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等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
  秦晖 金雁 著 语文出版社 2010.1
  
  本书是秦晖的成名作,初版于1996年。
  七十年前,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有过一次关于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级对立问题的争论,作者以此为契机,从分析旧中国“关中模式”入手,在掌握大量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社会学科学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封建社会三要素(即自然经济、宗法共同体与依附人格)在中国的社会表征,指出权贵与平民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进而对社会构成主体——农民(农民人格、农民心态、农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纵观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成功与失败,深刻分析农民的“双重性”,揭示中国社会长期固守“农业文明”之根源;横向结合苏联集体农庄和美国式农业发展道路,对农民及农民社会进行共时态的逻辑分析,从源头上探寻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此次再版,尽管经历了十几年的社会变革,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分析与认识依旧令人信服: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社会的改造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要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更重要的是改造农民文化、农民心态与农民人格,让农民“从田园诗式的农业文明中走出来,以发达的自由个性谱写出中国现代化的狂想曲。”
  
  《宋教仁传》
  吴相湘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1
  本书是吴相湘有关中华民国史研究的第一本著作,初版于1964年。
  宋教仁是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又是民初国民党的创始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对宋教仁的历史活动做了充分的考察,澄清了以往的误传和错误,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结论,可谓海内外有关宋教仁研究的奠基之作。他的某些判断与结论(诸如北京兵变的内情),已经为后来的史料所验证,这也证实了他观察的细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本书出版后,一直广受好评,至今仍是研究宋教仁与民国史的必读书。
  
  《夜来临:
  吴国桢见证的国共争斗》
  吴国桢 著,吴修垣 译 ,马军 校订、注释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9.4
  曾任国民党中宣部长、上海市长及台湾省主席的前国民党高官吴国桢,亲身经历了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五四运动、国共内战,以至两蒋台湾政权等。《夜来临——吴国桢见证的国共争斗》(Night Cometh)是他撰写于1955年的英文回忆录,原稿藏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珍稀文献室,从未刊发。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马军研究员的主持下,历经十年的艰难曲折,中文译注本终于出版。
  
  《中央乐团史(1956-1996)》
  周光蓁 著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9.12
  中央乐团曾出访欧美,与世界一流指挥卡拉扬、小泽征尔、斯维特兰诺夫,及独奏巨擘奥依斯拉赫、史顿、曼纽轩等合作,并为数以百万计的工农兵演出,熬过多次运动的争议与起跌,一度贵为全国艳羡的样板团,最终却因市场经济下的改革浪潮而解散。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乐师回忆以及文件;但李德伦的女儿李鹿指出,作者“站在了错误的立场上,为那些对改革有意见的人鸣冤叫屈”,“不仅对我父亲李德伦,对其他坚持改革开放的音乐界同仁都进行了抹黑。”
  
  《十年中越战争》
  倪创辉 著
  天行健出版社 2009.9
  30年前,一场持续十年、近百万军人参与的中越战争,给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带来重大的影响。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作者从中越历史恩怨、战争起因、兵力部署、组织指挥及参战的团以上单位的战场实况,从参战官兵生动真实的战斗过程记述,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从战例启示等方面秉笔直书,全书70多万字,系首部全面介绍这场战争的著述。
  
  《革命年代》
  高华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1
  这本集子所收的是高华最近二十年所写的部分文章,最早的一篇写于1988年,最近的一篇写于2008年11月。文章所论及的,无论是近代转型、孙科、还是延安的新话语、建国初50-60年代的社会变迁等等,都发生在一种叫做“革命”的大背景下,虽然每一次的“革命”的内容、目标不一;而文章的内容则涵盖国民革命、共产主义革命、“继续革命”,故以《革命年代》为书名。
  作者自述,这本集子既不是对革命的呐喊,也不是对革命的批驳与诘难,而是对生活其中的那个已经远去的革命年代的一份思索和纪念。
  
  《革命与反革命: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王奇生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1
  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由于近代中国革命离我们太近,我们常常因置身其中而对习以为常的问题缺乏敏感性。适度拉开一点距离,以一种“去熟悉化”的眼光来重新检视,或能引发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本书的思考即就此而展开。
  本书作者王奇生可谓当今治民国史中青年学者中之翘楚,其成名作是《党员、党权与党争》。本书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民国政治,其突出特点在于“去熟悉化”,即对民国史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挑战,譬如关于民国县长和保长的政治、生活情境、关于国民党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活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发展等等,都有新的诠释,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小玩意——玩具与美国人童年世界的变迁》
  (美)克罗斯 著 ,郭圣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1
  本书系加里•克罗斯撰写的一部商业人类学研究的重要作品,也是学科交叉研究的出色之作。作品通过近百年来美国玩具业的发展史,论述小儿的玩意儿在塑造幼儿的童年生活,培养他们兴趣,尤其在培养他们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体现的意义,并从商业人类学的角度,分析和阐明如何选择特定玩具和玩具模式,无疑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曲人鸿爪》
  张充和 口述,孙康宜 撰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
  张充和(Ch’ung-ho Chang Frankel),祖籍合肥,1913年生于上海。“合肥四姊妹”之小妹。十岁时师从朱谟钦学古文及书法。十六岁从沈传芷、张传芳、李荣忻等学昆曲。1934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抗战爆发,转往重庆,研究古乐及曲谱,并从沈尹默习书法。胜利后,于北大讲授昆曲及书法。1948年结缡傅汉思(Hans H. Frankel)。1949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载,并于家中传薪昆曲。
  
  《跨海之战》
  刘统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1
  金门以解放军完全失利告终;海南则吸取了金门的教训,在没有海空军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一江山岛战役则陆海空协同作战,迫使国民党彻底退出江浙沿海岛屿。作者利用国共双方的战争档案、电报、总结、将领回忆录等第一手资料,以三次战争为线索,展现国共双方在战略方针的较量和转变,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对战局的影响,结合地理、经济等因素,全面再现国共海上斗争的实力转换过程。
其他文献
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肯定不会决绝反对。在最浅陋的意义上,你有现代的自由,别人也有传统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社会秩序的扩展恰恰是传统演变的产物。    提及中国自由主义,我们当然会知道它的代表人物胡适,但不会有很多人知道周德伟。这不奇怪,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一个是当时对新文化至少是对《新青年》不感兴趣的北大学生。这是一对师生,但如果看自由主义的家族谱系,或
期刊
在纳粹党强有力的领导下,德国在进行种族纯净化的同时,“一体化”运动也开始荡涤文化领域。这个曾经诞生过海涅、歌德等伟大诗人的民族,开始把钢铁浇铸进了诗歌之中。第三帝国用自己的刺刀尖,高高地挑起自我讴歌的赞美诗……      “所有伟大的诗作都有历史文献的价值”——布莱希特    1933年1月30日,德国政坛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位出身贫寒的下岗画家、退伍军人,在这个注重门第和阀阅的国家里,登上了总理的
期刊
从德川幕府到现代,日本在近两百年间走向现代化的里程上,有高歌猛进,也有挫折重重。安德鲁戈登带着温情的历史笔触,以大百科全书的书写风格,在恢弘叙事的同时,亦不忘记载不同时代下的日本民众在特定年代里的悲欢乐痛。这是一曲国家主义的特洛伊史诗,也是一场草根阶级的荒原大狂欢。  阅读此书的过程,我最关注的是日本如何在二战后成功转型。作为二战灾难的始作俑者之一,战后日本被美军托管的岁月,是一种因祸得福的命运垂
期刊
在学生们引爆的罢工罢市罢学浪潮中,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工人中蕴含的无限潜力。在爱国热潮中,工人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华商赢得了市场和部分产业主导权。    1919年阴历正月,不满15岁的江元青从无锡太湖边上的一个乡村来到上海谋生活。通过一个远房亲戚的介绍,江元青进了中华书局,在印刷部当学徒。同样是谋生活,4年前,16岁的顾如发,也从苏北老家来到上海,进入日本人开的内外棉五厂,他的工作是把机器上油揩掉以便
期刊
2009年9月20日,在川东小县武胜的一个网络论坛里,出现一个“现在就开始回忆”的写作征集帖。参与者众多,短短四个月,已经征集了三十多万字的“个人青春史”。武胜的国土面积为九百六十平方公里,正好是中国的万分之一。发起者称,“莫非这是一份天意,要使《现在就开始回忆》成为中国人在上个世纪后半叶的精神和命运的‘万里挑一’的样本?!”     “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这句话是一个魔咒,把我们依次击中。
期刊
有人说世上有三种情景最美丽:骏马扬蹄奔驰,船舰破浪前进,女子旋转于华尔兹。而在最开始,因为男女的身体接触,华尔兹曾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舞蹈;随着风气的逐渐开放,华尔兹却逐渐成为优雅、轻盈的“舞中皇后”;然而自1968年以来,华尔兹舞被更加嬉皮、轻松的舞蹈替代,无可奈何地被边缘化。     旋转之罪    有一种舞蹈,曾经被卫道士们授予“三冠王”的称号:伤害身体、腐化心灵、缺乏高贵气质。无论你相信与
期刊
1759年,一本新书《范妮希尔回忆录》出现在欧洲的书店,这是妓女范妮小姐的回忆录,由英国小说家约翰克莱兰代笔。  这位范妮小姐是风流圈里的知名人物,曾经是叛乱者约翰威尔克斯的情人,约翰在他的诗歌《女人论》中专门写过《醒醒,我的范妮》一节。范妮在回忆录里添油加醋地记录了她与约翰威尔克斯等这些在伦敦政治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名人之间的趣闻。  《范妮希尔回忆录》最初出版时,并未受到太多人的关注,当范妮在次年
期刊
或许人们已经渐渐熟悉了英国石油公司(BP)的新Logo:一朵绿色基调的太阳花。经过一系列公关运动,Beyond Petroleum(“超越石油”)也取代British Petroleum(“英国石油”),成为人们对“BP”的第一印象。的确,BP对可替代能源、清洁生产、碳捕获等技术的密切关注,使它成为行业内的环保先锋。  可就在十多年前,BP还是“全球气候同盟”(Global Climate Coa
期刊
“古本江基金会”因为其资金相当于葡萄牙每年投入到文化科技教育领域中的一半,被世人称为葡萄牙“第二财政部”,古本江用自己的财富,打造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    1955年7月20日,一位普通的86岁老人在葡萄牙里斯本去世。一年之后,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古本江基金会”正式成立,这是老人在1953年立下的遗嘱中最重要的一条。  半个世纪之后,这个基金会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之一,其资金相当于葡萄牙每年投
期刊
翻开法国汉学家潘鸣啸先生所著的《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第一章的首个小标题,一下子就刺痛了我:“培养革命接班人”。  我与知青本不是一代人,也没有什么交叉点。在我的生活世界中,那个群体是那么的陌生,那个时代是那么的遥远,那种激情是那么的荒唐。但是这个标题刺痛了我,无论具体的形式有多么的不同,我们都是在“培养革命接班人”这同一个总名之下,被直至今日未曾改变过的、拥有着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