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7日,第四届广东省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金融办、广东省国资委主办,广东金融学院、广东证券期货业协会、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广东省信用协会、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广东省商业保理协会、广东省融资租赁协会联合承办,得到了70多所高等院校和30多家行业企业的积极响应,共有近200人踊跃参会。会议由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郑文主持。
本次会议以“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为主题,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校行企交流合作平台,紧紧围绕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探讨健全校企协同育人保障和协作机制,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走向深化,共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魏中林作重要讲话。他指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省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迫切需要全面提升创新水平,以创新激发增长潜力,以创新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树立广东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实现人才驱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提升整个社会创新驱动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这次金融学类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的举办更是适应了当前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也体现当前人才培养的热点焦点。魏中林强调,以第四届广东省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为契机,今后一段时期,省教育厅将着力从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平台等方面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服务企业转型、助推产业升级的能力。希望高校也要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积极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
会议承办方之一广东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军代表第四届广东省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承办方,对前来参会的领导、企业家以及各位嘉宾、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此外,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总经济师兼金融交流合作处处长余昆明做了重要讲话。
广发证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金融学院、广州易贷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暨南大学、兴业银行中山分行代表分别对校企协同育人的认识、思考、路径、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各自的看法。
在论坛沙龙环节,校企双方围绕金融行业发展与环境变化对金融人才的新要求,以及探索实践应用型金融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表示今后将以协同育人为引领,共同寻求学校、行业、企业三方互利互赢的合作机制,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本次会议以“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为主题,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校行企交流合作平台,紧紧围绕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探讨健全校企协同育人保障和协作机制,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走向深化,共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魏中林作重要讲话。他指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省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迫切需要全面提升创新水平,以创新激发增长潜力,以创新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树立广东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实现人才驱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提升整个社会创新驱动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这次金融学类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的举办更是适应了当前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也体现当前人才培养的热点焦点。魏中林强调,以第四届广东省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为契机,今后一段时期,省教育厅将着力从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平台等方面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服务企业转型、助推产业升级的能力。希望高校也要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积极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
会议承办方之一广东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军代表第四届广东省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承办方,对前来参会的领导、企业家以及各位嘉宾、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此外,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总经济师兼金融交流合作处处长余昆明做了重要讲话。
广发证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金融学院、广州易贷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暨南大学、兴业银行中山分行代表分别对校企协同育人的认识、思考、路径、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各自的看法。
在论坛沙龙环节,校企双方围绕金融行业发展与环境变化对金融人才的新要求,以及探索实践应用型金融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表示今后将以协同育人为引领,共同寻求学校、行业、企业三方互利互赢的合作机制,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