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的学生教育尤其注重科学素养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对于生物这门学科来说,生物科学素养应该是对每一个学习生物的高中学生的基本要求。生物是学生认识生命、探究生命起源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发掘生物科学的本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科学的力量,并且尊重生命,同时学习到丰富的知识,抒发关于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我见解。本文就怎样使生物科学素养渗透于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主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高中生物,教学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现状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能力的优秀与否,因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尤其是高中这一阶段,成绩是老师和学生心中的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唯分数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许多老师在升学率的迫使下强硬的将知识概念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即使有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早就提出,但高中课堂大体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只是增加了许多师生互动的环节。从此可以看出,高中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还是不够重视的,渗透的程度还不够深。当然,目前的情况还是有一些改善的,在新版生物课程标准中有提到,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基本理念之一,再加上,我们现在的高中生物课程是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在学习理论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二、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研究以及社会责任。生物科学素养是一个高中生能不能学好生物的关键,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其学习的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老师教学过程的适应性。在这样一门实验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在做生物实验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三、生物科学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3.1以兴趣为导向,掌握生物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关键,对于生物来说也是一样。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讲述一些关于生物科学研究的新的发现或成就作为这堂课的开端,然后提出一些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这可以引起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比如说,在讲到基因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关于基因工程有哪些内容?这时候便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回答这个问题。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开始通过这个话题延展到书本知识上去。除了这个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走出课堂,去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在探寻植物名称的过程中介绍植物,并为植物挂上名称标牌。这是一种很好的贴近自然、了解生物的魅力的方式。
3.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正确掌握生物概念的重要原因之一。科学研究实验应当是严谨的、合科学的、合理的,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过程,孟德尔在进行大量的植物杂交试验后,发现豌豆杂交试验的最为准确,在长达八年的不懈努力下,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的重要观点,并揭示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这两个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为后世的遗传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孟德尔使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这种方法的大致流程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是生物科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了解了孟德尔的试验过程后,学生可以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生物的相关概念,还锻炼了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3.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知识的学习不只有书本知识的教授、记忆,还要通过实践去探究生物的奥秘。生物科学素养也不可能只是生物知识的堆积,还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出的科學探究能力。因此,新教材的变化有一点便是多个探究活动的安排。这些探究活动的重点各有不同,比如说,在植物的激素这一章中关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作用就是注重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将会得到良好的培养环境。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植物的“质壁分离”时,教师可以在探究实验前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是什么,(2)如何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3)变量是什么,怎么控制,(4)是不是所有细胞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学生在实验之后,根据观察所得记录实验结果,之后根据自己分析回答上述问题。探究活动带给学生的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增强,进而导致科学素养的加强。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在高中这个人生中重要的时间段,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对学生未来的一种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所有的可以利用的时刻,在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新,张君.谈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74-75.
[2] 李凯.基于实例分析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6(29):344.
[3] 周金成.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思考[J].生物学教学,2018(02):8-9.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高中生物,教学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现状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能力的优秀与否,因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尤其是高中这一阶段,成绩是老师和学生心中的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唯分数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许多老师在升学率的迫使下强硬的将知识概念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即使有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早就提出,但高中课堂大体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只是增加了许多师生互动的环节。从此可以看出,高中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还是不够重视的,渗透的程度还不够深。当然,目前的情况还是有一些改善的,在新版生物课程标准中有提到,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基本理念之一,再加上,我们现在的高中生物课程是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在学习理论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二、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研究以及社会责任。生物科学素养是一个高中生能不能学好生物的关键,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其学习的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老师教学过程的适应性。在这样一门实验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在做生物实验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三、生物科学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3.1以兴趣为导向,掌握生物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关键,对于生物来说也是一样。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讲述一些关于生物科学研究的新的发现或成就作为这堂课的开端,然后提出一些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这可以引起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比如说,在讲到基因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关于基因工程有哪些内容?这时候便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回答这个问题。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开始通过这个话题延展到书本知识上去。除了这个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走出课堂,去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在探寻植物名称的过程中介绍植物,并为植物挂上名称标牌。这是一种很好的贴近自然、了解生物的魅力的方式。
3.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正确掌握生物概念的重要原因之一。科学研究实验应当是严谨的、合科学的、合理的,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过程,孟德尔在进行大量的植物杂交试验后,发现豌豆杂交试验的最为准确,在长达八年的不懈努力下,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的重要观点,并揭示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这两个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为后世的遗传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孟德尔使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这种方法的大致流程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是生物科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了解了孟德尔的试验过程后,学生可以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生物的相关概念,还锻炼了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3.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知识的学习不只有书本知识的教授、记忆,还要通过实践去探究生物的奥秘。生物科学素养也不可能只是生物知识的堆积,还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出的科學探究能力。因此,新教材的变化有一点便是多个探究活动的安排。这些探究活动的重点各有不同,比如说,在植物的激素这一章中关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作用就是注重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将会得到良好的培养环境。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植物的“质壁分离”时,教师可以在探究实验前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是什么,(2)如何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3)变量是什么,怎么控制,(4)是不是所有细胞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学生在实验之后,根据观察所得记录实验结果,之后根据自己分析回答上述问题。探究活动带给学生的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增强,进而导致科学素养的加强。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在高中这个人生中重要的时间段,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对学生未来的一种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所有的可以利用的时刻,在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新,张君.谈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74-75.
[2] 李凯.基于实例分析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6(29):344.
[3] 周金成.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思考[J].生物学教学,2018(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