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学生的读和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同时提高他们识字的效率呢?作为一线教师,在一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设计了几种有情有趣的识字活动,并收到了较好学习效果。
一、编汉字故事印象深刻。
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他们觉得听故事是一种享受。看着他们听故事时那专注的神情,就知道故事拥有多大的吸引力了。于是,我经常找一些和汉字来历有关的故事,有时也自己编几个汉字故事,这些故事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启发了孩子们的思维,在故事的指引下孩子们养成了关注汉字的习惯。
如:刚认识 “游”这个字时,因为它不属于必须会写的字类,所以不少孩子都不注意去识记,总是把“游”的右边写成反文旁。为了更清晰地记住这个字,课堂上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老师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希望离我家不远处能有一个池水清清的游泳池(板书三点水旁),这个游泳池方方正正的,很宽大(板书“方”)。每到夏天,泳池里会有很多人在那儿游泳(板书“人”),我希望附近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板书“子”)都能到这儿来游泳(板书“游泳”)。”认真倾听的孩子牢牢记住了“游”的部件,记住了这个汉字,记住了“游泳”一词,记住了这个故事,也记住了“游”字的写法。很多时候,他们会自觉地把课堂上听来的汉字故事讲给父母听,有的孩子还尝试自编识字故事,如:“鸣”----我喜欢小鸟(铅笔书写“鸟”),特别是百灵鸟。听老师说百灵鸟的歌声(铅笔书写口字旁)很好听,真希望能听听它的鸣叫声(书写“鸣叫”)。
教材中很多字都能用来编故事,这种练习特别适用于学生容易混淆容易记错的汉字。
二、画汉字图画感受字义
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识记字形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书面图画”、“身体动画”和“思维动画”。象形字、会意字和部分形声字、指示字的字形有很强的画面感,鼓励孩子在识字后用画将它们表示出来,这就是“书面图画”,书面图画能直观地再现部分汉字的构字方法,帮助孩子了解它们的由来。记得教学《操场上》(人教版实验教材)的“打、拔、拍、跳、跑”,它们具有很强的动感,我鼓励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泻出来,这样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动”起来,使孩子们生动地识字,也提高乐他们的学习效率。
品字结构的字很有意思,当学生认识了“众、品、晶、森”等字的时候,我让他们拓展延伸回家找出更多的品字结构的字:焱、淼、磊、垚、鑫。同时为了让他们更形象的记忆,我交给他们画汉字图画。如:在纸上画出三棵小树,上面画一棵,下面画两棵,组合起来的画面就是“森”这个汉字的图画。以此类推,把更多的品字结构的汉字画出来,做成汉字小报。于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复杂的汉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一学年尝试下来,孩子们联想能力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课本中随处可见他们那富有个性的“汉字画”,虽然在一幅幅简单的“汉字画”中,有些画得不正规、有些联想较离奇,但那是孩子们凝视汉字时独特的个人感受,彰显着他们的个性。这样的活动,比单纯的识记字音、字形要有情趣得多,也要有效得多。
三、做些汉字卡片玩中识记
很多一年级教师都鼓励孩子们把已学的汉字做成一张张的字卡,在课间读卡巩固课堂识字。为让孩子们在动手做字卡的同时也能积极思维,我指导孩子们多角度思考做出富有特色的字卡来。有时按课文具体内容提示孩子们为本课字卡设计个性造型,如学了《阳光》,就把字卡做成“太阳形”(圆形);学了《春雨的色彩》,就把字卡设计成“雨点儿形”;学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就把字卡做成“花盆形”……有时建议孩子们按汉字构字特点(形声字居多)为字卡造型,如把提手旁的字写在“手掌形”的字卡上、足字旁的字写在“脚印形”的字卡上、木字旁的字写在“大树形”的字卡上……有时鼓励孩子们在字卡的反面写上些什么,或画上些什么;有时组织孩子们为同偏旁的字、同声旁的字、同音字等做“家族字卡”,如学了“蛙”字后,请孩子们将记忆中与它相似的汉字找出来(挂、桂、娃、洼、佳、哇等),将他们写在同一张大字卡中,并在反面写上字卡名“圭的一家”,培养孩子们归类重组的能力,重新构建记忆框架,使汉字不再以个体游离的方式存在于大脑库存里,而是以家族形式块状的存储于知识库中。于是,孩子们在长期的根据汉字特点设计字卡的过程中,大脑“汉字存储仓”里变得有秩有序,有框有架,他们能更快地将新学汉字按特点融入到记忆框架中,提高了识字效率。
造型美观的字卡如果只做识字过关用,那太可惜了。动动我们的脑筋,字卡会带给识字教学新的惊喜。如学完《夏夜多美》后,我让学生拿出“哭”字卡,再拿出“趴”字卡,开始用这两个字说一句或几句有联系的话。如一个孩子说:“小明摔倒了,他趴在地上哭。”这种看字卡说话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与同学的较量中,既巩固了所学汉字的音和形,感受了特定语境中汉字的义,又锻炼了联想能力、言语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学着将汉字与具体情境相联系,这将帮助孩子们更深刻地记住汉字,因为学用结合是最好的掌握知识的方法。
以上三种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对汉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不少同学能一看见汉字,就产生各种联想。如看到“猴”字,孩子们的脑海中会“蹦”出很多与“猴”字有关的东西,这使得他们认读这个汉字的方式五彩纷呈、充满个性。由此可见,形式多样的识字活动调动了孩子们的多种感官,激起了孩子们全身心的参与,多元的思维角度扩大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增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更深刻的掌握了所学汉字。
实践告诉我们,面对数量庞大的识字量,我们有时会急功近利,有时会缺少耐心,有时会迷失方向,结果事倍而功半。挥洒我们的教学激情,运用我们的教学智慧,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汉字世界,我们会收获很多,孩子们则收获更多。识字活动设计奥妙无穷,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不同的设计有着共同的追寻,那就是让孩子们学习着、快乐着、收获着!
一、编汉字故事印象深刻。
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他们觉得听故事是一种享受。看着他们听故事时那专注的神情,就知道故事拥有多大的吸引力了。于是,我经常找一些和汉字来历有关的故事,有时也自己编几个汉字故事,这些故事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启发了孩子们的思维,在故事的指引下孩子们养成了关注汉字的习惯。
如:刚认识 “游”这个字时,因为它不属于必须会写的字类,所以不少孩子都不注意去识记,总是把“游”的右边写成反文旁。为了更清晰地记住这个字,课堂上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老师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希望离我家不远处能有一个池水清清的游泳池(板书三点水旁),这个游泳池方方正正的,很宽大(板书“方”)。每到夏天,泳池里会有很多人在那儿游泳(板书“人”),我希望附近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板书“子”)都能到这儿来游泳(板书“游泳”)。”认真倾听的孩子牢牢记住了“游”的部件,记住了这个汉字,记住了“游泳”一词,记住了这个故事,也记住了“游”字的写法。很多时候,他们会自觉地把课堂上听来的汉字故事讲给父母听,有的孩子还尝试自编识字故事,如:“鸣”----我喜欢小鸟(铅笔书写“鸟”),特别是百灵鸟。听老师说百灵鸟的歌声(铅笔书写口字旁)很好听,真希望能听听它的鸣叫声(书写“鸣叫”)。
教材中很多字都能用来编故事,这种练习特别适用于学生容易混淆容易记错的汉字。
二、画汉字图画感受字义
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识记字形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书面图画”、“身体动画”和“思维动画”。象形字、会意字和部分形声字、指示字的字形有很强的画面感,鼓励孩子在识字后用画将它们表示出来,这就是“书面图画”,书面图画能直观地再现部分汉字的构字方法,帮助孩子了解它们的由来。记得教学《操场上》(人教版实验教材)的“打、拔、拍、跳、跑”,它们具有很强的动感,我鼓励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泻出来,这样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动”起来,使孩子们生动地识字,也提高乐他们的学习效率。
品字结构的字很有意思,当学生认识了“众、品、晶、森”等字的时候,我让他们拓展延伸回家找出更多的品字结构的字:焱、淼、磊、垚、鑫。同时为了让他们更形象的记忆,我交给他们画汉字图画。如:在纸上画出三棵小树,上面画一棵,下面画两棵,组合起来的画面就是“森”这个汉字的图画。以此类推,把更多的品字结构的汉字画出来,做成汉字小报。于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复杂的汉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一学年尝试下来,孩子们联想能力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课本中随处可见他们那富有个性的“汉字画”,虽然在一幅幅简单的“汉字画”中,有些画得不正规、有些联想较离奇,但那是孩子们凝视汉字时独特的个人感受,彰显着他们的个性。这样的活动,比单纯的识记字音、字形要有情趣得多,也要有效得多。
三、做些汉字卡片玩中识记
很多一年级教师都鼓励孩子们把已学的汉字做成一张张的字卡,在课间读卡巩固课堂识字。为让孩子们在动手做字卡的同时也能积极思维,我指导孩子们多角度思考做出富有特色的字卡来。有时按课文具体内容提示孩子们为本课字卡设计个性造型,如学了《阳光》,就把字卡做成“太阳形”(圆形);学了《春雨的色彩》,就把字卡设计成“雨点儿形”;学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就把字卡做成“花盆形”……有时建议孩子们按汉字构字特点(形声字居多)为字卡造型,如把提手旁的字写在“手掌形”的字卡上、足字旁的字写在“脚印形”的字卡上、木字旁的字写在“大树形”的字卡上……有时鼓励孩子们在字卡的反面写上些什么,或画上些什么;有时组织孩子们为同偏旁的字、同声旁的字、同音字等做“家族字卡”,如学了“蛙”字后,请孩子们将记忆中与它相似的汉字找出来(挂、桂、娃、洼、佳、哇等),将他们写在同一张大字卡中,并在反面写上字卡名“圭的一家”,培养孩子们归类重组的能力,重新构建记忆框架,使汉字不再以个体游离的方式存在于大脑库存里,而是以家族形式块状的存储于知识库中。于是,孩子们在长期的根据汉字特点设计字卡的过程中,大脑“汉字存储仓”里变得有秩有序,有框有架,他们能更快地将新学汉字按特点融入到记忆框架中,提高了识字效率。
造型美观的字卡如果只做识字过关用,那太可惜了。动动我们的脑筋,字卡会带给识字教学新的惊喜。如学完《夏夜多美》后,我让学生拿出“哭”字卡,再拿出“趴”字卡,开始用这两个字说一句或几句有联系的话。如一个孩子说:“小明摔倒了,他趴在地上哭。”这种看字卡说话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与同学的较量中,既巩固了所学汉字的音和形,感受了特定语境中汉字的义,又锻炼了联想能力、言语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学着将汉字与具体情境相联系,这将帮助孩子们更深刻地记住汉字,因为学用结合是最好的掌握知识的方法。
以上三种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对汉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不少同学能一看见汉字,就产生各种联想。如看到“猴”字,孩子们的脑海中会“蹦”出很多与“猴”字有关的东西,这使得他们认读这个汉字的方式五彩纷呈、充满个性。由此可见,形式多样的识字活动调动了孩子们的多种感官,激起了孩子们全身心的参与,多元的思维角度扩大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增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更深刻的掌握了所学汉字。
实践告诉我们,面对数量庞大的识字量,我们有时会急功近利,有时会缺少耐心,有时会迷失方向,结果事倍而功半。挥洒我们的教学激情,运用我们的教学智慧,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汉字世界,我们会收获很多,孩子们则收获更多。识字活动设计奥妙无穷,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不同的设计有着共同的追寻,那就是让孩子们学习着、快乐着、收获着!