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教材教学内容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从初中到高中,学生一下子不适应高中教材的跨度,老师对学生以前的基础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也不是很了解。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将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这使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变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层面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其次,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2、初高中教学内涵存在两大差异
(1)知识思维层次上的差异(由直观的到抽象的)。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体几何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差。相对来说,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
(2)知识体系的差异(初高中的跨度太大,人为造成的不衔接)。随着近几年新教材改革,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突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使相当一部分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陷入困境,认为数学高不可攀。
二、对策与建议
要解决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学习上的困难,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缩写并使用衔接教材
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编制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2.加强新课标的学习
教师要加强学习高中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区”要到位,解决学生知识衔接。教师应全面了解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
3.加强高初中教师的学术交流
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加强学法指导的教学,并时刻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请初中参加过课改的老师就初中课改情况及初中学法特点进行专题讲座。
4.日常教学研究教法,培养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1)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章节内容的教学,可组织阅读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以及独立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作者单位:618000四川省德阳中学)
一、学生层面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其次,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2、初高中教学内涵存在两大差异
(1)知识思维层次上的差异(由直观的到抽象的)。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体几何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差。相对来说,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
(2)知识体系的差异(初高中的跨度太大,人为造成的不衔接)。随着近几年新教材改革,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突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使相当一部分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陷入困境,认为数学高不可攀。
二、对策与建议
要解决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学习上的困难,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缩写并使用衔接教材
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编制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2.加强新课标的学习
教师要加强学习高中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区”要到位,解决学生知识衔接。教师应全面了解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
3.加强高初中教师的学术交流
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加强学法指导的教学,并时刻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请初中参加过课改的老师就初中课改情况及初中学法特点进行专题讲座。
4.日常教学研究教法,培养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1)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章节内容的教学,可组织阅读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以及独立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作者单位:618000四川省德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