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一些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aohu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科学方式教育进行一些个人小结和归纳,阐述了笔者对科学方法教育的思考和体会。
  【关键词】物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存在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新课程标准改革就是要找到一种学习物理比较轻松的方法来,记得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在回答另一学者托勒玫的问题时说“不存在任何通向几何学的不费力气的方法”,因此也有理由这样说“不存在任何通向物理学的不费力气的方法”。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必须与物理知识教学有机结合。知识是方法的载体,脱离了知识科学方法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行。以下就教育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1.初中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两种方式 一般地说,科学方法教育有“隐性”和“显性”两种方式。隐性方式是“用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式去组织对科学知识的概念、规律、原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模拟科学探究过程,但教学过程中并不明确地去揭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原理”。“显性方式是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明确指出科学方法的名称,传授有关该方法的知识,揭示方法的形式、操作过程,说明原理。隐性方式重在使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熏陶,初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方式适合于学生对感性认识不足时,或者对所研究的问题并不占主要地位时使用。显性方式重在解决问题中模仿应用科学方法,对科学方法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方式适合于学生对感性认识较丰富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时使用。尤其在初中教育阶段,隐性方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内容只有在经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经过整理的系统知识时,才能培养起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典型的物理科学方法在恰当时机加以显化,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之目的。
  2.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原则
  2.1 与物理知识教学紧密联系的原则。物理学整体是由物理知识和物理学的方法论组成的,物理学的方法论是伴随物理学的发展而建立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概念、规律产生的背景、产生的过程以及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应用的实例。例如,通过物理学史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提出某个概念,这个概念是怎样提出的,这个概念提出后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和物理知识的产生与应用紧密相联,知识与方法是血肉相联的整体。
  2.2 与初中生年龄特征相适应原则。初中生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事件进行逻辑推演,但水平仍很低,因此初中阶段的科学方法教育方式主要是潜移默化,并不需要把各种科学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
  2.3 长期性原则。科学方法教育是科学能力的外化,提高能力比掌握知识要难。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许多都是隐含的,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段也基本要求是隐性的,我们并不为讲“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换法”而专门讲这些方法,只是在讲相关概念、规律时用这些方法,所以学生只有在长期的熏陶下,才能潜移默化地,自觉不自觉地学到一些科学方法。例如讲“密度”一节时用到控制变量方法,讲“压强”一节时用到控制变量方法,在讲欧姆定律时还要用到控制变量方法,等等。
  2.4 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过程,学习者的能力培养、科学素质提高,有赖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所处的情境。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方法教育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掌握科学方法的过程中,知识体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同步发展。
  3.初中物理所包含的科学方法 物理体系自身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总的说来,这些科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那就是:物理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
  在初中阶段物理方法主要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含控制变量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等,其中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如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再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数学方法主要有:比例方法、方程方法和图象方法等。例如,密度、电阻等物理量的探究实验用的都是比例的方法,图象的方法。通过形象的图象、清晰的比例关系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能容易任知其物理概念和规律。
  逻辑方法主要有:比较、分类、类比、概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抽水机的作用和水渠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产生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又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在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空气的流动及现实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各种应用来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   4.初中物理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方式
  4.1 在学生亲自体验中培养科学方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极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许多过去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还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新教材的这些变化都是要加强学生的自身体验,学生通过体验可以很好的感受知识体系内的科学方法。例如水沸腾实验,学生没有实验前总认为只在100摄氏度时,水才“内部与表面”同时“剧烈”的汽化,亲身做了实验后才发现实际没到100摄氏度时,水“内部与表面”就开始汽化,只是“剧烈”的程度不同罢了。通过自身体验使学生真实的看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感受相对与绝对的区别。
  4.2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培养科学方法教育。新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體现师生平等,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就是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自我知识构建的动力得到释放,对物理知识学习、理解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他们不再满足物理一些概念和规律的结论,而对为何要引出这些概念,为何这样引出而不那样引出,那样引出会得到什么结论等新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物理学体系中内含的科学方法就会在学生自己的问题中,慢慢构建出科学方法的结构。
  4.3 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培养科学方法教育。师生相互交流、生生相互交流,是新课改最提倡的。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可为其它学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常常还使交流学生自己又产生完全不同前面的创新思路。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
  4.4 在解题训练中培养科学方法教育。在试题中编制一些目的在于深化或测试科学方法的试题,让学生把科学方法由“内隐”转变成“外显”,帮助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由肤浅、模糊,逐步转变成深刻、清晰的方法体系。例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几个恒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撤掉一个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的恒力后,其他力仍保持恒定不变,物体将如何运动?解这道题需要采用等效方法,用大小2N、方向竖直向上的已知力来等效其他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合力。初中方法教育的习题目前正成为各课程改革实验区中考试题中的亮点。
  以上是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一些思考,在指导学生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方法教育,长此以往不但加深对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培养学生了科学思维习惯,提高了科学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的课程,它侧重于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自悟自得,淡化了“功利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科学素质不仅包含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还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和现代道德伦理内容。  1. 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自己预先设置的问题代替学生的思维,要根据学情而教,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
期刊
今年暑假全市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自由讨论的期间,好多老师都感慨现在的学生的作文绝大多数流于形式,真情实感太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重阅读教学,轻作文训练;重形式技巧,轻内容立意;重共性结果,轻个性创意;重教师指点,轻学生自评;重应试格式训练,轻写作能力培养的认识误区。现在新课改已经十多年了,对于文本阅读的教学已经日臻完善,但作文教学还存在上述的不足,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对于作文教学的经验,
期刊
新课改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努力钻研教材,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数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数与形的夺目光彩,新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
期刊
【摘要】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教学质量一直不高,教学效率也无法提高。所以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就是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在新课标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老师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教材从实际出发,结合了学生的各种生活经验,把现实生活与數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老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对英语学困生成因进行了分析,找到学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问题通过教学中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与尝试总结了四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困生;问题;目的;方法;成就感  1.问题的提出 英语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在中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这部分学生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1.1 学生语音语调知识掌握的不
期刊
1.课后作业提问 这种最常见,学生在完成布置的作业时,遇到困难,向老师请教提问。但有的学生来问的确实是相当简单明了,或在课堂上已多次强调,我们千万不能有不悦之色,甚至说:“你怎么回是?上课没听见?这么简单的不知道?回去再想想。”本想弥补上课不足的他就这样被你打发走了。你是做到了严格要求学生,给他一个教训,望他以后上课能专心一些,可他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来找你了,接下去的就是问题越积越多越不敢问,抄作业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使得数学问题生活化。  1. 从生活中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1.1 把课堂搬到生活中去  在教学中我尽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
期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實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历史教学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培养史鉴意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方法论,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
期刊
【摘要】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中考成绩,就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总复习。复习必须紧扣课标,以教材为本,结合实际,周密计划,注重双基,重点突破。复习过程中整体设计科学、分步实施恰当、训练手段多样、时间分配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的总复习;教材;实际  初三英语总复习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一个阶段,通过总复习,做到精练、巧练、练中点拨,巩固所学知识,把新旧知识进一
期刊
【摘要】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于一炉,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原则与方法探究的必要性。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塑造完美的人格。这样使学生不但“成才”,而且也能“成人”。  【关键词】灵魂;引导;人性美;净化;教书  伴隨社会经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