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实践活动可以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主体性、探究性以及开放性。对小学学段的学生而言,这是学生养成良好品德,提升自身思想素养的关键时期,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为教师德育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有效渗透
小学阶段学生德育开展的最大难点就是时效性较弱。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心理、生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行为观以及个性品行也都处于逐步成型的阶段,因而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需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通过学生的心理成长变化特征,培养和健全其价值观、人生观等人格要素,改变传统德育的单一模式,将德育充分地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助力学校德育
其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个固定的课程,涉及范围广泛,它的活动内容是可以结合地区特点、学校教育思路、具体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因此,必须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实施前提。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与学生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进行体会的,更是与学生所学多门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它的这些特点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养成具有突出作用。因此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真知”,有利于学生多种优秀品质的形成与不断发展。我们曾以“认识纸的世界”为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搜集有关纸的发展历史、用途等相关信息,进而让学生产生深刻认识,知道每一张纸都渗透着无数劳动人们的汗水,因而养成珍惜用纸、不随便浪费的良好生活习惯。
其二,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初步产生。我国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更有着曲折艰难的历史。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展开“认识家乡文化特点”“品味家乡特产”“游览我们身边的名胜古迹”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与了解自己的家乡,并深刻体会家乡的发展、祖国山河的壮丽,进而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强烈感情,讓学生从小就树立起为家乡发展、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其三,综合实践活动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德育依然存在停留在口头教育上、实效性不高的问题。为此,大力提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道德教育真正与学生的生活轨道有机融合,使得学生从实践中找真知,让德育从抽象概念转为具体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将所学习的德育文化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实践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德育渗透具体路径
1.有效结合生活,选择正确的教育题材
教师若想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充分体现德育的实际效果,就需要保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题材。在题材选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体现出较强的引导性、启发性和操作性,而且还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贴合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特性,切记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学习的具体范畴。
例如,教师在选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题材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以“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这一活动的优势之一就是操作实践性强,不仅在校园内可以实现德育元素的渗透,而且在校园外、在家庭中也可以进行充分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相应题材的主题班会,以一些珍惜粮食的经典故事、名人名言或者由于粮食短缺造成严重后果的小短片为“引”渗透德育。此外,针对此主题,在周末组织学生走进乡村、走进大自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去帮助农民爷爷实施简单的劳作,并让农民爷爷站在“第三方”视角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和示范。此时,教师在一旁有效引导和总结,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自己平时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需要精心照料才能得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真切地感受和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进而达到自觉珍惜食物、节约粮食的最终目的。
此外,教师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的“包饺子”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实践性,为学生德育的有效渗透提供良好平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除了体现出“设计制作”环节的元素以外,还在学生制作“饺子”过程中体现出相应的“职业体验”元素,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包饺子的全部流程。在选购、处理食材、和面、制作等环节中,学生感悟由失败走向成功,从遇到困难到解决困难的乐趣所在。包完饺子后,学生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走进社区,去慰问孤寡老人,将更多的爱带给别人,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传统美德延续下去,充分展现综合实践课程育德的具体价值。
2.营造良好德育氛围,开展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若想在教学中体现出更好的德育成效,就需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地进行德育元素的有效渗透。例如,教师可以在以“爱护环境,爱护校园,校园是我家”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对班级板报的贴画、口号、短文等素材进行“刻画”,并将相应故事进行传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逐步渗透德育,再依照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状况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上讲台上认领一个“生命种子”,分别种植一株绿色植物,期间涉及的植物特点、注意事项、生活习性等都需要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去查阅,从而在劳动实践中体会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并逐步感悟责任的意义,培养自身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优良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班级学生走进革命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古钱币博物馆、戏曲博物馆等,并在相应博物馆的游览学习中确立对应的主题,如“科研探秘”“生活体验”“思路拓展”等,让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不断拓宽自身思想维度,发展自身探究精神。
3.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爱护他人的良好品德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会和经历,逐步激发他们热爱劳作、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积极情感。
例如,“风雨同行”课程实践中,教师作为课程活动的引导者,先带领学生观看“残疾兄弟俩用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植树”这个短片,并在学生观看完毕以后创设交流合作的环节,让学生依照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他们体现出什么品质等问题,让学生在交流谈论中体会和学习无私奉献、坚定信念、不怕挫折等优良品质,最后再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还遇到和看到过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事情,并上台与大家分享。此外,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水”出发,要求学生以此为题开展讨论,通过相关资源的搜集和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实例,让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到水的难得与可贵,并养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有效渗透
小学阶段学生德育开展的最大难点就是时效性较弱。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心理、生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行为观以及个性品行也都处于逐步成型的阶段,因而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需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通过学生的心理成长变化特征,培养和健全其价值观、人生观等人格要素,改变传统德育的单一模式,将德育充分地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助力学校德育
其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个固定的课程,涉及范围广泛,它的活动内容是可以结合地区特点、学校教育思路、具体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因此,必须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实施前提。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与学生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进行体会的,更是与学生所学多门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它的这些特点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养成具有突出作用。因此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真知”,有利于学生多种优秀品质的形成与不断发展。我们曾以“认识纸的世界”为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搜集有关纸的发展历史、用途等相关信息,进而让学生产生深刻认识,知道每一张纸都渗透着无数劳动人们的汗水,因而养成珍惜用纸、不随便浪费的良好生活习惯。
其二,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初步产生。我国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更有着曲折艰难的历史。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展开“认识家乡文化特点”“品味家乡特产”“游览我们身边的名胜古迹”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与了解自己的家乡,并深刻体会家乡的发展、祖国山河的壮丽,进而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强烈感情,讓学生从小就树立起为家乡发展、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其三,综合实践活动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德育依然存在停留在口头教育上、实效性不高的问题。为此,大力提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道德教育真正与学生的生活轨道有机融合,使得学生从实践中找真知,让德育从抽象概念转为具体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将所学习的德育文化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实践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德育渗透具体路径
1.有效结合生活,选择正确的教育题材
教师若想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充分体现德育的实际效果,就需要保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题材。在题材选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体现出较强的引导性、启发性和操作性,而且还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贴合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特性,切记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学习的具体范畴。
例如,教师在选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题材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以“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这一活动的优势之一就是操作实践性强,不仅在校园内可以实现德育元素的渗透,而且在校园外、在家庭中也可以进行充分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相应题材的主题班会,以一些珍惜粮食的经典故事、名人名言或者由于粮食短缺造成严重后果的小短片为“引”渗透德育。此外,针对此主题,在周末组织学生走进乡村、走进大自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去帮助农民爷爷实施简单的劳作,并让农民爷爷站在“第三方”视角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和示范。此时,教师在一旁有效引导和总结,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自己平时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需要精心照料才能得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真切地感受和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进而达到自觉珍惜食物、节约粮食的最终目的。
此外,教师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的“包饺子”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实践性,为学生德育的有效渗透提供良好平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除了体现出“设计制作”环节的元素以外,还在学生制作“饺子”过程中体现出相应的“职业体验”元素,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包饺子的全部流程。在选购、处理食材、和面、制作等环节中,学生感悟由失败走向成功,从遇到困难到解决困难的乐趣所在。包完饺子后,学生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走进社区,去慰问孤寡老人,将更多的爱带给别人,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传统美德延续下去,充分展现综合实践课程育德的具体价值。
2.营造良好德育氛围,开展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若想在教学中体现出更好的德育成效,就需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地进行德育元素的有效渗透。例如,教师可以在以“爱护环境,爱护校园,校园是我家”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对班级板报的贴画、口号、短文等素材进行“刻画”,并将相应故事进行传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逐步渗透德育,再依照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状况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上讲台上认领一个“生命种子”,分别种植一株绿色植物,期间涉及的植物特点、注意事项、生活习性等都需要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去查阅,从而在劳动实践中体会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并逐步感悟责任的意义,培养自身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优良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班级学生走进革命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古钱币博物馆、戏曲博物馆等,并在相应博物馆的游览学习中确立对应的主题,如“科研探秘”“生活体验”“思路拓展”等,让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不断拓宽自身思想维度,发展自身探究精神。
3.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爱护他人的良好品德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会和经历,逐步激发他们热爱劳作、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积极情感。
例如,“风雨同行”课程实践中,教师作为课程活动的引导者,先带领学生观看“残疾兄弟俩用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植树”这个短片,并在学生观看完毕以后创设交流合作的环节,让学生依照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他们体现出什么品质等问题,让学生在交流谈论中体会和学习无私奉献、坚定信念、不怕挫折等优良品质,最后再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还遇到和看到过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事情,并上台与大家分享。此外,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水”出发,要求学生以此为题开展讨论,通过相关资源的搜集和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实例,让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到水的难得与可贵,并养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