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语文教学主要以教会学生听、说、读、写为目的,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更是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在未来也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提高方法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气质、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特点的综合表现,所以,提高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
教学生写出好作文,我认为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作文,先做人
“文如其人”,是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思想,就会写出怎样的文章。《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是一首无私无畏的革命者的赞歌,可以想象,这样一篇文章是一个畏缩怕事、目光短浅的人所无法完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科学地认识世界。在思想品质方面,要发扬我国传统的美德和人伦思想,讲究“仁、义、理、智、信”等,做一个人格品质高尚的人,只有人的内心世界高尚了,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立意高远。所以,要作文,先做人,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一个高素质的人,首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消极悲观对生活没有信心的人,怎么会有写作的兴趣呢?只有教会学生热爱生活,才会使其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用热情、用真情去关心社会和他人,关心校园生活,关心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绝不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者,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会体味到生活的美,会发现芸芸众生的千姿百态,风光无限。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作文的内容,又何愁“无从说起、举笔忘言”呢?
二、创新方法,培养兴趣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多方面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兴趣是推动学生作文的不竭动力,这种影响甚至是终身的。学生一旦对作文感兴趣,就会自觉注意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物,就会认真写好每一篇作文。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于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如:精心设计一个能抓住好奇心的题目,或是反映学生内心深处声音的题目,或是刚刚在学生身边发生的能够触动其心灵的题目等。一个引人入胜的题目是一个好作文的开始,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感觉无从下手,言之无物,更不会有反感的情绪。学生会在一个平和的氛围中,满怀热情地完成写作。
教师可以在作文批改上打破传统的做法。如:让学生练习互相批发,由教师指导,或是用投票的方式选出优秀的作文等方法。其实学生在批改、评价其他同学的作文的同时,其自身的能力又何尝不是一种提高呢?而这种做法也必然会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并广泛认同,会在作文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以上两点只是我的浅显认识,只是抛砖引玉罢了。教师完全可以尝试其他教学环节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种创新甚至可以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尝试,何尝不可?
三、方法指导,必不可少
虽说“文无定法”,但与其它任何事物一样,写作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这些基本规律,比如:让学生认识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结构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等,说明方法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另外,开头、结尾、对应、过渡、修辞方法等技巧学生必须能恰当、灵活地运用。脱离以上的基本规律方法,学生的写作就无从谈起,学生必然会在作文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所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或偏、或乱、或无文采可言……
四、注重积累,“博积厚发”
古人云:“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时。”作文写得好与不好,当然取决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每一个环节都取决于平时是否做了充分的积累,可见抓住了积累,就奠定了基础,抓住了关键。
平时的积累包含多个方面:字、词、句、诗文等语言方面的积累;名人故事、成语典故、笑话寓言、童话神话等材料的积累;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感触,对他人精神思想的评判与吸收等方面的积累,等等。只有注意平时这些语言、材料、文化、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积累,写起文章来才会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才会为写出好文章做好准备。
一个人的生活空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就应多读书。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阅读一些好书,是非常必要的补充,很有价值。在这里需要提醒一点,并非只读文学作品,而是各方面的书都要涉猎。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做到人文方面的知识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不贫乏,做到了读书破万卷,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总之,作文教学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东西可写,更要追求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使之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学会思考与表达。“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美并在作文中呈现出来,这样的写作才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提高方法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气质、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特点的综合表现,所以,提高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
教学生写出好作文,我认为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作文,先做人
“文如其人”,是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思想,就会写出怎样的文章。《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是一首无私无畏的革命者的赞歌,可以想象,这样一篇文章是一个畏缩怕事、目光短浅的人所无法完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科学地认识世界。在思想品质方面,要发扬我国传统的美德和人伦思想,讲究“仁、义、理、智、信”等,做一个人格品质高尚的人,只有人的内心世界高尚了,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立意高远。所以,要作文,先做人,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一个高素质的人,首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消极悲观对生活没有信心的人,怎么会有写作的兴趣呢?只有教会学生热爱生活,才会使其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用热情、用真情去关心社会和他人,关心校园生活,关心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绝不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者,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会体味到生活的美,会发现芸芸众生的千姿百态,风光无限。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作文的内容,又何愁“无从说起、举笔忘言”呢?
二、创新方法,培养兴趣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多方面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兴趣是推动学生作文的不竭动力,这种影响甚至是终身的。学生一旦对作文感兴趣,就会自觉注意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物,就会认真写好每一篇作文。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于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如:精心设计一个能抓住好奇心的题目,或是反映学生内心深处声音的题目,或是刚刚在学生身边发生的能够触动其心灵的题目等。一个引人入胜的题目是一个好作文的开始,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感觉无从下手,言之无物,更不会有反感的情绪。学生会在一个平和的氛围中,满怀热情地完成写作。
教师可以在作文批改上打破传统的做法。如:让学生练习互相批发,由教师指导,或是用投票的方式选出优秀的作文等方法。其实学生在批改、评价其他同学的作文的同时,其自身的能力又何尝不是一种提高呢?而这种做法也必然会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并广泛认同,会在作文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以上两点只是我的浅显认识,只是抛砖引玉罢了。教师完全可以尝试其他教学环节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种创新甚至可以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尝试,何尝不可?
三、方法指导,必不可少
虽说“文无定法”,但与其它任何事物一样,写作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这些基本规律,比如:让学生认识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结构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等,说明方法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另外,开头、结尾、对应、过渡、修辞方法等技巧学生必须能恰当、灵活地运用。脱离以上的基本规律方法,学生的写作就无从谈起,学生必然会在作文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所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或偏、或乱、或无文采可言……
四、注重积累,“博积厚发”
古人云:“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时。”作文写得好与不好,当然取决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每一个环节都取决于平时是否做了充分的积累,可见抓住了积累,就奠定了基础,抓住了关键。
平时的积累包含多个方面:字、词、句、诗文等语言方面的积累;名人故事、成语典故、笑话寓言、童话神话等材料的积累;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感触,对他人精神思想的评判与吸收等方面的积累,等等。只有注意平时这些语言、材料、文化、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积累,写起文章来才会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才会为写出好文章做好准备。
一个人的生活空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就应多读书。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阅读一些好书,是非常必要的补充,很有价值。在这里需要提醒一点,并非只读文学作品,而是各方面的书都要涉猎。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做到人文方面的知识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不贫乏,做到了读书破万卷,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总之,作文教学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东西可写,更要追求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使之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学会思考与表达。“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美并在作文中呈现出来,这样的写作才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