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感慨:学好语文很不容易,因此或是顺其自然,成绩平平;或是心血来潮,偶见用功,亦不见效果。实际上,这样的结果很正常。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花的工夫是不够的,机械记忆式的积累、蜻蜓点水式的思考,注定了语文成绩停滞不前。通过众多实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抓住这一学科的学习重点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通常说的“习惯出能力”,语文这门学科在这方面的体现尤为如此。通过对身边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学生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首先,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教师讲不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还有助于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可以了解许多相关的背景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所谓“开卷有益”,其积极意义大概于此。当然并不是说字字都要查找,要查的是自己没有把握的内容,特别是容易让人臆断或想当然的知识点。
其次,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从目前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书写不规范是一个明显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语文成绩不错,但高考成绩不甚理想,其中书写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现在网上阅卷的形式让不少书写不规范的学生的缺点暴露无遗。平时阅卷,教师出于习惯、同情等原因,打分偏高,而在高考阅卷中,评分相对较客观,得分自然就偏低。这里我们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书写工整规范,不是说书法要有多好,主要是指基本能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就行。只要平时有意识的训练,应该问题不大。
第三,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读书看报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把握时代脉搏,同时还可以学习别人的独特思维、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增强自己的才、学、识。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读书看报、不善思考的人,要想取得优异成绩是很难的,尤其是语文。当然,很多学生可能会说,在作业很多的情况下,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但实际上哪怕每天花10到20分钟的时间也就够了,关键是个习惯,主要在于坚持,时间靠自己去挤,总会有的。
第四,勤于练笔的习惯。阅读时强调摘抄,抄写的目的是强迫自己去阅读,去积累写作素材。只有深入地读进去,才能提高阅读的层次。不仅要读,还要写,读与写是相互作用的。我们提倡学生有个随笔本,便于及时地把自己的感悟和对问题的思考写下来。不少学校有写周记的做法,但我们不提倡简单的自由的周记,最好是有明确主题和训练目的的练笔。我们相信,勤练笔,有助于语文成绩实现较大的飞跃。
二、在阅读与写作上下大工夫
根据中考、高考试卷的分析,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不外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究其原因,纵然有许多客观因素,但学生们有限的阅读面、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不能不说是影响阅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认为,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再忙的学习,也应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也是语文复习备考易被忽视而却不应被忽略的复习内容之一。
首先,选择一些内涵丰厚、知识性强,有利于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读物,特别是对考场作文有帮助的报刊。常见的小说、散文、杂文等方面的杂志在一般书报亭都有出售,必要时应征订一些,以方便正常阅读。
其次,注意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技能。语文的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语言感知。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力是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读书的关键是读。只有通过读才能品尝到文章的思想与内涵。通过阅读,可以感受人物的形象,把握作品的价值取向,特别是注意学习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进一步领略其中的观点内容、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等。
二是技法鉴赏。在阅读典范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时,一定要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思路,特别是要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作品的内涵,从中找到运用合适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和风格,充分发挥自身长处。
三是善于比较。这对思维的要求要高一些。学习同类文章,如果能就其立意、文体、构思、语言、题材等方面进行一定的鉴赏,眼光的穿透力再强一些,能够归纳其共性,学会活用,在辨识中学会整体性比较,认识到各自的优缺点,进而整合、融合,就会形成自己的文学批评能力。
最后,在作文训练上,我们主要做法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扬长避短,记叙文多在“情”上做文章,在描写手法上分点训练,学会抒情,以情动人;议论文多在“理”上做文章,在论证方式上分点训练,学会说理,以理服人。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通常说的“习惯出能力”,语文这门学科在这方面的体现尤为如此。通过对身边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学生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首先,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教师讲不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还有助于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可以了解许多相关的背景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所谓“开卷有益”,其积极意义大概于此。当然并不是说字字都要查找,要查的是自己没有把握的内容,特别是容易让人臆断或想当然的知识点。
其次,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从目前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书写不规范是一个明显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语文成绩不错,但高考成绩不甚理想,其中书写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现在网上阅卷的形式让不少书写不规范的学生的缺点暴露无遗。平时阅卷,教师出于习惯、同情等原因,打分偏高,而在高考阅卷中,评分相对较客观,得分自然就偏低。这里我们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书写工整规范,不是说书法要有多好,主要是指基本能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就行。只要平时有意识的训练,应该问题不大。
第三,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读书看报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把握时代脉搏,同时还可以学习别人的独特思维、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增强自己的才、学、识。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读书看报、不善思考的人,要想取得优异成绩是很难的,尤其是语文。当然,很多学生可能会说,在作业很多的情况下,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但实际上哪怕每天花10到20分钟的时间也就够了,关键是个习惯,主要在于坚持,时间靠自己去挤,总会有的。
第四,勤于练笔的习惯。阅读时强调摘抄,抄写的目的是强迫自己去阅读,去积累写作素材。只有深入地读进去,才能提高阅读的层次。不仅要读,还要写,读与写是相互作用的。我们提倡学生有个随笔本,便于及时地把自己的感悟和对问题的思考写下来。不少学校有写周记的做法,但我们不提倡简单的自由的周记,最好是有明确主题和训练目的的练笔。我们相信,勤练笔,有助于语文成绩实现较大的飞跃。
二、在阅读与写作上下大工夫
根据中考、高考试卷的分析,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不外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究其原因,纵然有许多客观因素,但学生们有限的阅读面、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不能不说是影响阅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认为,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再忙的学习,也应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也是语文复习备考易被忽视而却不应被忽略的复习内容之一。
首先,选择一些内涵丰厚、知识性强,有利于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读物,特别是对考场作文有帮助的报刊。常见的小说、散文、杂文等方面的杂志在一般书报亭都有出售,必要时应征订一些,以方便正常阅读。
其次,注意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技能。语文的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语言感知。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力是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读书的关键是读。只有通过读才能品尝到文章的思想与内涵。通过阅读,可以感受人物的形象,把握作品的价值取向,特别是注意学习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进一步领略其中的观点内容、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等。
二是技法鉴赏。在阅读典范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时,一定要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思路,特别是要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作品的内涵,从中找到运用合适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和风格,充分发挥自身长处。
三是善于比较。这对思维的要求要高一些。学习同类文章,如果能就其立意、文体、构思、语言、题材等方面进行一定的鉴赏,眼光的穿透力再强一些,能够归纳其共性,学会活用,在辨识中学会整体性比较,认识到各自的优缺点,进而整合、融合,就会形成自己的文学批评能力。
最后,在作文训练上,我们主要做法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扬长避短,记叙文多在“情”上做文章,在描写手法上分点训练,学会抒情,以情动人;议论文多在“理”上做文章,在论证方式上分点训练,学会说理,以理服人。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