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釜山是经过近代化进程形成的代表性城市。 由于这些特点,釜山在现代化进程中展示了城市变化的特点。 因此,该研究对釜山近代化进程的历史和文化景观进行了分析。 该研究结果使釜山变成了现代城市,具有结合朝鲜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独特景观。 本研究成果可作为现代城市发展进程的参考。
关键词:釜山;近代化;历史景观;景观分析
引言
通过近代化进程,韩国各个城市都经历了变化的过程。 特别是,釜山是经过现代化进程,转变为殖民地城市的港口城市。 因此,釜山是韩国代表性的现代城市之一。 因此,釜山很好地体现了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变化的特点。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要以韩国最大港口城市釜山为对象,分析有关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和文化景观。 此外,本次研究还分析了现代设施和城市空间的形成。 此次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我国城市近代化进程研究中的理论基础资料。
研究方法
该研究分析了韩国港口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文化景观。 此次研究的地点是韩国釜山。 釜山是韩国第二大城市,也是第一个港口城市。 釜山在开放港口时也是主要城市之一。 为此,釜山被选为研究用地。 研究方法首先是通过文献调查进行的。 在此次研究中,对与釜山相关的各种文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文学作品使用了论文,书籍和相关文章。 这项研究在开展文学研究后,访问了釜山,并实施了《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包括观察和访谈。 为了观察,研究人员会亲自访问相关机构或文化遗址。 而采访也深入进行。 研究人员对熟知釜山历史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研究人员随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釜山的特点
釜山位于韩国东南部,地理上与日本非常接近。 从釜山到日本的距离是250公里。 因此,釜山地理位置靠近海边,因此被用作与日本进行贸易和外交的门户。 而且朝鲜时代,釜山被用作军事枢纽,因为日本侵略者很多。 朝鲜时代,釜山是个小港口。 那个时代的釜山包括在行政区的东莱。 从朝鲜时代开始,这里就被用作日本居民团体。 这些日本集体住宅区被称为"草梁倭馆"。 昭良倭馆被划分为日本商人聚集于此进行国际贸易的空间和政府进行外交活动的场所。
草梁倭馆
朝鲜有很多倭馆。 代表性的倭馆是位于釜山的草梁倭馆。 超量倭馆的空间构成可以分为两个。 这种空间结构分为东空间和西空间。 在东边空间,一般由商人主要进行经济活动。 在西侧空间,朝鲜和日本的外交活动主要是为了政府管理。 此外,草梁倭馆内还设有供日本人居住的住宿设施。 草梁倭馆的空间是由日本人形成的。 因此,草梁倭馆的空间构成特点很好地体现了日本的特性。
釜山的近代化
1864年,日本政府将向美国开放港口。 日本政府以与西方国家开港方式相同的方式开港。 这种开放始于1876年的江华岛条约。 因此,根据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釜山港将开放。 当时釜山港是一个非常小的渔村的港口。 但开港以后,釜山港迎来了很多外国人。 通过开港,釜山变成了近代城市。 釜山通过近代化过程体现出传统城市和近代城市共存的双重特性。 日本政府以釜山的草梁倭馆为中心,发展了釜山。 日本将以超量倭馆为中心,拥有该地区的行政权。 另外,日本政府在该地区以政治、经济、军事目的建造了多种建筑物。 这时的建筑是日式建筑。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式建筑也在该地区建成。 还设置了港湾、铁路等社会基础设施。 人口方面,日本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来自日本的许多贸易商居住在这里。
1.近代城市的社会基础设施
日本政府开放港口后,在釜山地区设置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基础设施。 首先,日本为掠夺朝鲜而设立了港口。 这些港湾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连接铁路和港湾。 这些铁路和港口的连接是大陆侵略的目标。 而且这种社会基础设施的扩充使日本人居住地区进一步扩大。 这些设施特别为日本人提供了方便。 铁路以釜山为始发站,扩展到了全国。 釜山是铁路的起点。 因此,日本政府非常重视釜山的铁路建设。 这样的铁路为日本人提供了移居的便利。 此外,这些铁路还起到了军事设施的作用。 因为朝鲜开放港口后,日本与中国和俄罗斯开战。 当时朝鲜的铁路设施被用作转移军需物资的手段。 另外,日本政府还设立了釜山站。 而且日本政府为了进行国际贸易而设立了海关。 这些设施起到了连接日本和韩国的连接网的作用。
2.近代城市的建筑及城市规划
日本为了将朝鲜殖民地化,在建筑及城市规划中表现出很多特性。 日本消除朝鲜建筑的特征,设置了帝国主义式建筑。 因此,大部分建筑都体现出了权威性、周围性的特性。 而且日本政府在草梁倭馆建设官厅。 这样的官厅包括釜山府厅、法院、警察局、商工会议所等。 为了连接这些建筑物,设置了电车线路。 建筑风格大都是古典建筑风格。 建筑的中央设置肯诺菲,左右两端都有出入口。 还有部分建筑还设置了塔。 这种塔有强调中央的效果。 而且大部分建筑都是由石材构成的。 所以大部分官公署建筑都强调雄伟。 而且,在日本,朝鲜行政体系将被改编。 所以东莱地区缩小,釜山扩大。 殖民地时期,东莱被编入釜山。 因此城市的中心从内陆向港口转移。 这种景象显示出殖民地时代大部分城市规划的特征。
3.城市变化的主要特征
釜山开港后,被日本发展成为贸易和交通枢纽。以该地区为中心,釜山的商业和工业非常发达。 釜山比大韩民国的其他城市现代化速度要快。 各种各样的西洋文物通过釜山港口流入到了韩国。 代表性物品包括棉织品、车辆、船舶等,种类繁多。 在釜山还设置了幼儿园等多种教育设施。 此外,温泉等日本文化也流入韩国。 这种日本文化经釜山传达到朝鲜全体。 居住地区也分离了朝鲜人站和日本人站。 因此,各地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也日益严重。
近代釜山的空间意义
釜山在开港后变成了现代化城市。开港以后,很多日本人住到了釜山。 随着这种日本人在釜山地区的增加,很多近代设施也开始进驻这里。 釜山还设置了铁路和电车,起到了连接日本与朝鲜的交通网的作用。 另外,釜山也变成了经济中心。 因此,釜山作为日本人便利的空间,也是让朝鲜殖民地化的准备空间。 另外,釜山被开发为日本的军事要塞。 釜山的传统空间特征已经消失了很多,变成了近代化面貌。
结论
本研究以韩国第二大城市兼第一港口城市釜山为对象,分析了近代化过程的历史文化景观。 本研究的结果如下。 首先,釜山的近代化是由日本人开发出来的。 而且以他们朝鲜时代开始使用的倭馆为中心,釜山的近代化非常发达。 因此,釜山的近代城市景观具有朝鲜文化和日本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景观。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成为近代城市研究的理论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 Choi Seung Bok and Oh, Se-du (2004), “The study on the number of customer to be estimated when cultural theme park is constructed in Busan,” Archives of Design Research, 17(2), pp. 33-42.
2. Kim Dong Chul. (2011), “Development in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of Busan in the Modern Age and Its Records: Focused on Trains and Trams,” Journal of Records Management & Archives Society of Korea,” 11(1), pp.253-271
本文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项目经费编号No.2019CX01113)结项成果。
作者简介:千炫珍 (1982.01.29),男,韩国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环境设计。
戴雯(1999.11.11),女,中国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薛筱晴(1999.5.1),女,中国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关键词:釜山;近代化;历史景观;景观分析
引言
通过近代化进程,韩国各个城市都经历了变化的过程。 特别是,釜山是经过现代化进程,转变为殖民地城市的港口城市。 因此,釜山是韩国代表性的现代城市之一。 因此,釜山很好地体现了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变化的特点。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要以韩国最大港口城市釜山为对象,分析有关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和文化景观。 此外,本次研究还分析了现代设施和城市空间的形成。 此次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我国城市近代化进程研究中的理论基础资料。
研究方法
该研究分析了韩国港口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文化景观。 此次研究的地点是韩国釜山。 釜山是韩国第二大城市,也是第一个港口城市。 釜山在开放港口时也是主要城市之一。 为此,釜山被选为研究用地。 研究方法首先是通过文献调查进行的。 在此次研究中,对与釜山相关的各种文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文学作品使用了论文,书籍和相关文章。 这项研究在开展文学研究后,访问了釜山,并实施了《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包括观察和访谈。 为了观察,研究人员会亲自访问相关机构或文化遗址。 而采访也深入进行。 研究人员对熟知釜山历史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研究人员随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釜山的特点
釜山位于韩国东南部,地理上与日本非常接近。 从釜山到日本的距离是250公里。 因此,釜山地理位置靠近海边,因此被用作与日本进行贸易和外交的门户。 而且朝鲜时代,釜山被用作军事枢纽,因为日本侵略者很多。 朝鲜时代,釜山是个小港口。 那个时代的釜山包括在行政区的东莱。 从朝鲜时代开始,这里就被用作日本居民团体。 这些日本集体住宅区被称为"草梁倭馆"。 昭良倭馆被划分为日本商人聚集于此进行国际贸易的空间和政府进行外交活动的场所。
草梁倭馆
朝鲜有很多倭馆。 代表性的倭馆是位于釜山的草梁倭馆。 超量倭馆的空间构成可以分为两个。 这种空间结构分为东空间和西空间。 在东边空间,一般由商人主要进行经济活动。 在西侧空间,朝鲜和日本的外交活动主要是为了政府管理。 此外,草梁倭馆内还设有供日本人居住的住宿设施。 草梁倭馆的空间是由日本人形成的。 因此,草梁倭馆的空间构成特点很好地体现了日本的特性。
釜山的近代化
1864年,日本政府将向美国开放港口。 日本政府以与西方国家开港方式相同的方式开港。 这种开放始于1876年的江华岛条约。 因此,根据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釜山港将开放。 当时釜山港是一个非常小的渔村的港口。 但开港以后,釜山港迎来了很多外国人。 通过开港,釜山变成了近代城市。 釜山通过近代化过程体现出传统城市和近代城市共存的双重特性。 日本政府以釜山的草梁倭馆为中心,发展了釜山。 日本将以超量倭馆为中心,拥有该地区的行政权。 另外,日本政府在该地区以政治、经济、军事目的建造了多种建筑物。 这时的建筑是日式建筑。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式建筑也在该地区建成。 还设置了港湾、铁路等社会基础设施。 人口方面,日本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来自日本的许多贸易商居住在这里。
1.近代城市的社会基础设施
日本政府开放港口后,在釜山地区设置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基础设施。 首先,日本为掠夺朝鲜而设立了港口。 这些港湾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连接铁路和港湾。 这些铁路和港口的连接是大陆侵略的目标。 而且这种社会基础设施的扩充使日本人居住地区进一步扩大。 这些设施特别为日本人提供了方便。 铁路以釜山为始发站,扩展到了全国。 釜山是铁路的起点。 因此,日本政府非常重视釜山的铁路建设。 这样的铁路为日本人提供了移居的便利。 此外,这些铁路还起到了军事设施的作用。 因为朝鲜开放港口后,日本与中国和俄罗斯开战。 当时朝鲜的铁路设施被用作转移军需物资的手段。 另外,日本政府还设立了釜山站。 而且日本政府为了进行国际贸易而设立了海关。 这些设施起到了连接日本和韩国的连接网的作用。
2.近代城市的建筑及城市规划
日本为了将朝鲜殖民地化,在建筑及城市规划中表现出很多特性。 日本消除朝鲜建筑的特征,设置了帝国主义式建筑。 因此,大部分建筑都体现出了权威性、周围性的特性。 而且日本政府在草梁倭馆建设官厅。 这样的官厅包括釜山府厅、法院、警察局、商工会议所等。 为了连接这些建筑物,设置了电车线路。 建筑风格大都是古典建筑风格。 建筑的中央设置肯诺菲,左右两端都有出入口。 还有部分建筑还设置了塔。 这种塔有强调中央的效果。 而且大部分建筑都是由石材构成的。 所以大部分官公署建筑都强调雄伟。 而且,在日本,朝鲜行政体系将被改编。 所以东莱地区缩小,釜山扩大。 殖民地时期,东莱被编入釜山。 因此城市的中心从内陆向港口转移。 这种景象显示出殖民地时代大部分城市规划的特征。
3.城市变化的主要特征
釜山开港后,被日本发展成为贸易和交通枢纽。以该地区为中心,釜山的商业和工业非常发达。 釜山比大韩民国的其他城市现代化速度要快。 各种各样的西洋文物通过釜山港口流入到了韩国。 代表性物品包括棉织品、车辆、船舶等,种类繁多。 在釜山还设置了幼儿园等多种教育设施。 此外,温泉等日本文化也流入韩国。 这种日本文化经釜山传达到朝鲜全体。 居住地区也分离了朝鲜人站和日本人站。 因此,各地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也日益严重。
近代釜山的空间意义
釜山在开港后变成了现代化城市。开港以后,很多日本人住到了釜山。 随着这种日本人在釜山地区的增加,很多近代设施也开始进驻这里。 釜山还设置了铁路和电车,起到了连接日本与朝鲜的交通网的作用。 另外,釜山也变成了经济中心。 因此,釜山作为日本人便利的空间,也是让朝鲜殖民地化的准备空间。 另外,釜山被开发为日本的军事要塞。 釜山的传统空间特征已经消失了很多,变成了近代化面貌。
结论
本研究以韩国第二大城市兼第一港口城市釜山为对象,分析了近代化过程的历史文化景观。 本研究的结果如下。 首先,釜山的近代化是由日本人开发出来的。 而且以他们朝鲜时代开始使用的倭馆为中心,釜山的近代化非常发达。 因此,釜山的近代城市景观具有朝鲜文化和日本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景观。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成为近代城市研究的理论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 Choi Seung Bok and Oh, Se-du (2004), “The study on the number of customer to be estimated when cultural theme park is constructed in Busan,” Archives of Design Research, 17(2), pp. 33-42.
2. Kim Dong Chul. (2011), “Development in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of Busan in the Modern Age and Its Records: Focused on Trains and Trams,” Journal of Records Management & Archives Society of Korea,” 11(1), pp.253-271
本文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项目经费编号No.2019CX01113)结项成果。
作者简介:千炫珍 (1982.01.29),男,韩国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环境设计。
戴雯(1999.11.11),女,中国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薛筱晴(1999.5.1),女,中国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