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需求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开展对策分析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我国继续教育开展的重要主体,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不仅能提升对社会人才供给的服务能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资源的作用,拓展自身的教学发展空间。本研究以岗位需求为视域,旨在为岗位需求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质量的优化提供参考,采用实地调查法与问卷分析法,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开展现状、开展策略进行系统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即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开展需要继续教育的实施能针对岗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关键词:岗位需求;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状
  中圖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108-02
  作为现代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能体现出时代性的需求,同时也要能对接各个专业岗位,结合岗位需求,以此来保障教育的开展与岗位发展相适应,为学生的岗位成长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撑。但是就当前来看,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缺乏重视,以及继续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理念等的滞后性,导致人才培养的效果不佳、继续教育的质量有待提升[1]。从岗位需求视角下探讨继续教育开展的策略,不仅能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体系的搭建提供精准的方向支撑,同时也能打通继续教育的主体关联,做到继续教育的延伸化、创新化、系统化以及针对化的实施。
  一、岗位需求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开展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的转型探索,各个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而企业本身的人才孵化与培养缺乏系统性,导致企业员工的岗位成长能力相对较慢。目前,多数大学生在毕业以后只能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难以展开新领域的延伸。因此,继续教育成为多数人群岗位成长过程中的首要选择。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不仅满足了社会大众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辅助各个现代化企业人才培养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人才的转化能力,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2]。同时,各个高职院校以岗位需求为依托开展继续教育,也能对人才培养进行细化,推动教育教学与岗位的实时互动,做好继续教育内容的灵活调整,提升教育教学对人才与社会的服务能力。
  二、岗位需求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开展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的开展缺乏重视与投入
  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的走访调查,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开展缺乏重视与投入力度,存在继续教育开展形式化等问题。
  一方面,由于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群体在自身的素养与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调查中发现,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群体中(约占63%),参加继续教育只是基于岗位的发展,以获得毕业证书为目的,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相对不足;而部分学生则是高职或者高中毕业(约占37%),知识素养差异相对较高,易导致继续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出现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学成果难以孵化等问题,导致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层对继续教育缺乏重视度。
  另一方面,继续教育的开展也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包括教育开展的实验室、实践平台等,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而是依托线上教学的形式开展,导致教育开展所需要的适应性设备不足,实践平台缺乏,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岗位发展能力难以有效提升。
  (二)教师与学生对继续教育认识及定位滞后
  从继续教育的开展来看,教师对教育本身的认识与定位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专业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存在着对继续教育认识与定位的滞后,认为继续教育就是全日制教育的浅层化,只需要将相应的内容简单阐述给学生即可,因此在教育的定位上相对较为笼统。如,部分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专业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定位上,只是简单的界定为“培养综合型人才”,而缺乏对这一定位的系统阐述[3]。此外,从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开展的实践来看,学生本身对参与继续教育的认识也相对不足,如部分学生只是将继续教育作为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跳板,而缺乏对教育内容的重视。
  (三)继续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继续教育的开展同样需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一体化,以此来引导学生对相应理论的吸收,促进自身的岗位成长与专业化发展。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专业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导致实践教学的体系不健全。甚至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层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本身就在岗位实践上,教育教学的开展只需要对其进行理论化的引导即可。这种观念不仅打破了教育本身的系统性,同时也进一步影响到继续教育育人的能力。理论的吸收需要对实践的转化,并且也需要专业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的不足。但是,由于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只能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探索,当自身理解出现偏误时,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探索的有效性。
  (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开展的形式单一
  从本研究的调查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继续教育的方式上主要包括两种,即远程在线教学和周末教学,导致继续教育开展的学时相对较短,课程设置也较为单一,甚至在教师缺乏时间的情况下,将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发送给学生,导致学生具体观看与学习的情况缺乏有效的考核。同时,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部分开展线下培训的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讲解上存在着任务型的问题,只是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方式,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导致在课程结束以后,部分学生仍不能精准把握住课程的重点[4]。
  三、岗位需求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开展的对策
  (一)立足岗位需求,加大继续教育投入
  各个高职院校在继续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以各个岗位需求为基础,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升教育教学与岗位需求之间的适应性。一方面,各个高职院校在继续教育筹备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好专业与岗位的适应性,确保专业教育内容、专业教育教学方式与岗位要求相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岗位人才目标相契合,在目标体系确定完成以后,要能围绕教学需求,加大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如部分课程教学中需要涉及到实践教学,应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对接企业的方式支撑教育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要能在线上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对线下继续教育学院的投入力度,依托学院原有的教学设备与资源,形成教师、教室、宿舍等线下继续教育教学体系,为继续教育的优化提供线下设备支撑。   (二)对接岗位工作,更新继续教育认识与定位
  岗位需求下,继续教育的开展也要以岗位工作为基础,更新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与定位,确保继续教育开展能兼顾到企业用人、学生个人发展等需求。一方面,继续教育学院中的各个专业要把握继续教育本身的特色,对教育的目标、人才培養目标等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以岗位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目标体系,如在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要能根据学生岗位的具体情况,细分专业育人目标,确保每个细分点与岗位相对应,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在通识教育结束以后,选择某一细分教学,以此确保整个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在继续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引导,将继续教育的作用功能加以阐述,并通过教育教学方式的调整,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即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5]。
  (三)拓展岗位实践,健全继续教育体系
  继续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各个高职院校要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与保障,积极打造校内继续教育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平台,健全继续教育体系。一方面,要调整传统的线上远程教学与线下双休教学方式,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与各个用人单位协商,延长教学的开展学时,进行集中教学,如在双休教学的基础上,依托寒暑假、国庆节等节日,开展线下集中培训;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方面,要根据课程开展情况,进行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教学。
  (四)创新校企合作,丰富继续教育开展形式
  继续教育的开展要打破原有的范围束缚,积极与各个企业对接,形成以校内为基础、企业授课为延伸的二元教学体系。一方面,各个高职院校可在原有的校企合作上加以创新,将教学点设置在企业内部,依托企业进行“现场化”的在职教育,将学校的师资力量配置到各个企业教学点中,对企业范围内的学生展开定期定时教学,打破原有的教学开展形式;另一方面,各个高职院校也可以对教学开展的考核机制进行调整,对接学生所在的企业,采用双重考核机制,即“教育考试+企业考核”,并将双重考核的结果纳入到对学生整体的考核过程中[6]。
  四、结语
  从岗位需求视角来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开展要以适应性人才培养为目标,健全继续教育开展的保障体系,同时也应引导继续教育教师更新自身认识,做好与岗位工作的对接。此外,继续教育的开展也需要健全体系的支撑与保障,应创新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方式,拓展岗位实践教学,丰富教育考核与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淑.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问题思索与路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42):347-348.
  [2]李莉.信息时代优化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7):114-115.
  [3]李文琼.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定位与发展[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0(03):115-118.
  [4]李淑.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的开发路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8):193-194.
  [5]陆英杰.论高职院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学分制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7):62-64.
  [6]范洪强.新时代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与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5):76-78.
  (荐稿人:高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胡甜甜)
其他文献
摘要:为应对工业4.0时代对工科人才的新要求,教育部于2017年提出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满足当代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未来发展需求。面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要进行一番新的思考。各地方工科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对院校的相关课程进行完善和创新,旨在以新工科为指引方向,培育更能满足当下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本文通过对各地方工科院校的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建设高等院校教师聘任机制,不只是构建现代化大学制度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然而,从目前改革实施状况来看,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部分高校忽略培养与聘任的关系、改革力度较弱、思想认识出现偏差。现有的人事机制及决策机制不健全,是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高等院校应主动迎合现代化大学发展方向,不断完善教师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培养机制及流动机制。本文
摘 要:随着社会审美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加,社会对高素质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逐步向综合能力素质培养过渡。然而,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观念普遍落后,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为此,本文基于OBE概念,分析其在高职艺术通识教育中的适用性。此外,还指出了高职艺术通识教育课程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包括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等。最后,从课程目标、教学形式
摘 要: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是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所编制的职业兴趣测评工具,包括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测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兴趣与适合职业,促使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探索,为教师开展职业生涯指导提供数据支持。本文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视域下,提出了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前提,四年系统进阶路线为主干道,职业规划教育动力闭环为保障机制的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新模式,形成一个系统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学
摘要:ESP指具有专门用途的英语。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提高教学开展在内容和范围上的针对性,符合职业院校的实际,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ESP视角对高职英语教师团队的培养和转型进行分析,旨在分析ESP视角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并且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开展中存在的概念理解问题、职业定位问题以及教学方法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只有从提高专业素养、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