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通过在阅读教材、小结知识点、学会发现、思考、参与及质疑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政治教学 学法指导 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因而政治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条件。那么,怎样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阅读时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能力、自身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以下几种效果较好。
(一)依纲阅读法
即教师依据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一位目的性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抓住概念,理解观点,达到熟悉教材,初步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二)粗读教材法
所谓粗读教材法就是粗略的通读一遍,是一种较快速翻阅法。它要求学生提纲式地把握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因为是泛读,所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印象不深,对问题理解的通透力不强。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听课,并为下一步细读奠定基础。
(三)细读教材法
细读教材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勾、圈等记号划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解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比较、联想本框题的概念、观念与所学过的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中。
二、指导学生学会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初中政治课程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要把学生看做主动学习的对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还可以多提供给学生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人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会发现。教师对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这样由浅入深,由旧知识到新知识,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不断去探究、去发现。课堂教学是“学会发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牢牢把握这个阵地,坚定不移地实施培养策略,学生的发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培养。
三、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而思维的主动性又表现在主动探究和遵循学习规律,由形象思维活动上升到抽象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一味的把教学内容、要点、联系全盘托出,完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而应尽可能给学生置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并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如在讲“民主是逐步发展的”这课时,我让学生组织讨论并提议本节课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这时许多同学都积极思考跃跃欲试,问题马上收集到不少。有:1.这个乡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2.这个乡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3.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高不高?从何看出?4.为什么民主是逐步发展的,它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等。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要掌握本节课内容,所要进行思考的方向。进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现象分析原因,看到本质,就这节课自己所提到的思考题进行探讨并解答。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再深入探讨:“为什么该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选代表还不是上面说了算”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农民头脑中的反映,说明肃清这种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民主是逐步发展的”道理,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青年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
四、指导学生学会参与
新修订的初中政治《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它试图通过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注意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努力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也着意于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五、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会经常存在和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其表现为新旧知识间的冲突或知识与实际的冲突,其实质是一种认知冲突或知行冲突。如果不及时的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点,就不可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更不能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对各种疑点的解析。一是要善于设置疑点,如上课时我们可以设置以下疑点:为什么同样是西瓜,夏天时价格很便宜,而在冬天时价格就十分贵呢?通过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疑点,启动学生思维,就显得十分自然得体。二是通过解决学生思想实际中的疑点。如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道德滑坡?诸如此类的疑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不加以及时解决,一方面我们传授的知识难以被学生所真正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会扼杀在学习中的思维积极性与创造性。因而政治课教学中不断地解析各种疑点的过程实上就是一个学生或得知识,同时也是不断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总之,政治课教学要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忽略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会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样,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伦.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
[2]逯安源.试论如何增强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实效性[J].新课程(教研版),2010,02
关键词 新课改 政治教学 学法指导 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因而政治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条件。那么,怎样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阅读时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能力、自身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以下几种效果较好。
(一)依纲阅读法
即教师依据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一位目的性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抓住概念,理解观点,达到熟悉教材,初步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二)粗读教材法
所谓粗读教材法就是粗略的通读一遍,是一种较快速翻阅法。它要求学生提纲式地把握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因为是泛读,所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印象不深,对问题理解的通透力不强。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听课,并为下一步细读奠定基础。
(三)细读教材法
细读教材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勾、圈等记号划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解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比较、联想本框题的概念、观念与所学过的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中。
二、指导学生学会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初中政治课程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要把学生看做主动学习的对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还可以多提供给学生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人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会发现。教师对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这样由浅入深,由旧知识到新知识,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不断去探究、去发现。课堂教学是“学会发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牢牢把握这个阵地,坚定不移地实施培养策略,学生的发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培养。
三、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而思维的主动性又表现在主动探究和遵循学习规律,由形象思维活动上升到抽象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一味的把教学内容、要点、联系全盘托出,完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而应尽可能给学生置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并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如在讲“民主是逐步发展的”这课时,我让学生组织讨论并提议本节课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这时许多同学都积极思考跃跃欲试,问题马上收集到不少。有:1.这个乡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2.这个乡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3.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高不高?从何看出?4.为什么民主是逐步发展的,它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等。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要掌握本节课内容,所要进行思考的方向。进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现象分析原因,看到本质,就这节课自己所提到的思考题进行探讨并解答。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再深入探讨:“为什么该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选代表还不是上面说了算”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农民头脑中的反映,说明肃清这种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民主是逐步发展的”道理,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青年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
四、指导学生学会参与
新修订的初中政治《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它试图通过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注意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努力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也着意于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五、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会经常存在和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其表现为新旧知识间的冲突或知识与实际的冲突,其实质是一种认知冲突或知行冲突。如果不及时的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点,就不可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更不能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对各种疑点的解析。一是要善于设置疑点,如上课时我们可以设置以下疑点:为什么同样是西瓜,夏天时价格很便宜,而在冬天时价格就十分贵呢?通过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疑点,启动学生思维,就显得十分自然得体。二是通过解决学生思想实际中的疑点。如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道德滑坡?诸如此类的疑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不加以及时解决,一方面我们传授的知识难以被学生所真正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会扼杀在学习中的思维积极性与创造性。因而政治课教学中不断地解析各种疑点的过程实上就是一个学生或得知识,同时也是不断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总之,政治课教学要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忽略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会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样,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伦.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
[2]逯安源.试论如何增强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实效性[J].新课程(教研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