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递发展,调度安全风险管理的投资明显增多,2011年,调度安全管理开始引进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安全风险管理对夯实调度基础、提高调度安全可靠性发挥了独特作用。本位对新形势下调度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调度;安全管理;风险管理
近几年,笔者目睹了调度安全管理的点滴变化,感悟了风险管理的神奇效力,也有了几点小小体会。
一、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解决了调度安全管理“盲人摸象”的问题
在以往的调度安全管理中,侧重于对问题表象的管理,习惯于把问题孤立起来看待,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对为什么发生违章指挥、安全问题揭示了什么规律,没有形成直观认识。往往是什么问题发生了,立马就抓什么工作,哪里出了漏洞,就重点弥补哪些短板,各级管理人员也成了四处灭火的“消防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了标漏了本。2011年,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后,调度所在安全管理中果断采用安全风险管理的识别和研判方法,清晰辨认调度风险点和危险源,明确标识管控重点,完善防控措施。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的引进,使调度安全管理的脉络清晰了、主线突出了,知道了什么是重点、哪里有短板,抓住了调度安全的“牛鼻子”。实践证明,调度安全管理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能在事先识别的风险点中找到“影子”,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在调度安全管理中只要顺着风险点这根“藤”,就能准确找到调度安全问题这个“瓜”,进而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二、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解决了调度安全管理“亡羊补牢”的问题
引进安全风险管理以前,在调度安全管理中主要采取的是“问题分析、结果考核、警示教育”的“秋后算账”管理模式,眼巴巴地等着问题发生,然后大张旗鼓地分析原因、认定责任,最后是考核、处罚,警示教育,意图通过结果考核,倒逼调度员遵章守纪。但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缺陷。一方面,时间一长,调度员就“好了伤疤忘了痛”,曾经的错事再次发生了、以往的违章又出现了,屡禁不止、反复发生。另一方面,一味地搞分析、谈考核,日积月累,干群关系就容易紧张,同志们的怨气就越积越大,工作就变得消极。
引进安全风险管理以后,借用风险预警和过程控制的方法,提前把风险点和危险源告知调度员,使其警觉并加以防控,及时规避安全险情,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再通过干部包保、盯控、写实、指导等多种形式,对整个作业流程进行监督,及早纠正过程偏差。通过采取这种“源头预警、过程控制”的“事前诸葛亮”的管理模式,有效规避了调度安全风险,消除了安全险情。
三、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解决了调度安全管理“单打独斗”的问题
传统的调度安全管理观点是“管理的主体就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这种观点主张“通过奖惩来引导干部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靠强化干部作用保安全”,在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在调度安全管理中过多地依赖干部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干部检查监督、包保盯控等手段来排查隐患,弥补短板,而调度员在日常指挥中较为消极、被动, “领导让干啥就干啥”,依赖思想严重,在处罚的“威慑”下应付工作。往往领导干部要求的标准是“1”,到了中层干部就折扣为“0.8”,到班组就变成了“0.5”,再到调度岗位就只有“0.1”,层层弱化,逐级降标,慢慢就形成了“领导喊得凶、职工放得松”的“上粗下松”的局面。
安全风险管理观点是“管理的主体是风险”,这种观点强调“通过全员参与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在这个观点的支撑下,事先把调度安全的所有风险点和危险源都识别出来,然后根据岗位职责分工,将识别、研判的风险点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作业环节,使安全风险点人人明白,全员参与,全员防范,解决了领导唱“独角戏”的问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自引进安全风险管理以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调度安全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解决了一大批调度安全的突出问题,说明这种管理方法十分有效,也非常适合调度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特点。对此,我有几点小小思考。
(一)安全风險管理必须长期化。
19世纪30年代,安全风险管理在美国提出后,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摸索,才逐步成熟、规范。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后,航天、海关等行业经过了数十年运用,才显现成效。2011年12月23日,铁路才正式引进安全风险管理,而今尚未满“周岁”,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看清形势,端正态度,久久为功,长抓不懈。
(二)安全风险管理必须动态化。
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是风险,因此,安全风险点的管控是一个动态过程。旧的管住了,新的还会出现,而且旧的风险点一旦“气候”适宜,还有可能反弹;低等级风险点可能险情扩大了,高等级风险点可能不再那么危险了。所以,必须要有辩证思维,在新设备、新技术使用以及规章制度、行车方式、人员结构、作业环境等发生变化时,动态识别和研判安全风险,实现对安全风险点的动态管控。
(三)安全风险管理必须务实化。
安全风险管理特别是确定风险点必须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测,闭门编天书,防止把安全风险管理喊成了一个口号。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历史规律、经验教训、岗位特点、作业性质等综合因素,识别风险影响范围、发生原因和潜在后果,只有把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结合起来、与运输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突出风险管控作用,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
结束语: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安全风险管理得到相关工作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可以向长期化、动态化、务实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调度;安全管理;风险管理
近几年,笔者目睹了调度安全管理的点滴变化,感悟了风险管理的神奇效力,也有了几点小小体会。
一、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解决了调度安全管理“盲人摸象”的问题
在以往的调度安全管理中,侧重于对问题表象的管理,习惯于把问题孤立起来看待,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对为什么发生违章指挥、安全问题揭示了什么规律,没有形成直观认识。往往是什么问题发生了,立马就抓什么工作,哪里出了漏洞,就重点弥补哪些短板,各级管理人员也成了四处灭火的“消防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了标漏了本。2011年,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后,调度所在安全管理中果断采用安全风险管理的识别和研判方法,清晰辨认调度风险点和危险源,明确标识管控重点,完善防控措施。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的引进,使调度安全管理的脉络清晰了、主线突出了,知道了什么是重点、哪里有短板,抓住了调度安全的“牛鼻子”。实践证明,调度安全管理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能在事先识别的风险点中找到“影子”,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在调度安全管理中只要顺着风险点这根“藤”,就能准确找到调度安全问题这个“瓜”,进而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二、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解决了调度安全管理“亡羊补牢”的问题
引进安全风险管理以前,在调度安全管理中主要采取的是“问题分析、结果考核、警示教育”的“秋后算账”管理模式,眼巴巴地等着问题发生,然后大张旗鼓地分析原因、认定责任,最后是考核、处罚,警示教育,意图通过结果考核,倒逼调度员遵章守纪。但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缺陷。一方面,时间一长,调度员就“好了伤疤忘了痛”,曾经的错事再次发生了、以往的违章又出现了,屡禁不止、反复发生。另一方面,一味地搞分析、谈考核,日积月累,干群关系就容易紧张,同志们的怨气就越积越大,工作就变得消极。
引进安全风险管理以后,借用风险预警和过程控制的方法,提前把风险点和危险源告知调度员,使其警觉并加以防控,及时规避安全险情,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再通过干部包保、盯控、写实、指导等多种形式,对整个作业流程进行监督,及早纠正过程偏差。通过采取这种“源头预警、过程控制”的“事前诸葛亮”的管理模式,有效规避了调度安全风险,消除了安全险情。
三、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解决了调度安全管理“单打独斗”的问题
传统的调度安全管理观点是“管理的主体就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这种观点主张“通过奖惩来引导干部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靠强化干部作用保安全”,在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在调度安全管理中过多地依赖干部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干部检查监督、包保盯控等手段来排查隐患,弥补短板,而调度员在日常指挥中较为消极、被动, “领导让干啥就干啥”,依赖思想严重,在处罚的“威慑”下应付工作。往往领导干部要求的标准是“1”,到了中层干部就折扣为“0.8”,到班组就变成了“0.5”,再到调度岗位就只有“0.1”,层层弱化,逐级降标,慢慢就形成了“领导喊得凶、职工放得松”的“上粗下松”的局面。
安全风险管理观点是“管理的主体是风险”,这种观点强调“通过全员参与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在这个观点的支撑下,事先把调度安全的所有风险点和危险源都识别出来,然后根据岗位职责分工,将识别、研判的风险点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作业环节,使安全风险点人人明白,全员参与,全员防范,解决了领导唱“独角戏”的问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自引进安全风险管理以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调度安全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解决了一大批调度安全的突出问题,说明这种管理方法十分有效,也非常适合调度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特点。对此,我有几点小小思考。
(一)安全风險管理必须长期化。
19世纪30年代,安全风险管理在美国提出后,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摸索,才逐步成熟、规范。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后,航天、海关等行业经过了数十年运用,才显现成效。2011年12月23日,铁路才正式引进安全风险管理,而今尚未满“周岁”,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看清形势,端正态度,久久为功,长抓不懈。
(二)安全风险管理必须动态化。
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是风险,因此,安全风险点的管控是一个动态过程。旧的管住了,新的还会出现,而且旧的风险点一旦“气候”适宜,还有可能反弹;低等级风险点可能险情扩大了,高等级风险点可能不再那么危险了。所以,必须要有辩证思维,在新设备、新技术使用以及规章制度、行车方式、人员结构、作业环境等发生变化时,动态识别和研判安全风险,实现对安全风险点的动态管控。
(三)安全风险管理必须务实化。
安全风险管理特别是确定风险点必须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测,闭门编天书,防止把安全风险管理喊成了一个口号。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历史规律、经验教训、岗位特点、作业性质等综合因素,识别风险影响范围、发生原因和潜在后果,只有把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结合起来、与运输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突出风险管控作用,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
结束语: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安全风险管理得到相关工作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可以向长期化、动态化、务实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