迫切需求与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高校可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面向社会,为大众提供健身服务,从而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缓解群众需求量大与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
一、高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的前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精神需求,主要表现在对运动健身的渴望。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通过参加锻练满足健康需求。据有关资料统计,现阶段我国人均占有场地仅1.03平方米,人均拥有量极低。我国现有场地很大部分在中小学,占总数的58.9%,而这部分场馆由于一般不对社会开放,仅仅依靠公共体育场馆和社区群众体育设施无法满足人们扩大的锻练需求。这也正好为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了契机。
二、高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必要性
1.促进国家体育事业发展
首先,我国许多高校地处中心城市,体育设施完备,具备承办正式比赛的标准要求,既可以承接各种比赛任务,也可作为运动项目的训练场地。比如沈阳理工大学的足球场成功承办了由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及“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等多项重要赛事。其次,高校可更好地履行高校的社会责任,传播体育精神和健康生活方式。青年大学生热爱运动,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大学校园里洋溢着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生活氛围。在这种氛围中锻炼与训练,外来人员会切身感受拼搏进取、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有利于养成科学和生活方式、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2.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
从谋求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高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是非常必要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高等院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开展有偿服务,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高校体育自我良性发展的一项与社会双赢的积极举措。
盘活高校体育场馆,弥补体育经费不足。高校体育场馆无论是否对外开放,无论是否正常使用,都会耗损折旧。因此,如何将高校体育场馆盘活,充分提高其利用率,使其成为一项能够升值增值的校产开发项目,显得非常重要。高校如能尝试通过向社会有偿开放的市场手段,创收体育经费,实现一定程度的“以体养体”,就能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使高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为学校其他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为宣传学校提供“新窗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是高校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场馆开放为高校宣传自我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可以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在场馆内外摆放宣传册、制作宣传栏、播放宣传片各种手段,使健身者对学校的整体实力、办学水平乃至师资、教学、科研方面有更直观、更详尽的了解。相比于其他宣传方式,如大学开放日、现场宣传等,不仅节省人力、财力、物力,还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大大利于高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
实行高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体育的要求,也是现代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确立了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历来重视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校体育场馆已具备了向社会开放的条件,相比于公共体育场馆和机关单位、企业、工矿以及普通中小学的体育场馆设施,高校体育场馆具有功能、人才和环境三个方面的优势。
1.场馆的功能优势。高校一般都拥有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体操房等等各类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好的高校还拥有游泳馆和健身房。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品种多样,功能齐全,可以提供各种健身、锻练、训练服务,满足锻练者的不同兴趣和多种需求,这是高校场馆的一个显著特点。而社会上的健身俱乐部大多以器械、健身操、小球类为主,其功能就相对单一。
2.指导科学健身与训练的人才优势。高校集体育教学、训练、科研于一身,其体育教师具有数量多、职称高、专业全、裁判等级高、科研力量和健身指导力量强等优势。他们不仅有高学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群众体育运动的经验。他们有能力能承担起各种训练、比赛以及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为社会和个人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服务。
3.学校的人文环境优势。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不少高校已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和教育基地。锻练者在高校体育场馆进行锻练,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就会享受运动的快乐,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运动不仅使身体得到放松,也使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以提升。
高校体育与社会共享具有指导和推动社会体育发展的巨大潜能。积极挖掘高校体育的潜力,将会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对于提高国民体质,全面深入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