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规章制度就是企业的“内部立法”,是生产经营管理行为的准绳。国家在法律法规建設上的一些规范做法值得公司借鉴,反观一些公司的制度建设工作,由于体制机制调整和人为等因素,显现出一些薄弱点和问题,需在实践中克服、调整和完善。
一、公司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制度顶层设计需加强
制度顶层设计作是制度建设的关键,一些公司制度建设中,重建设、轻设计。主要问题是站在宏观角度对制度进行系统设计不够,站在长远的角度对制度涉及的管理进行定位设计不够,站在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全要素角度进行工作设计和科学合理地划分权责及精细制度管理不够。
(二)制度内容需完善
制度内容可在违规处罚方面进行强化。国家法律法规比较注重违法责任的追究和惩处,每部法律都有专章专节规定。目前一些公司制度从结构上来看,主要包括适用范围、术语定义、风险、职责、管理内容、记录等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比,在违规处罚方面有的是蜻蜓点水,有的是语焉不详,有的基本不涉及,导致责任追究力度不强。
(三)制度治理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1、制度管理不完善。有的制度之间不匹配,无衔接,个别形成了权力孤岛、管理孤岛,留下了管理漏洞和瑕疵。
2、部门利益制度化。个别部门将制度建设作为跑马圈地划分利益范围的工具,通过制度为小部门、小团体开便道、留后路。有利益的争着定制度——造成制度冲突;有困难的相互推脱 ——造成制度空白。
3、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原则性规定多,要求干什么事的内容多,要求如何干的内容少。流程描述简单、粗糙,接口不严密。
4、制度设计主观化。有的部门的主要领导没亲自研究和参与制度的设计和制定,全权交由工作人员单独制定完成,公司先进的理念和思想未能全面体现在制度上。
5、制度缺乏灵魂和融入公司的战略。文化理念、管理思想、公司战略未被转化为、细化为、具体的规范。引领的、倡导的与执行的不统一。
二、公司制度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一)构建全面有效的制度论证审核机制
制度建设中充分有效的论证是实现制度去伪存真、理性正确的有效方法,通过反复、充分的讨论审核,制度当中存在的瑕疵和不足被一一暴露出来进行优化和完善。同时通过讨论审核,也是对制度内容的一次理性的实践检验,消除和减少脱离实际、偏离主题的现象。形成了从业务层面到决策层面、从纵向到横向的全方位制度审核论证机制。
(二)制度调整与策略选择
企业随着环境、结构和要素的变化,制度需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发展,是采取渐进调整还是激进改革?从社会控制的角度看:
——渐进调整:控制能力>总风险(转型风险+改革风险);
——激进改革:总风险>控制能力。
策略选择:从企业风险与改革必要性的二元关系看,企业风险越大,则调整或改革必要性越强。故在风险最大化阶段要加强改革,但又可能会出现:转型风险+改革风险> 风险控制能力。建议:
(1)高风险阶段的策略:企业高风险时期,采取渐进调整方式,使之总风险小于控制能力。
(2)低风险阶段策略:企业低风险时期,采取力度较大的改革,保证总风险小于控制能力。
(三)制度和企业的协调发展
制度建设有三种观点:一是制度超前论,制度应该超前于企业实际,引领企业发展。二是制度保守论,制度应该略慢于企业变革,起到秩序稳定的作用。三是制度与企业协调发展论,既不超前,也不滞后,同步发展。
当前一些公司面临较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建议采取第三种主张,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制度建设,实现制度与企业的协调发展,但宣传工作可现行,积极宣贯先进的思想与理念,引领企业的发展。
(四)制度规范性和创新性关系
实践中人们常常问到这样的问题:“大家都按照制度模式化操作,那怎么进行创新”?实际上,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是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呈稳定和动态的统一的,长年一成不变的规范不一定是适应的规范,经常变化的规范也不一定是好规范,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实现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变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需稳定的就稳定,需动态的就动态,这种稳定与动态是受企业的行业性质、产业特征、企业人员素质、企业环境、企业领导的个人因素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的。企业应该依据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控制和调节的企业管理制度的稳定性与动态性,从而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五)坚持文化理念融入制度
文化理念是制度的灵魂,赋予文化理念内涵的制度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制度。制度是文化理念的载体,它不仅仅是实现一种约束,更是对一种文化形成的促进和维护。文化理念指引制度,制度规范员工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充实、延展企业文化。
规章制度与文化、法律之间的关系:规章制度以企业文化为内核,以国家法律为底线,形成企业管理的内聚力。企业作为一个社会法人,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影响组织的思维方式、引导组织的行为方式;国家法律确定企业行为规范的底线,明确哪些事情不能做。
(六)制度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
现代化企业管理是以重视做人的柔性管理为标志的。制度化的规范管理不能只是一套形式上的规范,它更有存在于人性中和业务发展中的内在的根据和逻辑。员工如果不能理解和掌握在管理形式之下的内涵,那么再好的管理制度也只会流于形式。从简单的管理入手,更容易培养员工科学的、职业化的工作习惯。因此在制度设计和制定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人性的要求,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强化制度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使制度又管用,员工又喜欢。
一、公司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制度顶层设计需加强
制度顶层设计作是制度建设的关键,一些公司制度建设中,重建设、轻设计。主要问题是站在宏观角度对制度进行系统设计不够,站在长远的角度对制度涉及的管理进行定位设计不够,站在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全要素角度进行工作设计和科学合理地划分权责及精细制度管理不够。
(二)制度内容需完善
制度内容可在违规处罚方面进行强化。国家法律法规比较注重违法责任的追究和惩处,每部法律都有专章专节规定。目前一些公司制度从结构上来看,主要包括适用范围、术语定义、风险、职责、管理内容、记录等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比,在违规处罚方面有的是蜻蜓点水,有的是语焉不详,有的基本不涉及,导致责任追究力度不强。
(三)制度治理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1、制度管理不完善。有的制度之间不匹配,无衔接,个别形成了权力孤岛、管理孤岛,留下了管理漏洞和瑕疵。
2、部门利益制度化。个别部门将制度建设作为跑马圈地划分利益范围的工具,通过制度为小部门、小团体开便道、留后路。有利益的争着定制度——造成制度冲突;有困难的相互推脱 ——造成制度空白。
3、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原则性规定多,要求干什么事的内容多,要求如何干的内容少。流程描述简单、粗糙,接口不严密。
4、制度设计主观化。有的部门的主要领导没亲自研究和参与制度的设计和制定,全权交由工作人员单独制定完成,公司先进的理念和思想未能全面体现在制度上。
5、制度缺乏灵魂和融入公司的战略。文化理念、管理思想、公司战略未被转化为、细化为、具体的规范。引领的、倡导的与执行的不统一。
二、公司制度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一)构建全面有效的制度论证审核机制
制度建设中充分有效的论证是实现制度去伪存真、理性正确的有效方法,通过反复、充分的讨论审核,制度当中存在的瑕疵和不足被一一暴露出来进行优化和完善。同时通过讨论审核,也是对制度内容的一次理性的实践检验,消除和减少脱离实际、偏离主题的现象。形成了从业务层面到决策层面、从纵向到横向的全方位制度审核论证机制。
(二)制度调整与策略选择
企业随着环境、结构和要素的变化,制度需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发展,是采取渐进调整还是激进改革?从社会控制的角度看:
——渐进调整:控制能力>总风险(转型风险+改革风险);
——激进改革:总风险>控制能力。
策略选择:从企业风险与改革必要性的二元关系看,企业风险越大,则调整或改革必要性越强。故在风险最大化阶段要加强改革,但又可能会出现:转型风险+改革风险> 风险控制能力。建议:
(1)高风险阶段的策略:企业高风险时期,采取渐进调整方式,使之总风险小于控制能力。
(2)低风险阶段策略:企业低风险时期,采取力度较大的改革,保证总风险小于控制能力。
(三)制度和企业的协调发展
制度建设有三种观点:一是制度超前论,制度应该超前于企业实际,引领企业发展。二是制度保守论,制度应该略慢于企业变革,起到秩序稳定的作用。三是制度与企业协调发展论,既不超前,也不滞后,同步发展。
当前一些公司面临较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建议采取第三种主张,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制度建设,实现制度与企业的协调发展,但宣传工作可现行,积极宣贯先进的思想与理念,引领企业的发展。
(四)制度规范性和创新性关系
实践中人们常常问到这样的问题:“大家都按照制度模式化操作,那怎么进行创新”?实际上,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是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呈稳定和动态的统一的,长年一成不变的规范不一定是适应的规范,经常变化的规范也不一定是好规范,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实现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变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需稳定的就稳定,需动态的就动态,这种稳定与动态是受企业的行业性质、产业特征、企业人员素质、企业环境、企业领导的个人因素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的。企业应该依据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控制和调节的企业管理制度的稳定性与动态性,从而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五)坚持文化理念融入制度
文化理念是制度的灵魂,赋予文化理念内涵的制度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制度。制度是文化理念的载体,它不仅仅是实现一种约束,更是对一种文化形成的促进和维护。文化理念指引制度,制度规范员工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充实、延展企业文化。
规章制度与文化、法律之间的关系:规章制度以企业文化为内核,以国家法律为底线,形成企业管理的内聚力。企业作为一个社会法人,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影响组织的思维方式、引导组织的行为方式;国家法律确定企业行为规范的底线,明确哪些事情不能做。
(六)制度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
现代化企业管理是以重视做人的柔性管理为标志的。制度化的规范管理不能只是一套形式上的规范,它更有存在于人性中和业务发展中的内在的根据和逻辑。员工如果不能理解和掌握在管理形式之下的内涵,那么再好的管理制度也只会流于形式。从简单的管理入手,更容易培养员工科学的、职业化的工作习惯。因此在制度设计和制定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人性的要求,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强化制度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使制度又管用,员工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