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质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必须以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创新人格为保障,努力使学生形成并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究式”学习和语文自主实践活动得以实现。
【关键词】贯彻 课改精神 培养 创新能力
挖掘课文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课文是“文道”的统一体。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用词造句、构段连篇没有固定的模式。课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传递也具有间接性、模糊性等特点,同样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同一篇文章,因为阅读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及经验积累,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把隐藏的认知过程充分显示出来,在充分“求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正误和优劣,并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选择最佳答案或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在学了《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后,教师提出“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并说出各自的理由”,大部分学生说是喜欢小白兔,因为它会生存,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有永远吃不完的果实。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到头来只能向别人去讨饭。有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小灰兔也有可爱之处,它懂礼貌,当老山羊送给它一车白菜时,它赶忙说声“谢谢”;它不惜力气,帮助老山羊收白菜,这就是助人为乐的表现。它生来就是吃现成的或者是靠别人的喂养,这是动物的本性,不懂得种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应该挨批评。”说得多好啊!说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应当僵化地绝对排他地去追求“统一”,教师要在学生个体差异性上做文章,为此就要鼓励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新见解、新观点、新思路,提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提出一些乍听起来有违常规,有悖常理,甚至是荒唐无稽的问题。要以尊重、宽容、接纳、赞赏、激励为主对待学生、处理师生关系、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创新人才是教学的准则和法宝。面对一些超越教师预料的独特看法,尽管有些想法可能偏颇,有的表述可能欠妥,但是,只要没有大错,就应当给予扶植、肯定、支持,而使其彰显,凸现求异思维,显出创新的萌芽。
强化“探究式学习”和“发现法”,在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知识唯一的占有者和传递者,教材也不是不容怀疑的文本。教材应成为师生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的中介,为此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探究和创造的契机,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周围事物、对现实世界进入观察和认识。努力缩短语言文字与事物之间的距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在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学习《乌鸦喝水》一课,针对“乌鸦还能用别的办法喝到水吗”这一问题学生展开讨论,想出了许多办法。例如:把瓶子倾倒,使水流到瓶口,可以喝到水;从野外衔一根麦秸儿把它的一端伸进瓶子里的水中……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到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使每个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使学生真正能够“探究”,有所“发现”。特别是能有一点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教师就要热情鼓励。此外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见解中得到启示。教师在其中的任务主要是观察小组中学生的互动情况,评价学生学习和合作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表扬。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质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必须以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创新人格为保障,努力使学生形成并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究式”学习和语文自主实践活动得以实现。
【关键词】贯彻 课改精神 培养 创新能力
挖掘课文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课文是“文道”的统一体。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用词造句、构段连篇没有固定的模式。课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传递也具有间接性、模糊性等特点,同样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同一篇文章,因为阅读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及经验积累,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把隐藏的认知过程充分显示出来,在充分“求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正误和优劣,并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选择最佳答案或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在学了《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后,教师提出“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并说出各自的理由”,大部分学生说是喜欢小白兔,因为它会生存,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有永远吃不完的果实。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到头来只能向别人去讨饭。有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小灰兔也有可爱之处,它懂礼貌,当老山羊送给它一车白菜时,它赶忙说声“谢谢”;它不惜力气,帮助老山羊收白菜,这就是助人为乐的表现。它生来就是吃现成的或者是靠别人的喂养,这是动物的本性,不懂得种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应该挨批评。”说得多好啊!说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应当僵化地绝对排他地去追求“统一”,教师要在学生个体差异性上做文章,为此就要鼓励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新见解、新观点、新思路,提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提出一些乍听起来有违常规,有悖常理,甚至是荒唐无稽的问题。要以尊重、宽容、接纳、赞赏、激励为主对待学生、处理师生关系、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创新人才是教学的准则和法宝。面对一些超越教师预料的独特看法,尽管有些想法可能偏颇,有的表述可能欠妥,但是,只要没有大错,就应当给予扶植、肯定、支持,而使其彰显,凸现求异思维,显出创新的萌芽。
强化“探究式学习”和“发现法”,在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知识唯一的占有者和传递者,教材也不是不容怀疑的文本。教材应成为师生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的中介,为此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探究和创造的契机,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周围事物、对现实世界进入观察和认识。努力缩短语言文字与事物之间的距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在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学习《乌鸦喝水》一课,针对“乌鸦还能用别的办法喝到水吗”这一问题学生展开讨论,想出了许多办法。例如:把瓶子倾倒,使水流到瓶口,可以喝到水;从野外衔一根麦秸儿把它的一端伸进瓶子里的水中……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到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使每个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使学生真正能够“探究”,有所“发现”。特别是能有一点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教师就要热情鼓励。此外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见解中得到启示。教师在其中的任务主要是观察小组中学生的互动情况,评价学生学习和合作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表扬。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质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必须以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创新人格为保障,努力使学生形成并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究式”学习和语文自主实践活动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