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的课堂无限的教室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德福教育,是起源于德国的一套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它针对0岁~7岁、7岁~14岁以及14岁~21岁这三个阶段的不同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简单地说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所以它注重孩子的意志、情感和思维的全面发展,并关注每个儿童的差异,以一种极富艺术性的方式帮助孩子与这个世界建立深刻的联系。华德福教育虽然是西方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但它内在的精神与中国自古以来道法自然、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优秀传统不谋而合。
  第56号教室是美国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开创的,成为了全美的奇迹,他被誉为“当代的梭罗”。雷夫老师班里的学生九成来自贫困家庭,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学生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百分之五。雷夫老师还根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培养学生的人格,其中的“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与儒家思想提出的“慎独”不谋而合。
  无论是美国教育还是德国教育,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与中国教育迥然不同,看来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两种教育方式深受孩子的喜欢,教学成绩斐然,而我们的教育方式却一直遭到很多质疑,其中是否有我们值得反思和借鉴的地方呢?尊重学生,塑造人格,开放课堂,着眼未来,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成功之所在。“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这是尹建莉老师的话,也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是否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无限,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无限呢?
  一、尊重学生,开启“无限”
  “我们不需要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无论是华德福,还是56号教室,开学的第一天,不是给学生讲开学注意事项、上课的准备等等,而是用“信任”赢得学生。简单来说,就是“尽可能做到”,“言出必行”。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妨放下身段,和孩子平视,把孩子当朋友般交谈,可以说自己的困惑、不解,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向孩子倾诉自己的烦恼,甚至坦诚自己某方面的无知。特别是当孩子向老师坦诚以后,老师要学会接受、理解,并且耐心地帮助他,而不是责怪和漠视。更关键的是教师一定要说到做到。用雷夫老师的一个学生的话说:“虽然老师已经讲过了,可是我听不懂,不过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
  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鼓励每一个孩子,鼓励发现的每一个细节,鼓励每一天的进步。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鼓励他的长处,帮助他的短处,让它变成“不短”,继而发展成“长处”,这对于教师来说是获得信任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表扬敢于发言的孩子,表扬要言不烦的孩子,表扬声音响亮的孩子,表扬专注听讲的孩子,表扬思维敏捷的孩子,表扬见解独到的孩子。课后表扬写字端正的孩子、作业清楚的孩子、正确率高的孩子、正确率有改善的孩子、真实独立作业的孩子、力所能及的孩子……把学生的优秀之处以各种方式展示给每一个孩子,眼中充满对学生的欣赏。
  如在写《我心中,你最美》一文时,很多学生都愁眉苦脸,笔者并没有做过多的写前指导,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摸索中写。批阅之后发现,基本上是不合格的文章。但是还是能从不合格中,寻找到很多亮点。在作文评讲课上予以表扬,有好的题材、好的构思,乃至于只是一个句子、一个词,将其打印下来,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让所有的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品读,一起鼓掌,让学生从一开始的沮丧中得以解脱。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就每一位学生的文章单独进行指导。最后有选择性的把学生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文章打印出来,展示给所有学生。很多文章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既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同学的赞赏,也逐渐建立了信心。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学生的心田,一定会让学生产生“无限”。
  二、塑造人格,孕育“无限”
  艾斯奎斯的教学目标始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他认为“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他总是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他用26年的教育实践总结出一个信念:“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语文教学同样要注意这一点。如《战鼓中起舞的老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当自己陷入困境时,要找到自己鼓舞自己的方法。对于教材也要巧妙利用,比如讲解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很不感兴趣,就给学生讲奥斯特洛夫斯基,讲他的生平经历。学生发现小说中的很多情节跟作者的经历一模一样,特别来劲,而且知道原来保尔与作者简直就是一个人,深受震撼,现实生活中竟然有如此意志顽强、勇于献身的人。
  人格的塑造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而华德福教育追求的特殊目标就是“学会学习”,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尽可能地展示自己所有的兴趣。通过阅读,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所以教师应经常推荐给学生一些课外书籍,如林清玄的《以爱为灯》等,也推荐一些相关的作家,如莫泊桑等,还有一些艺术家,如日本盲人钢琴家辻井伸行等,以作品感染学生,以作家和艺术家的精神魅力震撼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融入艺术,激发“无限”
  无论是华德福学校还是56号教室,都把艺术纳入自己的教学。让艺术感染、熏陶孩子。每天到校后的第一件事是:晨诵,这是华德福学校的传统。而戏剧排练,也是两者热衷的,56号教室中有一个莎士比亚班,专门研究排练莎士比亚的戏剧。另外还有绘画、魔术、乐器演奏、剪纸贴画、制作面具、雕刻版画等。艺术将无限的、永恒的激情灌注于人生,也自然地灌注于孩子。
  语文与艺术是相通的,既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又注重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用艺术的感人形式、丰富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创设一种优美动人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讲故事的形式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给学生讲《莲花池神》的故事,在故事中注意停顿,让学生往下续编,这种边讲边续编的方式,引而不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创新的机会,能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也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在教《父母的心》时,补充莫泊桑的《在乡下》,以相同的题材、不同的构思和艺术效果碰撞学生的思维,使思维走向深刻。当然还要拓展到语文课以外,打造一个艺术乐园,使艺术接近学生的生活,打动学生的心灵,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
  总之,教师要以爱心、耐心、细心、恒心,把“有限”变为“无限”。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标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个性解读是尊重学生主体性、有创意的解读,带给阅读教学生机和活力。如何深入有效地进行创意解读,笔者将以老舍《我的母亲》为例探讨人物散文“点面”式文本解读的方法与途径。  老舍《我的母亲》是一篇典型的人物散文,本文纵向贯穿记录母亲一生,虽只有三千多字
期刊
《西厢记》被誉为一流作品、古代诗剧的范本,其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从艺术角度分析,《长亭送别》一段最为精妙。文章景中有别、别中有情、情中有景,真正做到了浑然天成。  一、写景入目  生动的场景需要生动的形象与典型意象。《长亭送别》将落叶之秋描写得淋漓尽致。从开篇寥寥二十余字,便可见状秋艺术技巧炉火纯青。“碧云天,黄花地”已经让读者联想到了色彩绚丽黄花遍地的情韵,明确了时间地点,也为下文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元语文”教学理论出现了。该理论根据语文知识水平提高与能力形成的根本特点,遵循高中生认知和智能建构的发展规律,通过“知识的广度”、“思维的深度”、“生命的强度”三个层面去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最终实现培养高中生健康人格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高中生喜欢读散文,可语文教师最怕讲散文
期刊
眼下,常常看到教师讲一篇课文前,急着去网上收集教案或课件,而不是静下心来首先研读文本。或者说,很多教师不愿去独立备课,总想着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长此以往,语文教师就沦落为抄自己以前的教案,抄别人的教案,抄网络不同版本的教案,忽略了备课的意义和价值,慢慢地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迷失了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而如果没有个性化的文本研读,没有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没有对课堂生成的灵活处理,没有对教学之后的及时反
期刊
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适量地引入地方文化,利用地方文化,让学生在动态发展的大语文空间中学习语文知识,这是语文教学不断发展的动力。  一、绸都文化的语文教育价值  盛泽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是苏州吴江的一个千年古镇,历史上曾被称为中国“四大绸都”之一。在丝绸文化的不断发展中,绸都人不断奋斗、不断创新,形成了“仁爱、智慧、精致、柔韧”的精神品质。该地区90%以上的人在
期刊
自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新增文科附加题以来,《红楼梦》这部作品每年都会涉及到,其中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2013年都是考5分的简答题,2010年是在选择题里呈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确实很值得中学生阅读。  每年的江苏高考考试说明里面都会提到对名著阅读的要求,即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2013年的关于《红楼梦》的简答题是由次要人物入画
期刊
南宋陈善言:“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尽读书之法也。”语文教学的课堂应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而如何在文言文课堂读出文字的精彩,又是一个充满奥妙的话题。  翻开课文,面对眼前的文字,我们读的不仅仅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还有我们生命历程中所需要的快乐、气度和聪颖。笔
期刊
语文教师进行小说的阅读教学时,如《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和《老人与海》等,由于作品篇幅较长,课前的有效阅读成效不明显,而课堂阅读不但占用时间多,而且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全身心投入,甚至连字词疏通都不能落实到位,导致走马观花的不良效果。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
期刊
几千年来,古典诗词沐浴着《诗经》的清风,焕发着《楚辞》的神采,飘荡着唐诗宋词元曲的流芳,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美丽的情怀。而今,其又凭借短小精悍的形式、凝练精美的语言、深远开阔的意境、美丽动人的形象等美学特质,入主苏教版等高中语文教材,成为高中语文教材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由此,教学时,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诸如李白的《蜀道难》等古典诗词所具有的美学特质,浸润学生美好的心灵,熏陶学生美好的品格,丰富学生美
期刊
阅读,可以让一颗浮躁的心在文字中安静下来,让我们的心跟着那些文字到世界各地旅行,享受着书中的各种美景。一个会阅读的人,他总会找到各种方法在那些文字的世界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样,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上,教师也需要让学生通过亲身阅读来感悟课文中的小世界,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更加有激情。  一、细细地品读,感受文字的魅力  文字总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当我们细细去品读一篇文章时,我们就能感受到文字所带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